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伟洪
- 作品数:48 被引量:18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尿路感染粪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对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性分析,为粪肠球菌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送检尿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38株进行药敏分析,对Ⅰ类整合酶基因以及耐药基因(qacE△1-sull基因、tetM、ermB、aac(6′)/aph(2″)、aph3′Ⅲ、ant(6)Ⅰ、VanA、VanB)进行检测,阳性标本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及比对,并对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进行分析。结果38株粪肠球菌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从高到低为:红霉素(100%,38/38)、四环素(94.74%,36/38)、环丙沙星(47.37%,18/38)、左氧氟沙星(47.37%,18/38)、莫西沙星(44.74%,17/38)、高水平庆大霉素协同(31.58%,12/38)、呋喃妥因(5.26%,2/38)、氨苄青霉素(5.26%,2/38)、青霉素(5.26%,2/38)、利奈唑胺(2.63%,1/38)、万古霉素(0%)、替考拉宁(0%);耐药基因阳性率从高到低:tetM为92.11%(35/38)、qacE△1-sull为78.95%(31/38)、aph3′Ⅲ为71.05%(27/38)、aac(6′)/aph(2″)为44.74%(17/38)、ant(6)Ⅰ为34.21%(13/38),未检测出ermB基因、VanA基因、VanB基因和Ⅰ类整合子酶基因。结论粪肠球菌对临床常用药物具有不同程度耐药,多药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有一定相关性,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能与区域差异有关。
- 麦杏连刘思瑶陈旋何倩君张中文钟国权温伟洪徐令清
- 关键词:粪肠球菌耐药基因耐药性整合子
- 大黄及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大黄及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不同溶剂萃取大黄及8种单体,采用抑菌试验检测大黄对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8种单体对标准菌株的抑菌作用。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大黄对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8种大黄单体对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全自动鉴定药敏仪对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测定标准菌株的生长曲线。采用酶标仪检测DNA、RNA等大分子物质的外渗水平。结果选择乙醇作为溶剂对大黄进行萃取,在8种单体中,大黄酚、大黄素等5种大黄单体提取率最高,其中大黄素对标准菌株抑菌效果最明显,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0 mm,MIC为0.025 mg/mL。大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明显,抑菌圈直径为19 mm。大黄对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16~128 mg/mL。4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中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为100.0%,40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的耐药率(90.0%)最高。大黄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能够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导致菌体中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外渗。结论大黄及抑菌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导致菌体中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外渗,发挥抗菌作用。
- 徐令清莫艳梅简永欢黎梓楠何倩君温伟洪汤英贤刘加伟刘丽忠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比较分析
- 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 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从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及清远市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在15%以下,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耐药严重,耐药率在90%以上,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在20%~80%之间。结论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对提高感染治愈率及减缓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有重大意义。
- 李冬秀袁春雷王冬娥彭建明谭南温伟洪唐文强杨晓华
-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抗生素耐药性
- 铜绿假单胞菌多位点序列分析
-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遗传基因型,明确铜绿假单胞菌携带株的流行特征。[方法] 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以铜绿假单胞菌7个管家基因acsA、a...
- 徐令清王欢温伟洪钟国权李介华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MLST
- 腿伤克斯特菌致糖尿病足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3年
- 腿伤克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球杆菌,COENYE等[1]于2003年通过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被首次确定的一个独特的物种,是不常导致人类感染的条件致病菌。该菌能引起慢性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腿部溃疡和血流感染等,但国内研究报道甚少。
- 汤英贤黄启亚王娟李玉珍温伟洪徐令清
- 关键词:糖尿病足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屎肠球菌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从临床感染者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整合子携带相关性,为屎肠球菌引起各种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保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屎肠球菌30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Vitek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同时用质谱仪复核,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对耐药基因及整合子进行检测。结果30株屎肠球菌分别来自尿液13株、胆汁5株、血液4株、腹腔引流物3株、伤口分泌物3株、腹水1株、皮肤分泌物1株。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3.33%、90.00%、90.00%、86.67%,对高水平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6.67%、40.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表现为全敏感。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qacE△1-sull阳性率73.33%、aac(6')/aph(2')阳性率40.00%、aph(3')阳性率63.33%、ant(6)-I阳性率53.33%、tet M阳性率43.33%、erm B、vanA、vanB均为阴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呈一定相关性,未检出Ⅰ类整合子,可能与地区分布差异有关。
- 徐令清田茂秋汤英贤何倩君徐淼玲王娟温伟洪
- 关键词:屎肠球菌耐药性整合子耐药基因
- 广东省清远地区2006年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2006年清远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29例疑诊为NGU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要病原体;在对8种药物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中,交沙霉素及强力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56%,对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
- 李慧忠温伟洪刘翔陈波欧丽嫦练霭云
-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支原体药敏试验
-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血流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采用BD Phoenix^(TM) 100进行金葡菌鉴定与药敏检测,采用WHONET 5.6软件及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LST方法对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47株血流感染金葡菌和62株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血流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分别为21.3%(10株)和61.3%(38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和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菌株。血流感染MRSA株MLST分型以ST59为主(40.0%,4/10),MSSA株以ST7、ST188为主(各16.2%,6/37)。皮肤软组织感染MRSA株以ST338为主(47.4%,18/38),MSSA株以ST5、ST88为主(各12.5%,3/24)。结论血流感染MRSA检出率低于皮肤软组织感染(P<0.05),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MRSA株优势ST分别为ST59和ST338,MSSA株ST呈多样化分布。
- 温伟洪徐令清李玉珍李介华汤英贤黄延峰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 2009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2009年我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K-B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和金葡菌检测对苯唑西林耐药性。应用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本院共分离出细菌451株,居前3位的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5.7%)、铜绿假单胞菌(14.4%)和金葡菌(10.0%)。金葡菌中MRSA株占48.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占67.7%和58.5%,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7.7%和48.3%。结论加强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 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梅丽玲
-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