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昆 作品数:11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SiC复相陶瓷的强化增韧趋势 被引量:9 2008年 SiC陶瓷因其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但陶瓷固有的脆性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潜力,因此SiC陶瓷的强化增韧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述了SiC基复相陶瓷的几种主要强化增韧方式,讨论了其强化增韧机制。采用纳米颗粒、晶须协同强化增韧和特殊技术制备纳米复相陶瓷将是提高SiC基陶瓷性能的有效途径。 熊昆 徐光亮 李冬梅关键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协同增韧 晶须 碳纳米管 RGO/Zn_2SiO_4/CaSiO_3复合微球的体外矿化及释药性能 2017年 采用液滴法,借助海藻酸钠(SA)与钙离子之间的交联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硅酸锌/硅酸钙(RGO/Zn2Si O4/Ca Si O3,RGO/ZS/CS)复合微球,并将盐酸万古霉素(Vancomycin Hydrochloride,VH)原位负载到复合微球中。XRD、FE-SEM、EDS、Raman和UV-Vis分光光度计,分别用于表征RGO/ZS/CS复合微球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体外矿化行为及释药行为。研究结果显示,RGO/ZS/CS复合微球在人体模拟体液中浸泡28天,虽未矿化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但其表面有胶状无定形磷酸钙沉积,表明RGO/ZS/CS复合微球仍具生物活性。VH在RGO/ZS/CS复合微球中的包封率为30.66%,RGO表面层与ZS中间层能有效地减缓VH的释放。总之,具有核壳结构的RGO/ZS/CS复合微球展现出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樊青波 熊昆 陈琳 徐光亮关键词:硅酸钙 硅酸锌 微球 盐酸万古霉素 钴钛共掺杂锌铁氧体薄膜光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钴钛共掺杂锌铁氧体薄膜光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溶剂热法,将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钛和溶剂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使反应产物... 熊昆 邓伟 朱运遥一种Zr-Zn-Al LDH/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Zr‑Zn‑Al LDH/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匀速搅拌,同时逐滴加入Zr‑Zn‑Al金属盐溶液,之后再继续滴加碱溶液直至pH到9‑10之间,室温下陈化后,抽滤混合物,... 熊昆 李冬梅 任建辉SPS烧结制备SiC<,w>、nano-Si<,3>N<,4p>协同增韧SiC基复相陶瓷的研究 碳化硅陶瓷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能源等各个工业领域及航空航天领域。但是,若受到外界环境的强烈冲击(如应力、温差等),其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表现为脆性断裂,这将严重地影响碳化硅陶瓷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的广... 熊昆关键词:复相陶瓷 放电等离子体 文献传递 钴钛共掺杂锌铁氧体薄膜光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钴钛共掺杂锌铁氧体薄膜光阳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溶剂热法,将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钛和溶剂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使反应产物... 熊昆 邓伟 朱运遥文献传递 超高压成型对碳化硅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以两面顶为成型设备,利用其超高压力(4.5GPa)来提高素坯的相对致密度,从而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并制备出高致密度的细晶碳化硅陶瓷。结果表明,经超高压成型后,碳化硅素坯的平均相对致密度为65.7%。与冷等静压成型后的坯体(45.5%)相比,提高了大约20%。在低压流动氮气保护下,超高压成型的坯体于1900℃下无压烧结30min,烧结体的致密度达到了98.3%,其晶粒尺寸在200nm左右。 熊昆 徐光亮 宋春军 李冬梅关键词:碳化硅 无压烧结 微观结构 有机分散介质中纳米SiC粉体稳定悬浊液的制备 被引量:5 2007年 纳米粉体的稳定分散是制备微观结构均匀、缺陷少的纳米复相陶瓷坯体的关键。本文中采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S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超声震荡和HF酸洗对SiC纳米粉体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乙醇、乙二醇以及75%乙醇和25%乙二醇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聚乙二醇为分散剂时纳米SiC粉体在不同pH下的分散稳定性,确定了粉体最佳超声震荡的最佳时间;探讨了酸洗的作用;并在乙二醇中,以1%PEG为分散剂,pH=10条件下获得了纳米碳化硅粉体的高稳定分散悬浮液。 宋春军 徐光亮 熊昆关键词:纳米SIC 分散介质 超高压成型与无压烧结制备细晶碳化硅陶瓷 被引量:7 2008年 借助两面顶超高压设备,通过冷等静压和超高压成型制备了相对致密度>60%的SiC陶瓷生体。在低压流动氮气保护下,无压烧结获得了晶粒尺寸在200nm左右的高致密的SiC陶瓷。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烧结体的断面形貌和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能够提高坯体及烧结体的致密度,并有助于抑制晶粒的长大。添加12%烧结助剂[Al2O3(平均粒度约为80nm)和Y2O3(平均粒度约为50nm)],经4.5GPa,6min超高压成型的SiC样品,在1850℃或1900℃烧结0.5h后的相对密度分别达到95.3%和98.3%。这种样品的烧结致密化机制为Y3Al5O12液相烧结。 徐光亮 宋春军 曹林洪 熊昆关键词:碳化硅 无压烧结 碳化硅晶须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4 2008年 以蒸馏水、乙醇与乙二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PEI)、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onionic polyacry lamide,PAM)为分散剂,对碳化硅晶须(SiCw)悬浮液的均匀稳定分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75%(体积分数)乙二醇与25%(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分散效果最佳;添加1.5%(质量分数)PEI时,SiCw能在pH=4~10的范围内实现均匀稳定分散,添加0.1%~0.3%(质量分数)PAM时,仅在pH=8~10,能实现SiCw均匀稳定分散。 熊昆 徐光亮 李松涛 宋春军关键词:碳化硅晶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