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鸿雁

作品数:106 被引量:361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风湿
  • 35篇关节炎
  • 31篇细胞
  • 31篇类风湿
  • 26篇类风湿关节炎
  • 26篇风湿关节炎
  • 19篇关节
  • 13篇综合征
  • 12篇淋巴
  • 12篇淋巴细胞
  • 11篇性疾病
  • 11篇血清
  • 11篇自身免疫
  • 11篇免疫
  • 10篇节性
  • 10篇风湿性
  • 9篇调节性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 7篇调节性T细胞

机构

  • 9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5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西煤炭中心...
  • 3篇山西省卫生厅
  • 3篇寿阳县人民医...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1篇温鸿雁
  • 61篇李小峰
  • 19篇李军霞
  • 14篇高惠英
  • 12篇张晓英
  • 10篇张莉芸
  • 8篇罗静
  • 8篇茹晋丽
  • 7篇卫丹丹
  • 7篇王彩虹
  • 7篇李芳
  • 7篇王晓丽
  • 6篇赵慧
  • 6篇刘洋
  • 5篇曹蕾
  • 4篇王鑫
  • 4篇魏华
  • 4篇郭乾育
  • 4篇张改连
  • 4篇王峻

传媒

  • 38篇中华风湿病学...
  • 16篇中国药物与临...
  • 12篇临床医药实践
  • 4篇中华临床免疫...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全国自身免疫...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影像评估正常育龄妇女骶髂关节特点60例被引量:5
2008年
正常育龄妇女由于受妊娠、分娩等内分泌变化的影响,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改变较多,常会被误认为骶髂关节炎。实验对60例20~50岁正常育龄妇女进行骶髂关节CT检查,测量骶髂关节间隙宽度及骶髂骨皮质厚度,观察骶髂关节间隙清晰程度、骶髂骨皮质边缘光滑程度及皮质下骨质密度。结果显示正常育龄妇女关节间隙宽度为2.0~4.5mm,27%小于2.0mm,关节间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宽;骶髂骨皮质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清晰度降低;33.3%正常育龄妇女为单侧或双侧关节面模糊、骶髂骨面皮质边缘毛糙、软骨下骨质密度不均;15%正常育龄妇女关节腔内可见线条样点状气体样低密度影。提示正常育龄妇女中部分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改变,应当与骶髂关节炎改变加以区别。
牛丽萍李军霞甄俊平温鸿雁吴江张莉芸胡彦君李小峰
关键词:骶髂关节CT影像学
临床医学专业针灸学教学方法浅析
2008年
郭亚琴温鸿雁李丽杨育君智涛涛李荣山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针灸学传统中医学教学工作者主干课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分析及维甲酸对其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索RA患者外周血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活性的表达和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的数值及相关性,并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的作用和影响。方法①对比RA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Pin1表达、及Th17、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②分析RA初治组患者Pin1表达与其一般资料、活动性指标(如ESR、CRP及DAS28评分),以及Th17、调节性T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采用皮尔逊、Spearman相关检验;③分析RA患者加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10 mg,每周2次)与羟氯喹等传统免疫抑制剂分别治疗3个月后的外周血Pin1表达及Th17/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2组间对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RA初治组的外周血Pin1活性[13.62(9.16,19.42)]高于健康对照组[8.97(7.62,11.45)](Z=42.82,P<0.05),且Th17[18.28(12.76,24.08)]高于健康对照组[6.04(4.96,7.73),Z=48.83,P<0.05],而调节性T细胞[11.06(5.31,21.87)]低于健康对照组[40.41(24.33,48.52),Z=42.21,P<0.05];②RA初治组外周血Pin1活性与CRP、受累关节的个数、DAS28评分、IL-6及TNF-α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96,P<0.05;r=0.683,P<0.05;r=0.466,P<0.05;r=0.315,P<0.05;r=0.416,P<0.05),而与调节性T细胞值呈负相关(r=-0.502,P<0.05);③与RA初治组比较,RA用药组Pin1活性[6.94(5.96,8.77)]和Th17[7.38(3.85,11.21)]均有所下降,而调节性T细胞[40.41(17.77,33.47),Z=42.82,P<0.05]较前上升;④与传统药物组相比,维甲酸组的调节性T细胞[28.9(21.73,37.3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83,P<0.05),Pin1活性[6.23(5.58,8.75)]有明显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2,P=0.104)。结论RA患者外周血Pin1过表达,Th17增高而调节性T细胞降低,加用ATRA联合其他传统药物治疗可以降低Pin1活性,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有效改善RA患者疾病活动。
乔丽娟高惠英张婷婷尚莉丽谢戬芳温鸿雁罗静李小峰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戴晓敏董智慧陈盛程永静达展云戴生明董静侯勇李芬刘晓兵梅轶芳青玉凤施春花史伟浩舒强王勇温鸿雁徐健徐胜前薛静叶霜朱剑姜林娣
关键词: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
