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庆 作品数:41 被引量:160 H指数:8 供职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X线平片和C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C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2例患者同时行CR与普通X线屏/胶平片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摄影成像质量及对骨折分辨力的差别。结果:CR诊断隐匿性骨折阳性率(98.4%,120/122)明显高于X线屏/胶平片阳性率(22.9%,28/122)。结论: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CR明显优于普通X线摄影,能更清晰地显示隐匿性骨折。 王芝文 吕文涛 毛泽庆 邱瑞峰关键词:隐匿性骨折 CR X线平片 超声、CT、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CT、MR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MRI检查,并给予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良性结节44例、恶性结节19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 16%、68. 18%和66. 67%;CT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 95%、95. 45%和90. 48%; MR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 68%、90. 91%和85. 71%。超声、CT、MR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20、0. 947和0. 974。结论超声、CT、MR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均较高,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和MRI检查。 蒲玉洁 李玉杰 毛泽庆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CT MRI ROC曲线 采用小剂量监测技术研究影响肺动脉CT血管成像效果的个体因素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小剂量监测技术探讨对比剂到达主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和峰值与个体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174例患者以4 m L/s注射对比剂15 m L,注射对比剂后延迟0 s,用Test Bolus技术在气管分叉水平下2 cm同层动态扫描主肺动脉,用灌注软件分析主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其达峰时间和峰值。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化疗史等因素与对比剂到达主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和峰值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个体相关因素得出回归方程:达峰时间(s)=6.61+0.04×体重(kg);峰值(Hu)=699.18-1.4×体重(kg)-1.49×身高(cm)-11.22×达峰时间(s)。结论评估患者的个体因素后根据达峰时间和峰值的回归方程可计算出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时注射对比剂后的延迟时间和峰值。 毛泽庆 黄刚 马娅琼关键词:肺动脉 达峰时间 高原地区健康中老年人椎体骨量CT定量评价 2020年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健康中老年人椎体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0例50岁以上健康体检中老年人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椎体骨密度(BMD)值再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测量T10-12及L1椎体CT值对2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所有中老年人按年龄分为50~<55岁、55~<65岁、65~<87岁3组,比较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CT值。结果50~<55岁、55~<65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5~<87岁组女性T10-12及L1椎体CT值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55岁组及55~<65岁组比较;65~<87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D值与T10-12及L1椎体CT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0,0.585。结论中老年人椎体BMD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年龄越大男、女性之间的差异越明显;MSCT是一种简便、价廉且能较为准确评价椎体BMD的方法。 张恒 毛泽庆 马军 马娅琼 牛晶晶 徐香玖关键词:椎体骨密度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肾癌及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肾癌及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资料完整的35例肾癌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包括透明细胞癌28例,其中合并肉瘤样细胞2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型肾癌5例,嫌色细胞型肾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低、稍高或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10例低于。肾皮质,18例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均迅速消退;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7例。肾细胞癌中乳头状细胞型肾癌和嫌色细胞癌表现为平扫低密度肿块,三期增强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癌亚型增强扫描不同强化方式和影像表现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癌及肾癌亚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毛泽庆 崔兰兰 蒲竞 徐香玖 史葆光 陈莉军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肾癌 胃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及灌注参数与肿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MSCTPI)参数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得所有病例胃癌组与正常组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bility surface,PS),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灌注参数值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利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判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效度。结果:胃癌组P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MTT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PS与AFP、CEA、CA199、CA72-4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0.58,0.40,0.38,0.77,BV、BF、MTT与CEA、AFP、CA199、CA72-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BV、BF、MTT、PS对胃癌的诊断鉴别能力,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64,0.50,0.83。当以PS>18.85 mL/(min·100 g)作为强烈提示胃癌组织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67。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提供胃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PS评价胃癌的效度最大,PS=18.85 mL/(min·100 g)可作为判断正常胃壁与胃癌的阈值。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标志物间有相关性。 黄刚 王莉莉 徐香玖 毛泽庆 赵雪梅关键词: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检测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2例大肠正常黏膜、62例大肠腺瘤和8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结果生存素表达率在大肠正常黏膜为0.0%,腺瘤为38.7%,腺癌为58.8%,三组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存素在高分化腺癌表达率为42.9%,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73.1%(P<0.05),在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素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48.00%)与阴性者5年生存率(80.00%)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生存素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生存素在大肠肿瘤中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生存素过度表达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 党雅梅 李敏 王金穗 毛泽庆 郭应芳 刘伟关键词:大肠肿瘤 组织芯片 生存素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外伤急诊检查中的应用观察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胸部急诊外伤患者行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在符合临床要求的同时,探讨最佳低剂量的扫描方法。方法对筛选的96例病人采用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分别为220 m A、150 m A和70 m A不同剂量进行扫描,分别由4名CT诊断医师盲法分析图像质量。结果急诊胸部螺旋CT扫描一般可以采用次低剂量(管电流为70 m A以上)。结论急诊胸部外伤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符合环保和最优化原则,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常青 王学斌 边军 毛泽庆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扫描 图像质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黄刚 毛泽庆 郭青 徐香玖 赵雪梅 该研究通过对36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A(CT血管成像)检查并且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通过分析CTA不同后处理技术对动脉瘤的检出,探讨了多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证实,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关键词: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 应用双能CT与定量CT对椎体骨密度测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应用双能CT(DECT)及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评价利用双能CT测量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对56名志愿者采用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同时应用QCT测量骨密度(BMD),分析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结果腰椎椎体骨钙CT值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L1-5椎体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5,0.692,0.739,0.673,0.686,P<0.01);骨髓CT值与BMD值呈正相关(L1-5椎体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3、0.315、0.439、0.440、0.456,L5椎体P<0.05,其余椎体P<0.01)。结论 DECT所测量腰椎骨钙CT值及骨髓CT值与QCT所测BMD值密切相关,可定量反映腰椎BMD变化。 王平 和建伟 黄刚 毛泽庆 周星 张文文 翟亚楠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双能量CT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