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楠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细胞
  • 5篇慢性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肝硬化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祖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抗病毒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3篇武楠
  • 8篇魏来
  • 6篇费然
  • 6篇马慧
  • 6篇刘峰
  • 5篇丛旭
  • 5篇饶慧瑛
  • 5篇刘志达
  • 4篇王豪
  • 4篇陈红松
  • 3篇谢艳迪
  • 3篇王晓晓
  • 3篇封波
  • 2篇宋广军
  • 2篇金茜
  • 1篇孔祥沙
  • 1篇房继莲
  • 1篇潘孝本
  • 1篇韩进超
  • 1篇朱凤雪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KH26荧光标记大鼠内皮祖细胞在慢性损伤肝内迁移示踪
2009年
背景: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门静脉回输内皮祖细胞可以改善肝纤维化,但是将其应用于临床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回输路径、细胞的分布情况等。目的:探讨PKH26荧光标记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在慢性肝损伤肝内迁移过程中的示踪。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8-08/2009-0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材料:SPF级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红色荧光染料PKH26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取16只大鼠,贴壁法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并行PKH26体外标记。实验设立3组:正常对照组4只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二甲基亚硝胺组4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10mg/kg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四氯化碳组40只大鼠,通过四氯化碳/橄榄油灌胃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二甲基亚硝胺组、四氯化碳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1mLPKH26标记的内皮祖细胞悬液(1×106个细胞)。主要观察指标:PKH26标记率和细胞存活率,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损伤肝内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及CD31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KH26标记的内皮祖细胞阳性率为99%,荧光显微观察发现锥虫蓝染色后PKH26标记细胞存活率均>90%。输注1d后,两种慢性肝损伤模型中的肝内均可见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出现在肝小叶内,并且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主要存在于沿纤维分布的血管内皮和肝小叶内的窦内皮,且血管内皮可见CD31/PK26双阳性细胞。结论:PKH26可以在体外成功标记大鼠内皮祖细胞,并在损伤肝内示踪。
刘峰刘志达武楠丛旭费然陈红松魏来
关键词:PKH26内皮祖细胞示踪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因素。方法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基线的相关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经过。分析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例经IFN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9例获得了SVR,占32.1%。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N-SVR)组基线性别比例、年龄、感染时限、HCVRNA、转氨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HGB、PLT和Child-Pug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患者的SVR率高于普通IFNα(P=0.003),但去除中途脱落的患者后2组SVR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308)。依从性好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04)。普通IFNα治疗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Peg-IFNα(P=0.009),Child-Pugh评分高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低的患者(P=0.034)。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较低,主要与其依从性差有关,而依从性与干扰素类型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封波李晓波房继莲马慧饶慧瑛宋广军武楠王豪魏来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干扰素利巴韦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及NK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自发清除,且清除与HBV表面抗原(HBsAg)水平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构建NK细胞与JFH-Huh7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在细胞水平上探讨HBsA...
王晓晓马慧武楠谢艳迪金茜韩进超丛旭潘孝本封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NK细胞
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肝纤维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建立幼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并探讨幼鼠建模中肝纤维化相关的胶原参数动态变化特点,为研究儿童NASH肝纤维化的进展提供新思路。方法3周龄、4周龄、5周龄和6周龄小鼠喂养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共喂养8周。在喂养的0、4、6和8周时采集小鼠肝组织,行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特征并评分。同时对肝组织进行二次谐波(SHG)/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定量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为标准,分析不同周龄小鼠的胶原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MCD造模时间的延长,不同周龄的小鼠体质量逐渐下降,幼鼠死亡数量增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升高。MCD诱导4周后,各组小鼠的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变和炎症,诱导8周后,胶原含量明显增加。3、4、5周龄小鼠的汇管区胶原含量高于6周龄小鼠,中央静脉区和窦周区胶原含量均低于6周龄小鼠。各组16个胶原总特征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3、4、5周龄幼鼠的NASH模型以汇管区胶原变化为主,病理改变更符合儿童NASH病理特征,适合建立儿童脂肪肝模型。
武楠王晓晓费然饶慧瑛魏来刘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幼龄肝纤维化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硬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的作用。方法本组38只SD大鼠中8只大鼠为正常对照,其余30只采用25%的CCl4/橄榄油灌胃制备肝硬化模型。再将肝硬化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12周后直接处死的为肝硬化模型组,门静脉输入大鼠EPCs为EPCs移植组,经门脉输入生理盐水为移植对照组。移植4周后检测移植组和移植对照组大鼠肝组织胶原Ⅲ(collagen Ⅲ,COL Ⅲ)、平滑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α,α—SMA)和Ki67的表达,检测外周血肝功能和血凝分析。结果肝硬化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增至正常时的2倍。EPCs移植组大鼠与肝硬化模型组比较,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I)(F=75.062,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F=29.942,P〈0.05),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F=16.618,P〈0.05)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F=9.911,P〈0.05)水平降低,白蛋白(albumin,Alb)(F=4.944,P〈0.05)和Ki67(F=45.966,P〈0.01)水平升高,纤维化面积(F=25.025,P〈0.05)减少,α—SMA(F=7.86,P〈0.05)和COL Ⅲ(F=135.787,P〈0.01)表达降低;与正常肝脏相比,移植对照组HAI,ALT,AST和TBIL水平升高,Alb和Ki67水平降低,纤维化面积增加,α—SMA和COL Ⅲ表达升高(P〈0.05)。移植对照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EPCs可以促进大鼠肝硬化的肝细胞增生,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刘峰刘志达武楠丛旭费然陈红松魏来
关键词:肝硬化干细胞
HBsAg通过激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上NKG2D的表达抑制HCV复制
王晓晓丛旭金茜孔祥沙罗碧芬马慧武楠谢艳迪魏来封波
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全世界约1/3的人群有既往或现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1,2]。目前认为,HBV活跃复制是决定临床结局的HBV相关免疫事件的关键驱动因素[3]。因此,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4]。国内外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ADV)、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和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用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降低HCC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饶慧瑛武楠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TELBIVUDINELAMIVUDINECARCINOMA
终末期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祖细胞激活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祖细胞激活和扩增的关系。方法 16例终末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活检标本,以细胞角蛋白(CK7)为标记做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祖细胞数目和胆管反应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全部患者均从组织学证实为肝硬化,并且炎症反应严重(炎症活动度评分12~17分)。祖细胞数目和胆管反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血清HBVDNA水平与祖细胞数目和胆管反应面积均显著相关。结论在终末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祖细胞的激活和扩增明显,HBV感染可能参与肝祖细胞的激活和扩增。
武楠刘峰马慧刘志达费然陈红松王豪魏来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乙型肝炎病毒
全速增加HCV治疗应答:期待,但要慎重被引量:1
2012年
新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DAA),如蛋白酶和聚合酶抑制剂,正被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过程中。Boceprevir是一种HCV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基因1型患者,Boceprevir与peg-IFN加利巴韦林的标准治疗(SOC)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
武楠饶慧瑛
关键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CV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药
继发于内脏利什曼病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2022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发展迅猛、病死率高, 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在该病的诊断中, 应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积极寻找潜在病因。内脏利什曼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病例报道少见, 本研究报道1例继发于内脏利什曼病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 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葡萄糖酸锑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通过病例讨论旨在加深对内脏利什曼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的理解, 在工作中对流行区患者要考虑到少见病原体感染的可能, 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蔡浩雁武楠王豪马慧
关键词:利什曼病内脏噬血细胞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