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文状

作品数:48 被引量:18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细胞
  • 16篇肝细胞
  • 12篇肿瘤
  • 12篇肝癌
  • 9篇乳腺
  • 9篇腺癌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癌
  • 7篇蛋白
  • 7篇乳腺癌
  • 6篇原发性
  • 6篇基因
  • 5篇血管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癌
  • 4篇淋巴
  • 4篇内皮

机构

  • 3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监利县第二人...

作者

  • 48篇沈文状
  • 34篇易继林
  • 22篇刘谨文
  • 21篇李兴睿
  • 13篇陈钢
  • 11篇杨志芳
  • 10篇杨筱嵬
  • 8篇蒋进发
  • 8篇陈晚平
  • 8篇刘峰
  • 7篇朱智
  • 5篇董鸿
  • 5篇孙华朋
  • 5篇张林
  • 4篇王怡
  • 4篇刘顺芳
  • 4篇马小鹏
  • 3篇孙华鹏
  • 3篇殷茜
  • 2篇吴毅平

传媒

  • 13篇临床外科杂志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CTLA-4抗体联合阿霉素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抗体联合阿霉素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溶剂组、单用抗CTLA-4抗体组、单用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脾和骨髓的细胞亚型,对肿瘤微环境中凋亡细胞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单用抗CTLA-4抗体组、单用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空白组、溶剂组(P<0.05),且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低于单用抗CTLA-4抗体组、单用阿霉素组小鼠肿瘤体积(P<0.05)。与空白组、溶剂组相比,单用抗CTLA-4抗体组、单用阿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荷瘤小鼠脾中CD8+T和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凋亡的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联合用药组MVD显著低于其他组,且单用抗CTLA-4抗体组和单用阿霉素组MVD显著低于空白组和溶剂组(P<0.05)。结论联合抗CTLA-4抗体和阿霉素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力,明显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微环境中微血管生成,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沈文状董鸿张林刘谨文
关键词:乳腺肿瘤表柔比星免疫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Occludin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发局部和全身性过度炎性反应,导致远隔器官损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SAP多器官功能障碍最易累及肺脏,并且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其发展过程,可能与微循环、细胞凋亡、炎性介质以及免疫失衡等有关。
吴芳陈钢孟庆彬彭晶晶沈文状朱智余正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OCCLUDIN大鼠肺组织多器官功能障碍器官损害细胞凋亡
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中Parki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Parki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阳性率分别为22.4%(13/58)和25.9%(15/58),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94.8%(55/58)和89.7%(52/5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rkin基因蛋白表达的缺失与病人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Parkin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陈钢王怡易继林李兴睿刘谨文沈文状刘峰
关键词:肝细胞癌PARKIN临床病理
工程化巨噬细胞载体联合肝动脉结扎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
沈文状
关键词:靶向性基因治疗肝脏肿瘤肝动脉结扎
CTGF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8例HCC和26例癌旁组织中CTGF、VEGF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HCC组织中,CTG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8%、85.42%,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8%、34.6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VEGF的表达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HCC组织中,CTGF和VEGF的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成正相关(r=0.381,P〈0.05)。结论CTGF和VEGF参与了肝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验CTGF、VEGF可以作为肝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颜廷启易继林杨志芳沈文状刘峰朱智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缺氧对HepG2细胞表达CD44v6 mRNA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Transwell小室筛选高侵袭能力的HepG2细胞株,用氯化钴(150μg/ml)对该高侵袭细胞株进行化学诱导缺氧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h后,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CD44v6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改变。结果随着缺氧培养时间的增加,HIF-1α蛋白和CD44v6 mRNA的表达量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者呈同步改变。结论缺氧可以通过增加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促进肿瘤的转移。
沈文状刘谨文易继林李兴睿陈钢刘峰
关键词: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CD44V6肿瘤侵袭
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1-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沈文状
关键词:B淋巴细胞肿瘤抗原CD40配体肿瘤免疫抗原递呈细胞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在49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24/49),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均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胆囊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有较高表达,与高中分化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和Nevin分期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73蛋白表达阴性病人预后显著优于p73蛋白表达阳性病人,术后1年内死亡者p73阳性表达率为68%(21/31),1~3年死亡组为25%(3/12),而>3年死亡组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73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蒋进发易继林沈文状孙华鹏陈晚平李兴睿刘谨文
关键词:P73蛋白原发性胆囊癌阳性表达率胆囊腺瘤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组织
乳腺专用伽马成像、钼靶和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乳腺专用伽马成像(BSGI)对早期辅助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高频超声、钼靶及BSGI的检查,以病理诊断为基础,对BSGI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并比较三种早期辅助诊断技术的优劣.结果 BSGI在所有患者中的敏感度为94.1%,敏感度高于钼靶,不受乳腺致密性的影响,在直径2~5 cm的肿瘤中检出率最高.但其对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仅为28.6%.结论 BSGI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早期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适合于致密性乳腺和原位癌的辅助诊断,对于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局限性.
王单沈文状王建华张林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17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的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淋巴结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年龄更小、癌结节更大(P<0.05),两组比较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0.5 cm<癌结节≤1 cm组较癌结节≤0.5 cm组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5),年龄大于45岁、癌结节≤0.5 cm的患者,9.6%发生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癌结节大小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癌结节大小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小、癌结节越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越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章锐田瑶KUSH沈文状李兴睿朱智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