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志华

作品数:97 被引量:86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1篇气候
  • 27篇农牧
  • 27篇农牧交错带
  • 27篇交错带
  • 26篇气候变化
  • 15篇北方农牧交错...
  • 11篇土壤
  • 11篇农业
  • 9篇作物
  • 9篇小麦
  • 8篇水分
  • 7篇生态
  • 7篇马铃薯
  • 7篇春小麦
  • 6篇干旱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利用效率
  • 5篇降水
  • 4篇低碳
  • 4篇低碳农业

机构

  • 9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内蒙古农牧业...
  • 7篇内蒙古农业科...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山东省气象局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2篇潘志华
  • 24篇郑大玮
  • 22篇潘学标
  • 17篇赵沛义
  • 14篇妥德宝
  • 9篇胡琦
  • 9篇王靖
  • 9篇董智强
  • 9篇王立为
  • 8篇王佳琳
  • 6篇张婧婷
  • 6篇张璐阳
  • 5篇赵举
  • 5篇张君
  • 5篇吴东
  • 5篇周蒙蒙
  • 4篇李超
  • 4篇赫迪
  • 4篇赵慧
  • 4篇黄蕾

传媒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气象
  • 6篇资源科学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2010年全...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9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降水年型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的影响—以武川县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田间试验数据,研究降水对武川县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生产潜力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由低到高11个不同肥力梯度处理,测量马铃薯每个生育期内耗水量及产量,应用农业生态区域法计算当地马铃薯水分生产潜力。研究表明:丰水年(2008)旱平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为48.3 kg/hm2.mm,而旱坡地只有36.8 kg/hm2.mm,平地水分利用效率是坡地的1.3倍。枯水年(2009)旱平地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33.3kg/hm.2mm,旱坡地平均为22.1kg/hm.2mm,平地水分利用效率是坡地的1.5倍。2008年马铃薯水分生产潜力为5079.8kg/hm(2干物质),2009年为4146.8kg/hm(2干物质)。丰水年旱平地马铃薯平均开发度为76%,旱坡地为46%。合理配合水肥及田间管理,会使武川县马铃薯生产具有一定的提高潜力。
张璐阳潘志华孙彦坤
关键词:马铃薯水分生产潜力水分利用效率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被引量:18
2012年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赵凌玉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赵沛义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年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退化与恢复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内地重要的生态屏障,而植被又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因而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的退化与恢复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植被研究的重要地位不突出;二是研究区多为典型区,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三是研究方法上缺乏综合与集成;四是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和系统。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并指出其重点研究方向,一是植被退化与恢复的过程、机理和演替规律研究;二是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及全球变化三者的互动关系研究;三是时间尺度上植被变化特征及其效益研究;四是地表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刘亚玲潘志华郑大玮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演替规律植被退化地表植被生态屏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发展中国特色低碳农业
基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紧迫性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碳农业的任务与内涵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文章认为,我国应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稳产高产、保护环境、适应气候变...
潘志华郑大玮
关键词:低碳农业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积温及热量资源概念的科学性问题与改进被引量:3
2021年
积温与热量资源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国内文献及教材,但其传统定义有违物理学原理,英译用词及度量单位也不统一,需要给予准确的科学诠释并进一步规范化。本文分析了Web of Science的相关文献,综述了积温与热量资源概念的由来与发展,提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虽然积温作为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并广泛应用,但植物和变温动物完成某个阶段的生长发育并非需要一定数量的积温,而是需要适宜温度条件和必要的持续时间;过高的温度或过多的热量反而可造成伤害,有时有的物种反而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建议将“热量资源”改称“温度资源”,即有利于植物与变温动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与其持续时间的综合,从而赋予积温和温度资源充分的生物学与物理学意义。
张子源郑大玮潘宇鹰潘志华
关键词:积温热量资源度量单位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频现诸多问题,为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采用心理问卷的方法对某高校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仔细分析,总结出高校研究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及问题,同时就如何改善并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赵员秋张玲娥潘志华
关键词:心理健康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8年
研究退耕还林、退耕还灌、退耕还草不同退耕方式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耗水主要靠降水满足;3种不同退耕方式的植被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均随降水量而变化;土壤表层(0~30 cm)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在30~100 cm土层,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始终高于灌木地和草地,草地的最低;对于0~100 cm土层,林地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能更好地维持土壤水分;2005年3种退耕方式的植被在生长季中对水分的消耗均超过降水补给。
紫檀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被引量:14
2013年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董宛麟于洋张立祯潘志华苟芳邸万通赵沛义潘学标
关键词:氮素间套作氮素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背景下武川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生产水足迹(WFP)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水资源,一般用单位质量农产品所需要的水的体积来表示作物生产水足迹。气候变化对生产水足迹的影响是农业生产者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主要作物马铃薯、春小麦为例,基于1983-2010年气象数据及生育期资料,修正作物系数,应用CROPWAT模型,计算作物生产水足迹,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8a来,武川县气候呈干暖化变化趋势,马铃薯和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影响显著,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平均日较差对马铃薯生产水足迹影响较大,生育期平均风速和平均日较差对春小麦生产水足迹影响较大;(3)1983-2010年马铃薯平均生产水足迹为1.37m3·kg-1,春小麦平均生产水足迹为2.51m3·kg-1,说明在当地生产单位质量的干物质,春小麦比马铃薯消耗更多水分。在该地区适当增加马铃薯播种面积,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赵慧潘志华韩国琳董智强张婧婷赫迪王立为张君
关键词:气候变化马铃薯春小麦作物系数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被引量:18
2013年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王立为安萍莉潘志华赫迪董智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干旱区耕地质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