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稻田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为了探讨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机理,依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监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选择长期淹水(CF)、秸秆还田+长期淹水(HS+CF)、常规灌溉(IF)、秸秆还田+常规灌溉(HS+IF)4个处理,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DNA和c DNA水平对比研究不同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影响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处理的甲烷排放量显著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只对土壤水分管理产生响应,对秸秆还田没有响应。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显著影响产甲烷菌的数量,却对甲烷氧化菌数量没有影响。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表达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分异,c DNA水平上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表达群落组成对水分管理的响应比DNA水平群落组成更敏感。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mcr A和pmo A基因丰度和表达丰度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只与DNA水平基因丰度比值(mcr A/pmo 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淹水处理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及两者数量的比例来调控甲烷的排放量。
- 吴讷侯海军汤亚芳沈建林刘波魏文学秦红灵
- 关键词:水分管理秸秆微生物甲烷氧化菌CDNA
- 水分管理对稻田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前,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从DNA和RNA水平探究长期淹水和间歇灌溉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还较少。为探明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特征,以长沙县金井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提取土壤微生物DNA和RNA,应用荧光定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方法分析了两种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稻草和无稻草)和长期淹水(稻草和无稻草)对稻田土壤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稻田细菌数量高于长期淹水稻田。在DNA水平上,间歇灌溉稻田干土细菌数量达到3.9×10^(10) copies·g-1,是长期淹水稻田干土的2.18倍;有稻草添加时,间歇灌溉条件下稻田干土细菌数量达到6.1×10^(10) copies·g^(-1),是长期淹水稻田干土的2.21倍。在表达水平上,间歇灌溉条件下稻田干土细菌数量达到2.1×10~8 copies·g^(-1),是长期淹水稻田干土的2.58倍;有稻草添加时,间歇灌溉条件下稻田干土细菌数量达到2.8×10~8 copies·g^(-1),是长期淹水稻田干土的1.13倍。间歇灌溉稻田与长期淹水稻田的细菌种群结构存在差异。在DNA水平上,尽管间歇灌溉稻田多样性指数与长期淹水稻田相近,但优势细菌种群存在差异。而在表达水平上,不仅优势细菌种群存在差异,而且间歇灌溉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长期淹水稻田。在有稻草添加情况下,间歇灌溉稻田多样性指数为2.49,而长期淹水稻田多样性指数为0.28。总之,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细菌丰度和群落影响显著,间歇灌溉能够提高水田土壤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的多样性,从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角度考虑,间歇灌溉是稻田较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
- 侯海军张文钊沈建林王聪秦红灵
- 关键词:间歇灌溉稻草还田群落结构
- 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河流氮磷输出负荷特征及与景观格局关系被引量:2
- 2022年
- 流域景观特征对流域河流氮(N)磷(P)迁移输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景观组成与配置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亚热带典型农林混合流域金井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期水文、水质定位观测数据定量估算了河流N、P输出负荷。将景观指数分类结合传统统计分析筛选出的不同景观尺度的核心景观指数,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PA)明确不同尺度景观格局特征对于河流N、P输出负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流域丰水期、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呈显著时空差异,丰水期流域河流TN、NH_(4)^(+)-N、NO_(3)^(-)-N、TP、DIP输出负荷分别为2.61~9.03、0.34~5.34、1.26~5.03、0.15~0.50、0.09~0.23 kg/(hm^(2).a);平枯水期分别为1.55~6.68、0.29~2.91、0.74~2.91、0.10~0.46、0.05~0.20 kg/(hm^(2).a)。不同景观尺度水平及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特征对于N、P输出负荷的影响有所差异,但在同一尺度水平上,各类别景观指数对河流丰水期和平枯水期N、P输出负荷的影响基本一致。景观尺度上,不同类型斑块聚集度、景观多样性的增加会导致河流N、P输出负荷的增加;河流N、P输出负荷与面积大、聚集度高、连通度高的农田、居民地斑块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高、大面积的林地斑块显著负相关。丰水期、平枯水期农田斑块对河流N、P负荷主要影响指数类别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指数。林地、居民地斑块对N、P负荷主要影响的类别指数分别为面积-边缘和聚集度。研究可从流域景观规划角度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 邓越唐代生孟岑李裕元李裕元宫殿林李希沈建林吴金水
- 关键词:面源污染
- 稻田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和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3年
-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效应,总结了秸秆还田下的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及其微生物过程机理。提出了应加强秸秆还田增碳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微生物过程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固碳功能的作用机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的研究,以实现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增汇和增产的共轭双赢作用。
- 史然陈晓娟沈建林葛体达隋方功童成立吴金水
-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稻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