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耀春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窒息与眼底出血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 199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眼底出血的关系。方法对50例窒息新生地散瞳做眼底检查。结果50例窒息的新生儿,经散瞳检查眼底发现有眼底出血的27例,其中Ⅲ度出血的11例;而同期的50例正常新生儿则只检出Ⅰ度眼底出血8例;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窒息的程度与出血的程度间呈正相关。提出新生儿眼底出血可能会造成日后的弱视,今后应加强随访。
- 张琼枝杨秀珍周晓丽欧阳玲徐友和陆达林温耀春张国梅王小中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眼底出血
- 346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
- 2008年
-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全,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 宋君胜温耀春张仕倩王林孙冰武立云张玉瑶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晶体
- 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 1998年
- 目的探讨采用小梁切除治疗类固醇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7例(24眼)类固醇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运用5-氟尿嘧啶及部分球筋膜切除。结果治疗前眼压:647±1.02kPa,C值:0.08±0.06,治疗后经8-38个月随访,眼压:1.98±0.92kPa,C值:0.25±0.04。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对比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联合手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
- 吴章友温耀春刘广进
- 关键词:青光眼类固醇激素小梁切除氟尿嘧啶球筋膜
- 角膜缘穿刺在角膜穿通伤伴虹膜嵌顿术中应用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角膜缘穿刺在角膜穿通伤伴虹膜嵌顿术中应用。方法 对 49例角膜伤口大于 7m m或受伤时间超过 2 4小时的病例应用角膜缘穿刺分离虹膜前粘连。结果 43例无虹膜前粘连 ,瞳孔圆 ;4例在角膜缘处虹膜前粘连 ,瞳孔尚圆 ;2例虹膜部分前粘连 ,瞳孔轻度牵引变形。结论 角膜缘穿刺口在伤口大于 7mm或受伤时间超过 2 4小时的角膜穿通伤伴虹膜嵌顿病例中分离虹膜前粘连效果满意。
- 万川温耀春
-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虹膜前粘连
- 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出术中前囊膜和晶体核处理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黄宝玲金绘祥温耀春梅立新马艳
- 关键词:过熟期白内障黏弹剂白内障摘出术
- 前房注气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1993年
- 100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滤过术毕行前房注气,观察两组病人滤过术后前房形成情况。认为前房注气可、维持一定的眼内压和防止虹膜晶体膈前移、防止脉络膜脱离发生;前房注气促使前房形成、抑制房水分泌,减少房水滤出,利于结膜瓣愈合,减少了滤过口漏的发生。认为此方法简单、完全、可靠,是有效地防止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方法。
- 温耀春刘进
- 关键词:前房注气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 未成年人与成人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比较
- 1996年
- 46例(46只眼)的外伤性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人,按年龄<18岁的未成年人和≥18岁的成人分组。术后未成年人组和成人组相比,前者术后视力较差;葡萄膜炎、人工晶体前膜早期并发症和后囊混浊等晚期并发症也较成人组明显。但经过恰当的治疗,是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提出未成年人尽管术后反应重,但仍是植入人工晶体的最佳适应症之一。
- 温耀春刘广进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
- 羊膜包裹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羊膜包裹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7例眼球摘除术后 ,以库存的人羊膜缝合包裹选定的合适直径的义眼座 ,后段覆盖羊膜多处开窗后将义眼座植入肌椎内 ,再通过义眼座前 1/ 3处穿出 4条缝线将4条直肌缝合固定在义眼座上 ,然后分层缝合筋膜、结膜。结果 追踪观察 8~ 39wk,除 1例因局部放疗后眼结膜、筋膜萎缩 ,义眼座暴露 ,库存异体巩膜修补失败后 ,将义眼座取出外 ,其余 6例外观饱满 ,义眼活动良好。结论 羊膜包裹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效果良好。羊膜可成为新的义眼座包裹物。
- 刘文斌孙思勤温耀春万川
- 关键词:羊膜羟基磷灰石义眼座
- 软性白内障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观察软性白内障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40只眼的40岁以下的软性白内障病人,随机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取3.2mm和6.2mm的巩膜隧道切口,采用双腔注吸针管抽吸出软性核及皮质后,分别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和PMMA-体型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造成的角膜激光比较同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2mm切口手术后具有更好的早期视力,更少的角膜散光,更轻的术后并发症,并主张术中应较大量地使用粘弹性物质。
- 温耀春张士倩刘广进
- 关键词:白内障折叠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
- 滤过性术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1998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颞侧或颞下侧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39例51眼。结果随访6个月~6年,术后矫正视力≥0.5者35.29%,0.1~0.4者58.82%,术后滤过泡完好者96.08%,眼压正常者92.16%。结论该术式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可使眼压控制正常。
- 吴章友温耀春刘广进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