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被引量:1
- 1997年
- 采用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地阻断了3 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右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导管标测和消融在体外循环前进行,3 条旁道均一次消融成功,旁道阻断时间1~2 s,总操作时间10~20 m in,消融能量10~15 W,未发生心房穿孔或损伤右冠状动脉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 个月旁道无复发。
- 卢才义解士胜宋有城魏璇魏璇毛树森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脏外科手术室上性心动过速
- 心包穿刺的新方法——硅胶管心包穿刺引流术
- 1999年
- 魏璇卢才义刘朝中毛树森
- 关键词:硅胶管心包积液穿刺术插管法引流
- 采用热稀释法测定左心排血量被引量:1
- 1998年
- 采用改良的温敏导管,根据热稀释原理直接测定了10条比格犬的左心排血量(5.1±0.6L/0min)。与采用标准方法测定的右心排血量(4.8±0.8L/min)相比,两者相关性良好(r=0.76),以手推法向左心室快速注射10ml冰温生理盐水,不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因此,这一方法可作为左心导管术的标准操作步骤之一用于临床。
- 郗晓红卢才义毛树森黄丛春贾广兴
- 关键词:热稀释法
- 全文增补中
- 全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 1990年
- 自1968年Cord和Fridovich阐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 dismutase称SOD)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O(?))的特异作用以来,对其研究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用于对急性心肌梗塞(称AMI)的临床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用微量快速测定法,检测AMI患者全血Cu-ZnSOD的活力,研究它对AMI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AMI组:选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7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住院AMI患者30例。年龄:26岁、44岁各1例,45~64岁22例,65~76岁6例;男28例、女2例。梗塞部位:单面梗塞21例:下壁8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3例,前壁和内膜下梗塞各1例;
- 毛树森张力刘宣力魏璇王岩赵新华刘亚宁
- 关键词:全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急性心肌梗塞
- 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道的方法学评价
- 1999年
- 对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4 例致心律失常性右侧显性房室旁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部位旁道的消融参数发现,游离壁和前间隔旁道组心室波提前度多、AV 比值较小、房性早搏较多和消融能量较大,中和后间隔旁道组心房波振幅较高、AV 比值较大、导管较稳定和能量较小;比较试消融成功和不成功的放电参数发现,试消融成功者心室波的提前度、心房波的振幅、导管的稳定性和消融能量均优于消融不成功者,而且旁道阻断时间越短者其心室波提前度越大、心房波振幅越高、AV 比值越大、导管越稳定。我们认为影响右侧显性房室旁道消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操作经验和对靶点图的识别。
- 卢才义魏璇黄从春王文清高月琴张红毛树森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动过速心脏导管插入术预激综合征
- 冠脉内支架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刘朝中黄从春王文清朴龙松毛树森刘姝英杨淑惠
- 关键词:冠脉内支架术
- 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中的交界性心律现象被引量:6
- 1994年
- 采用下位或后位法对1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改良,结果在消融成功的10次放电中100%发生了交界性心律(JR)现象,而在消融不成功的114次放电中JR的发生率仅为7.9%。因此,慢径路消融过程中JR的发生与消融电极的定位准确性有关,提示JR有可能成为术中监测慢径路消融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
- 卢才义胡大一王乐信丁燕生郗晓红刘宣力黄从春毛树森
- 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心律心动过速
- 扩容和局部止痛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后拔管反应的观察
- 2000年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保留鞘管6~7小时后拔除,拔管时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称之为拔管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国内曾有射频消触术后拔管反应的报道,但我们尚未检索到PTCA术后拔管反应的文献.本临床观察目的在于,经充分扩容及穿刺部位局部止痛后拔管对减少拔管反应产生的意义.
- 于心亚卢才义刘朝中毛树森罗惠兰魏璇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术后拔管反应冠心病
- 综合医院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操作3286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卢才义刘朝中郄晓红王文清魏璇黄丛春谈维洁罗惠兰毛树森
-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疗法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血管活性肽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与血管活性肽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 42例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后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肽 Y (NPY)及 P物质 (SP)的变化 ,并和 2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当心绞痛发作时 ,UAP患者血浆 ET,NPY,SP均较前明显升高 (P<0 .0 5 ) ,CGRP含量下降 ;随着心绞痛的缓解 ,血浆 CGRP开始升高 ,ET,NPY和 SP均于 3 d后恢复至发作前水平。结论 :U AP的发生与血管活性肽的变化密切相关 。
- 王文清刘朝中谈维洁孙晓丽黄从春毛树森江一清
- 关键词:心绞痛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