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病(AID)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AID患者1 561例及健康对照组196名,对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计数及其与其他T细胞亚群[总T细胞、CD4^+ T细胞、T辅助细胞(Th)1、Th2、Th17、CD8^+T细胞的比值进行分析,并进行T细胞亚群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 AID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22.9(18.31,36.47)与30.24(21.85,41.34),Z=-3.974,P<0.01]、总T细胞(Z=-4.234,P<0.01)、CD8^+T细胞(Z=-3.801,P<0.01)、Th17(Z=-3.740,P<0.01)细胞绝对计数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Z=-3.366,P=0.001)、Th1/调节性T细胞(Z=-3.213,P=0.001)、Th2/调节性T细胞(Z=-2.490,P=0.01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② AI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ESR、CRP、补体C3、C4、病程等存在相关性。③复治患者调节性T细胞(Z=-3.624,P<0.01)、总T细胞(Z=-2.954,P=0.009)、CD4^+T细胞(Z=-3.005,P=0.003)、Th2(Z=-1.896,P=0.049)细胞绝对计数水平低于初治患者,总T细胞/调节性T细胞(Z=-2.460,P=0.014)、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Z=-3.197,P=0.001)水平高于初治患者。④脏器受累患者调节性T细胞(Z=-7.105,P<0.01)、总T细胞(Z=-4.892,P<0.01)、CD4+T细胞(Z=-6.909,P<0.01)、Th1(Z=-4.875,P<0.01)、Th2(Z=-5.751,P<0.01)、Th17(Z=-5.121,P<0.01)细胞绝对计数水平低于非脏器受累患者,总T细胞/调节性T细胞(Z=-4.500,P<0.01)、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Z=-5.925,P<0.01)水平高于非脏器受累患者。⑤ AID患者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与是否为单一AID和(或)为多种AID重叠无明显相关。结论AI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炎性指标存在相关性,复治患者较初治患者调节性T细胞进一步降低,脏器受累者调节性T细胞水平更低,表明调节性T细胞在AI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
段亚男温鸿雁张升校刘洋赵慧曹蕾郑小娟李小峰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
抗细胞膜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他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表达以及该特异性抗体对SLE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他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培养的HL60细胞的特异性细胞膜的荧光图形,以细胞周连续的环状荧光为抗mDNA抗体阳性。同时检测SLE的其他常见抗体,采用peamonr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抗mDNA抗体在205例SLE患者中有145例阳性,阳性率70.7%,在5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5例阳性,阳性率为9.1%,4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10例阳性,阳性率为22.2%,35例皮肌炎/多肌炎(PM/DM)患者中4例阳性,阳性率14.3%,50名健康对照组中均为阴性。抗m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86.7%。抗mDN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4.6%,特异性76.7%;抗mDNA抗体阳性+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6.8%,特异性95.5%;抗m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79.6%,特异性100%;抗m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AnuA)阳性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3.0%,特异性100%。结论抗mDNA抗体是一种诊断SLE的新的标记抗体,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较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更先进。与SLE常用其他抗体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魏华吕志勤茹晋丽李小峰许珂温鸿雁
关键词:自身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5-羟维生素D与血清学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4
2019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D与RA疾病活动度、血清学抗体、免疫功能等指标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初诊250例RA患者及150名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性别、病程、年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DSA28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RF、抗CCP抗体、ANA、AKA、APF、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①RA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2±6)mg/ml与(21±8)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6,P<0.01);②根据25-(OH)D水平将RA患者分为缺乏组、不足组、正常组,3组间关节压痛数(χ^2=17.793,P<0.01)、关节肿胀数(χ^2=12.635,P=0.002)、ESR(F=6.330,P=0.00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5.095,P=0.007)、DAS28(F=4.990,P=0.