王学佳
- 作品数:7 被引量:15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研究:回顾与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在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有关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大型科学试验、研究结果及主要进展,并对能量和水分循环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 郭东林杨梅学屈鹏万国宁王学佳
- 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38
- 2013年
- 利用NCEP/NCAR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采用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研究了高原年平均感热通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并分析了影响高原感热变化的因素以及探讨了高原感热的变化对东亚、南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年平均而言,高原感热通量大部分地区为正值,说明高原为热源;冬季是全年感热通量最小的季节,为负值;其余季节感热均为正值,即由地面向大气输送感热。近60年高原的感热通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春、夏季呈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秋、冬季和年平均感热通量的下降趋势比较显著,分别为0.94,0.50和0.49 W·m-2·(10a)-1。感热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由于1969年前后的突变,导致高原感热在1970-1981年的下降趋势显著。高原感热的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和地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的关系不明显。年际尺度上,春季、年平均高原感热的减弱(增强)区域和东亚、南亚夏季风指数有很好的正(负)相关,其显著变化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东亚、南亚夏季风。
- 王学佳杨梅学万国宁
- 关键词:NCEPNCAR基本气候特征
- 青藏高原气温序列的均一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气象观测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对气象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能够提高气候变化研究的精度和准确性.利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961-2010年6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PMFT方法对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结果表明:高原平均气温资料均一性状况较差,有32个站被检测出存在间断点,占总数的49%.用订正后均一的气温数据分析得出,高原1961-2010年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32℃·(10a)-1,春、夏、秋、冬季的升温率依次为0.24℃·(10a)-1、0.26℃·(10a)-1、0.32℃·(10a)-1及0.48℃·(10a)-1,略小于用原始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数据均一与否对高原整体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鉴于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因此,未来在对高原进行气候变化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时,气象数据均一性的检验与订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数据均一性检验的精度,未来应加强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技术的研究并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台站的元数据信息.
- 梁小文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李琼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均一性元数据
- 藏北高原D105点土壤冻融状况与温湿特征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利用CAMP/Tibet在藏北高原D105点所观测的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土壤温度、含水量资料,分析了该点的土壤温、湿度变化及其冻融特征.结果表明:D105点40cm深度以上土壤温度日变化明显,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日变化相位明显滞后.各层土壤温度月最高值出现在8—9月,月最低值都出现在1—2月;年际气候的差异至少可以反映到185cm深处的土壤.土壤冻结和消融都是由表层开始,土壤随深度增加冻结快,消融则慢.冻结期间,土壤温度分布上部低,下部高;消融期间,则分布相反.60cm深度以上的土壤含水量在消融期有显著的波动,表明60cm深度以上的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比较频繁.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平均温度对土壤的冻融过程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会极大的影响土壤的冻融过程、土壤热量的分布状况以及地表能量的分配.因此水(湿度)热(温度)相互耦合影响着土壤的冻融过程.
- 王学佳杨梅学万国宁
- 关键词:藏北高原土壤温度
- 两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析了Tiedtke和Emanuel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并利用JRA-25资料和NCEP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空间变化复杂;降水主要由对流产生,且有明显的逐日和逐月变化趋势;Tiedtke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和分布范围较Emanuel方案和验证资料偏小,但对对流降水日变化模拟较好。对流层中下层大气的干湿状况对降水影响显著;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受地形影响大,高原中部、东部及西北部地区均有净的水汽输入;高原东南端的强上升运动区可伸至对流层中上层,其余地区垂直运动尺度较小;祁连山地区高层空气下沉、低层空气上升,是造成该地区降水较周边地区偏多的原因之一。本次试验还表明基于质量通量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高原地区虽具有一定适用性,但Tiedtke方案需很大改进,尤其是对小尺度对流活动的改进,从而提高其模拟能力。
- 罗小青杨梅学王学佳万国宁陈晓磊梁小文
- 关键词:积云对流参数化青藏高原降水
- TRMM 3B43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31
- 2016年
- 应用1998-2013年气象台站实测的降水数据以及2013年6-9月使用雨量桶收集的数据对TRMM 3B43 V7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精度从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台站、以及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进行评价.检验发现,TRMM 3B43数据对年和四季降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估或低估,对于年降水、秋冬季降水表现为高估,而对春夏季降水表现为低估.同时,TRMM 3B43数据在位于半湿润区的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质量优于半干旱区的气象站点的数据质量.除此以外,对TRMM降水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的精度评估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坡度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增加趋势;TRMM降水在东北坡、东坡和东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小,而在西坡、南坡、北坡、西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大.
- 李琼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
- 关键词:TRMM降水
- 青藏高原中部BJ站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被引量:26
- 2012年
-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在高原能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GAME-Tibet期间观测的青藏高原中部BJ站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00:00~230:0逐时高分辨率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4~2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日、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显著2,0~210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微弱;土壤湿度日振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但在210 cm深度又出现增加的趋势;4 cm、20 cm、60 cm、100 cm1、60 cm和210cm深度土壤湿度的平均日振幅分别为0.97%、0.22%、0.03%、0.01%、0.01%和0.03%。(2)根据土壤湿度在时间尺度和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将土壤湿度年内的变化过程划分为积累期(3~8月)、衰减期(8~12月)和相对稳定期(12~3月)3个阶段。(3)2001~2005年,BJ站4 cm、20 cm、60 cm、100 cm和16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21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则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湿季,土壤湿度显著地受到降水的影响,干季,土壤湿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 万国宁杨梅学王学佳陈晓磊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冻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