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次旦索朗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麻粒
  • 1篇麻粒岩
  • 1篇基性
  • 1篇基性麻粒岩
  • 1篇高压基性麻粒...
  • 1篇高压麻粒岩
  • 1篇缝合带
  • 1篇班公湖
  • 1篇班公湖-怒江...
  • 1篇P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篇黄启帅
  • 1篇次旦索朗
  • 1篇刘德亮
  • 1篇张晓冉
  • 1篇丁林
  • 1篇史仁灯
  • 1篇杨经绥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安多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0年
在青藏高原安多微陆块中发现了高压基性麻粒岩,其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石英+金红石.该高压麻粒岩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呈后成合晶产状,早期退变质矿物组合是Opx+Pl_Spl,晚期退变质矿物组成是Hbl+P1.温度与压力计算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温度为860~920cc,压力为14.6~15.6kbar;早期退变质的形成温压为820~890℃和8.8~11.5kbar;晚期退变质条件为550~670℃和5.2—6.5kbar.其退变质作用P-T轨迹为顺时针型近等温降压到降温降压的过程,指示该麻粒岩经历了俯冲至深部地壳层位(-50km),之后又快速抬升到浅部地壳(~20km)的变质过程.该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可能与安多微陆块和羌塘地体中生代时期的弧一陆碰撞作用有关,这对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晓冉史仁灯黄启帅刘德亮次旦索朗杨经绥丁林
关键词:高压麻粒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