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卒中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合并脑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高征合并脑卒中住院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妊高征中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37%;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精神障碍等;头颅CT或MRI检查后可确诊;积极治疗妊高征、及时终止妊娠(剖宫产),以及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发病机制主要有高血压、脑动脉痉挛、高凝、高血脂等;结果产妇及胎儿均存活,12例治愈,3例遗留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好转及未愈)。结论妊高征具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妊高征配以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
- 慕玉霞王聪霞窦春萍王为民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
- 急性脑梗死致传导性失语17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王为民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传导性失语
- 脑出血灶周水肿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般因素与灶周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和发病后24h、72h、7d、14d分别进行神功能评分、头颅CT扫描,测量血肿、水肿体积,设置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血肿大小、发病后持续的时间、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血压均对脑出血后灶周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肿大小、高血压的程度与灶周水肿呈正相关。灶周水肿在发病后缓慢增加,至72h到峰顶,此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脑出血后灶周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应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无高血压史及血压增高程度、病程长短、血肿大小及部位等因素判断灶周水肿情况,选择防治脑水肿的手段及方法,同时注意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时间段。
- 蒋中凤王东生许晓辉王为民上官稳李卫新许红霞王化贤吕建周张金躯
- 关键词:脑出血灶周水肿影响因素
- 急性期脑卒中与脑心综合征(附1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 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期脑卒中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 5 1 .5 % ,大部分脑心综合征在脑卒中后 2 d之内发生 ,2周内恢复。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 ,以及心肌酶谱的增高。结论 :发病机制可能与特定部位受损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状态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 王为民
- 关键词:急性期脑卒中脑心综合征
- 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IL-6、TNF-α变化及其与灶周水肿的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TNF-α变化及其与灶周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出血后24 h、72 h、7 d和14 d时的血清MMP-9、IL-6、TNF-α水平,测量其相应时间的灶周水肿体积;并与5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脑水肿在发病72 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观察组血清MMP-9、IL-6在发病24 h内明显升高,72 h达高峰,与脑水肿高峰一致;7 d后明显下降,14 d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24、72 h均明显升高(P均<0.01)。发病后24、72 h的血清MMP-9水平与IL-6、TNF-α、血肿体积、水肿体积、水肿比值、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脑出血后血清MMP-9、IL-6、TNF-α均过度表达,并随时间动态变化;MMP-9与灶周水肿体积及病情严重相关,与相对水肿体积相关性更强;MMP-9、IL-6、TNF-α共同参与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形成,并相互影响。
- 蒋中凤许晓辉王东生王为民上官稳许红霞
- 关键词:脑出血灶周水肿明胶酶B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 脑卒中偏瘫4个月内对患者肢体痉挛的治疗:应用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著意义(t=0.536,P>0.05和χ2=0.75,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2.340,P<0.05和χ2=7.92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 王为民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低频脉冲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