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25-(OH)D水平不同的3组间比较RF(χ^2=6.742,P=0.034)及抗CCP抗体(χ^2=6.836,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OH)D水平与血清RF(r=-0.202,P=0.001)、抗CCP抗体(r=-0.220,P<0.01)、MCV(r=-0.109,P=0.002)、AKA(r=-0.215,P=0.001)呈负相关;④RA组RF(t=-2.715,P=0.007)、抗CCP抗体(t=-2.03,P=0.044)、AKA(t=-2.108,P=0.036)阴性组25-(OH)D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5-(OH)D水平不同的3组间比较辅助性T细胞(Th)1(IFN-γ)细胞(F=3.259,P=0.04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细胞(F=4.342,P=0.03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OH)D水平与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细胞(r=0.146,P=0.025)呈正相关。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中普遍存在,且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RF、抗CCP抗体抗体、抗MCV抗体、AKA及Th1、调节性T细胞相关,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中起到重
赵慧温鸿雁刘洋曹蕾段亚楠郑晓娟侯志清李小峰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自身抗体免疫活性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和D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RA合并ILD的相关性。计算3组血清SP-A和SP-D阳性检出率。分析SP—A和SP-D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之间的相关性。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①RA—ILD组、单纯RA组、对照组的血清SP-A水平分别为(51.2±9.2)、(25.9±2.6)、(15.4±0.3)μg/L,SP—D水平分别为(42.5±8.1)、(20.8±1.5)、(16.6±0.8)μg/L。RA-ILD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高于单纯RA组以及对照组(P〈0.05)。单纯RA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ILD组血清SP—A和SP-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RA组(χ^2=5.21,P=0.02;χ^2=4.79,P=0.01)和健康对照组(χ^2=4.96,P=0.03;χ^2=4.75,P=0.02),RA—ILD组血清SP-D的阳性检出率大于血清SP—A(χ^2=4.95,P=0.04)。③RA—ILD患者血清SP-A、SP—D水平与年龄、CRP呈正相关(r=0.687,P=-0.001;r=-0.571,P=-0.009)。④RA—ILD患者血清SP—D水平与RF、抗CCP抗体和AKA呈正相关,而血清SP—A、SP-D水平与抗核抗体、APF、ESR无相关性。结论①SP—A和SP—D可作为RA合并ILD的血清学标志;②SP-A和SP-D在早期诊断RA合并ILD方面有一定价值,SP-D更有效地提示RA合并ILD存在,判断肺损伤程度,预测疾病转归情况。
宋庆珍高惠英罗静李小峰茹晋丽张莉芸温鸿雁甄俊平
关键词:类风湿肺疾病间质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初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1,25(OH)2D3对初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治疗RA潜在机制.方法 选初诊RA患者18例(RA组),健康对照18例(对照组).分离2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抗CD3和CD2s刺激,1,25(OH)2D3和/或甲氨蝶呤共培养,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IL-17、IL-6、TNFα水平,ELISA检测IL-22水平.结果 RA组患者血清IL-17[(43 ±6) ng/L]、TNFα[(5.91 ±2.53)ng/L]、IL-6[(16.6±12.0)ng/L]、IL-22[(51±17) 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1±3) ng/L,(2.63±0.27) ng/L,(4.2±2.3) ng/L,(22±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PBMC经不同浓度1,25(OH)2D3处理IL-17、TNFα、IL-6水平与未处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22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PBMC经不同浓度甲氨蝶呤处理IL-17、TNFα水平与未处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22、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PBMC经1 nmoL/L 1,25(OH)2D3和0.5 mg/ml甲氨蝶呤处理后,与未处理比,IL-17、IL-22、IL-16、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OH)2D3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对Th17相关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
温鸿雁罗静张晓英张辰赵向聪王鑫李小峰
关键词:骨化三醇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细胞因子类
青少年肠型白塞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王鑫博李小峰温鸿雁魏华
关键词:白塞病胃肠型文献复习青少年消化道损害肠功能障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