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峰
- 作品数:33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分布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弥漫大B淋巴瘤3例及外周T淋巴瘤3例患者的外周血或淋巴结T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对照组为健康人8例。结果:对照组健康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全部24个Vβ亚家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均呈限制性表达,外周T淋巴瘤2例和弥漫大B淋巴瘤1例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另外3例表达未受抑制。而淋巴瘤患者淋巴结标本Vβ亚家族全部呈限制性表达。结论:TCR基因重排对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杨力王信峰姜胜华尤学芬蔡奕峰刘红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VCD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18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D组15例,采用硼替佐米、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化疗后,VCD组总体有效率(ORR)为83.3%(15/18),其中完全缓解(CR)33.3%(6/1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2%(4/18)、部分缓解(PR)27.8%(5/18);VDD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26.7%(4/15)、VGPR 33.3%(5/15)、PR 26.7%(4/15)。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VCD组ORR为88.9%(16/18),其中CR 38.9%(7/18)、VGPR 33.3%(6/18)、PR 16.7%(3/18);VDD方案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33.3%(5/15)、VGPR 33.3%(5/15)、PR 20%(3/15)。两组间的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为1∽2级,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VCD组和VD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55.5%vs.46.7%)和血小板减少(33.4%vs.46.6%)。结论:VCD方案和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推荐作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 杨熙王信峰林赠华杨力蔡奕峰张亚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 PBL模式在血液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血液科PBL课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联系血液临床实践,快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血液科临床思维习惯,将血液学这门专科性极强的医学知识系统能有效地为学生接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修养,锻炼团队协作精神,藉此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
- 杨熙殷冬梅徐瑞容王信峰宋国齐黄红铭
- 关键词:PBL教学血液系统疾病教学模式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类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以有重要内脏出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TP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破坏异常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周鹭陈秀芳王信峰刘红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
- 下调TRAF6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下调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mblot技术检测TRAF6在MM细胞系KM3、U266、RPMl8226细胞及MM原代细胞的表达;构建TRAF6小干扰RNA(siRNA),转染RPMl822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siRNA沉默TRAF6表达后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碘化丙锭(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 nblot法观察沉默TRAF6基因表达前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和下游NF.KB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TRAF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MM细胞系和MM原代细胞均明显增高,尤以MM原代细胞为甚。50nmol/LsiRNA转染RPMl8226细胞后TRAF6mRNA相对表达水平(0.49±0.24)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87±0.23)及阴性对照转染组(1.74±0.35)。siRNA干扰后细胞增殖受抑,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由11.20%上升到51.82%,同时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表达升高,NF—wB通路蛋白P.p65、p52的活性下降。结论TRAF6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增高,下调TRAF6表达可明显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影响骨髓瘤细胞的NF—KB经典和旁路途径信号传递有关。
- 黄红铭王信峰刘新新徐瑞容丁润生姜胜华施维
- 关键词:RNA干扰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1年3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移植后疗效和并发症对预后的不良影响。结果:24例移植后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11(1~36)个月。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5例(20.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11例(45.8%),出现肝静脉闭塞病1例(4.2%),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3例(12.5%),3个月内EB病毒再感染患者11例(45.8%)。24例患者中,20例(83.3%)在移植后能获得缓解,3例(12.5%)死亡,其中死于疾病复发者1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者2例(aGVHD 1例,TMA 1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缓解,但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 蒋钰雯郭丹黄红铭黄春群范洪明卢金凤王信峰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白血病并发症
- 医学人文关怀在内科操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尝试结合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提高内科操作教学的效果。方法 :通过采集病史,医患沟通等方式加强医患的感情;带教老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讲解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学习,以好带差,提高大家学习积极性。结果:在内科操作考核中,参加研究的49例学生中,有46例(93.9%)考核成绩达到80分以上,39例(79.6%)考核成绩达到90分以上。结论:贯穿医疗活动中的医学人文关怀为内科操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明显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医学人文精神。
- 杨力王信峰黄红铭李俊宏徐瑞容刘红蔡奕峰
- 关键词:医学人文关怀内科学教学
- 联合应用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正>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患者染色体核型及演变和其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诊断为MDS的238患者,按WHO标准进行...
- 姜胜华刘红杨力林赠华宋国齐肖明兵王信峰丁佐凤秦毅
- 文献传递
- 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本研究探讨初治MM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01-2019-12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的初治MM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骨病类型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等PET/CT影像特征及临床指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7例初治MM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1.19∶1.00,平均(66.0±9.7)岁。其中42例伴骨质破坏患者的骨质破坏区SUVmax>4.75者24例(57.1%)。18例伴髓外病灶患者中髓外病灶SUVmax>4.00者14例(77.8%)。Mann-Whitney U检验提示,患者不同骨病类型间DS Plus分期(P=0.027)及年龄(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破坏区的SUVmax与骨髓浆细胞比例(P=0.017)、ISS分期(P=0.008)、血清白蛋白(P=0.009)及β2微球蛋白(P=0.008)呈相关关系。髓外病变SUVmax与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P=0.021)。结论:PET/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对于初治MM患者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 洪乐旻王信峰郭丹刘海燕张晨露蒋依憬蒋钰雯卢玲黄红铭
- 关键词:PET/CT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 乌索酸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78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乌索酸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78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10、20、40、80 μmol/L)乌索酸作用不同时间(4、12、24、48、72 h)对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早期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乌索酸作用后Hut-78细胞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p50、p52和p100亚基蛋白,以及caspase-8、3、9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不加药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乌索酸作用组Hut-78细胞的增殖均受抑制(P值均<0.05);AnnexinⅤ+/pI-细胞比例均升高(P值均<0.05);经10、20、40、80 μmol/L乌索酸处理Hut-78细胞72 h后,Hut-78细胞NF-κBp65、p50蛋白和VEGF、COX-2 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caspase-8、3、9蛋白表达均增加(P值均<0.05);NF-κBp100、p5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作用均呈剂量和(或)时间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乌索酸抑制Hut-78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促其凋亡有关,经过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途径完成;影响NF-κB经典信号路径可能是其机制之一,VEGF和COX-2可能也参与其中.
- 杨力施文瑜王信峰周鹭蔡奕峰刘红吴德沛
- 关键词: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乌索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