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光跃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试井
  • 5篇油砂
  • 4篇蒸汽辅助重力...
  • 4篇重力泄油
  • 4篇泄油
  • 4篇SAGD
  • 3篇油藏
  • 3篇渗流
  • 2篇蒸汽腔
  • 2篇试井解释
  • 2篇试井模型
  • 2篇汽液界面
  • 2篇黏弹性
  • 2篇流体
  • 2篇幂律流体
  • 2篇非牛顿流
  • 2篇复合驱
  • 2篇储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储量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4篇梁光跃
  • 8篇刘尚奇
  • 6篇刘洋
  • 5篇廖新维
  • 3篇罗艳艳
  • 2篇陈和平
  • 2篇沈平平
  • 2篇杨朝蓬
  • 2篇韩彬
  • 1篇范子菲
  • 1篇谢佳
  • 1篇郭松伟
  • 1篇夏朝辉
  • 1篇杨元明
  • 1篇赵晓亮
  • 1篇黄继新
  • 1篇刘汉成
  • 1篇武军昌
  • 1篇刘剑
  • 1篇余洋

传媒

  • 3篇科技导报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江汉石油职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单相气体渗流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致密砂岩储层气体渗流机理是准确建立渗流模型、评价产能、合理开发气田的理论基础。对单相气体在苏里格致密气藏渗流过程中的介质变形、滑脱效应、高速渗流的机制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定围压、降低内压的方式评价了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利用Brace方法求得苏里格致密气藏岩样的有效应力系数,通过实验研究了滑脱效应在致密储层中可以忽略的最低压力值。结果表明,苏里格致密气藏存在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在保持岩心所受有效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忽略滑脱效应的最低压力值随着储层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由于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极低,气体的渗流速度受限,在足够高的压力平方差下气体流动仍然属于达西流的范畴,因此气体在致密气藏基质中流动时不会出现高速非达西流。
杨朝蓬沙雁红刘尚奇韩彬杨元明刘剑梁光跃
关键词: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滑脱效应有效应力
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模型的有效半径解及其曲线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在实际油藏的三元复合驱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多表现出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渗流特征。将三元复合体系假定为非牛顿幂律流体,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与表皮效应的无限大、圆形定压、封闭3种外边界条件下的非牛顿幂律流体均质试井模型;通过引入有效半径等的无量纲定义,利用组合参数的方法,求得了Laplace空间中的有效半径解,进一步对井筒储集早期段和径向流晚期段进行了简化,求得了相应的解析式,绘制了理论图版,对曲线形态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均质模型试井曲线早期阶段受井筒存储系数、表皮系数组合参数的影响,径向流段受幂律指数的影响。该模型可以为三元复合驱试井测试资料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梁光跃廖新维万光芬廖红梅
关键词:非牛顿流均质油藏试井
油藏动态系统试井测试资料的解释分析综合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解释与分析试井资料,不但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储层参数的动态特征,而且可以依据试井解释分析结果对油藏动态系统加以判断。根据传统试井解释分析方法,提出同区块同时刻不同井试井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方法和同井不同时刻试井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方法等油藏动态解释分析方法,是为了减少试井解释的多解性。实践表现此方法的运用,为正确认识油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赵宏军廖新维梁光跃戴勇刘汉成
关键词:试井解释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中汽液界面运移数学模型及规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过程实施蒸汽捕集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井上方形成一定高度的汽液界面,预防蒸汽突破的发生,提高热量利用效率。然而,现场操作中汽液界面位置并不能直接监测,只能通过监测注采井间温度差(subcool)进行间接估测。为了准确预测蒸汽腔汽液界面运移位置,将蒸汽腔内液池垂向剖面形状简化为"扇形",根据流体渗流理论建立了汽液界面高度随subcool、注采压差和产液速度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证实其可靠性,并分析汽液界面运移规律。该模型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实现了汽液界面运移位置快速预测,可为现场技术人员准确判断汽液界面运移位置提供重要手段。
吴瑞坤梁光跃刘尚奇刘洋
关键词: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汽液界面数学模型
复合驱油藏非线性渗流试井模型的影响因素
2010年
在基于变截面孔喉模型建立的黏弹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考虑黏弹性与流变参数的变化,建立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溶液不稳定渗流的试井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得到了相应的有量纲与无量纲试井曲线。通过有量纲试井曲线,分析了幂律指数、注入速度、稠度系数、渗透率、特征时间、孔隙因子等参数对复合驱油藏注入压力的影响;通过无量纲试井曲线,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复合驱油藏试井曲线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进行复合驱驱油藏试井分析应用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流变参数变化与黏弹性的影响;而在流变参数变化不太剧烈、黏弹性不太大的情形下,幂律试井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该试井模型的分析研究对复合驱渗流规律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梁光跃廖新维
关键词:复合驱试井模型黏弹性流变性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夹层问题被引量:10
2015年
麦凯河油藏岩心资料表明油砂储层含有不等厚度、延伸范围和频率的低物性夹层,其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生产动态和蒸汽腔发育特征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根据夹层含量和分布位置划分四类SAGD井组;以此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沿程和垂向剖面蒸汽腔发育特征,并利用二维数值模拟对夹层位置、厚度和宽度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认为,相比井组上方夹层,井间夹层对SAGD生产动态不利影响更大;延长预热时间并不能改善SAGD开发效果;夹层主要是阻碍了蒸汽上升通道以及冷凝蒸汽和加热原油的泄流通道,导致沿程蒸汽腔发育不均匀。
梁光跃刘尚奇陈和平刘洋罗艳艳
关键词:油砂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蒸汽腔
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优选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在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过程中,根据不同时刻井筒沿程蒸汽腔发育状况实时调整注采温度差(Subcool),以防止蒸汽突破并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开展了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程的系数优选研究。以蒸汽腔内液池为研究对象、Subcool为调控目标,依据热量守恒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PID控制方程系数优选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和Ziegler-Nichols(Z-N)整定法优选了适用于加拿大M区块的汽液界面智能调控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评价了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组合时,进一步缩短了注采温度差达到Subcool目标值的时间,提高收敛速度和健壮性。与常规注汽相比,模型优选方法下智能注汽显著改善了井筒沿程蒸汽腔均匀扩展程度,提高产油量的同时降低了汽油比,模拟结果与Z-N整定法相似,但模型优选法简化了智能调控模型的优选过程,更为方便快捷。
梁光跃刘尚奇沈平平刘洋罗艳艳
关键词: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汽液界面蒸汽腔
基于全生命周期与组合模型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产油量与可采储量预测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快速、准确地预测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SAGD)开发方式下的产油量及可采储量,及时完成方案优化与生产调控工作,通过广义翁氏模型、Rayleigh模型、Weibull模型、Hubbert模型、HCZ模型、Maxwell模型全生命周期模型进行预测研究,评估其适用性。基于SAGD不同开发阶段的产能计算公式,提出了SAGD分段产能公式回归预测模型,用其预测产油量及可采储量。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基于上述方法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组合预测模型计算出的可采储量为30.67×10^(4) m^(3),SAGD开采单元的采收率可达64.4%。全生命周期模型及SAGD分段产能公式回归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预测SAGD开发油藏的产油量及可采储量,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而组合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升对应的预测精度。
余洋刘尚奇刘洋梁光跃谢佳
关键词:产油量可采储量全生命周期
油砂多分支水平井SAGD开发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开发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储层非均质性对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的井对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在复杂的储层条件下难以确保蒸汽腔的均匀发育,单井对开发效果受限。针对加拿大麦凯河区块油砂项目SAGD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条件复杂、泥披层遮挡导致的蒸汽腔发育受阻、发育不均匀,从而造成单井峰值产量降低、采收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不同井型上倾多分支井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动态分析方法,探索了蒸汽腔穿过泥披层发育、加热后冷凝油穿过泥披层遮挡进入生产井井筒的方法,准确认识了不同井型多分支井的蒸汽腔发育情况并评价了其开发效果。通过构建机理模型,设计了4种注汽井与生产井组合方案,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参数进行模拟,对生产动态、剩余油分布、蒸汽腔发育、水平段动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多分支水平井在复杂储层条件下的生产规律;通过对现场投产井开展生产动态分析,评价了多分支井SAGD开发效果,对比了不同井型开发效果差异。结果显示:采用多分支井设计可明显增加有效进尺,促成了注汽和泄油的优势通道,提高井对注汽能力,增大蒸汽腔的波及体积,井对峰值日产油水平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泥披层的遮挡问题;在实际现场生产中,多分支生产井可提高生产井水平段动用程度,提高单井开发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井间干扰与调控难度,导致储层下部剩余油增加。
周久宁范子菲包宇夏朝辉刘洋梁光跃
关键词:SAGD油砂多分支井数值模拟
复合驱试井理论及应用研究
油藏注入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溶液后,与水驱过程相比渗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很强的非牛顿特性。从现有的资料统计,复合驱油减试井分析的研究多集中于非牛顿幂律流体。这些研究既没有考虑流变参数在渗流方向上的变化...
梁光跃
关键词:复合驱试井理论多孔介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