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锦銮

作品数:28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10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保险
  • 6篇保险业
  • 5篇中体西用
  • 5篇民族保险
  • 5篇民族保险业
  • 4篇晚清
  • 4篇文化
  • 4篇文化观
  • 4篇西学
  • 4篇民国
  • 3篇述论
  • 3篇民国时期
  • 2篇中国保险
  • 2篇人寿
  • 2篇社会
  • 2篇中西文化观
  • 2篇保险业发展
  • 1篇担当
  • 1篇帝国
  • 1篇帝国主义

机构

  • 25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尾职业技术...

作者

  • 27篇杨锦銮
  • 1篇戴国芳
  • 1篇邵伟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学历史教学
  • 2篇上海保险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外资
  • 1篇岭南文史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保险研究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保险职业学院...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教师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险联保”:清末民初广州民间社会的保险应对被引量:1
2011年
"火险联保"是清末民初广州地方社会呼唤出来的一种保险互助组织,也是在西方现代保险制度传入中国后广州民间社会的一种自觉应对,是粤地商民的一种创造。对其兴衰沉浮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细化近代保险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广州地方社会。
杨锦銮
关键词:清末民初保险
从世界看中国的爱国者——读《西学东渐记》札记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研读《西学东渐记》,对容闳在致力于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的重大表现,力图作出较细致的分析解读。从他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谋求“教育救国”的方案及其实施以及契合近代历史演进脉络的人生轨迹等几方面,论述了容闳凭藉自幼年开始所接受的西方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时代的留美经历所赋予他的世界视野和眼光,满怀拯救祖国的热望,从世界反观中国,使得他的一生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行,保持思想的前瞻性和实践的先进性。容闳不愧为近代从世界看中国的杰出的爱国者。
杨锦銮
关键词:西学东渐
再论“中体西用”被引量:5
1998年
“中体西用”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一种新文化观而出现的,其实质在于突破“夷夏之辨”的束缚、重新定位中西文化,重心在于引进西学。这一特点使“中体西用”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具有内在的活力,处于动态演化之中。论者对西学之“本”的积极探讨,使“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终于导致了“中体西用”
杨锦銮
关键词:中体西用西学文化观
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迟滞原因探论
2015年
中国民族保险业发轫于清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已历半个世纪,但发展仍严重"迟滞"。"幼稚"和"迟滞"成为时人对民族保险业发展程度评估的共识。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之迟滞,既有近代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造成的保险需求有限的原因,也有在华外资保险业的强力挤压、政府未能充分扶植和保护的原因,还与民族保险业自身技术落后和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诸多局限的制约密切相关。
杨锦銮
关键词:民族保险业
买办与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初创被引量:2
2008年
买办在近代民族保险业初创时期表现活跃,是创办民族保险业的主力。买办对于保险,从洋行工作中的初步接触到附股求利再到投资自营,从观念上对国人的不懈启蒙到实践层面的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正是在他们的倡导下,加上官府的扶助,民族保险业最终在洋务运动中突破外商的垄断艰难地产生出来。买办于民族保险业实有开拓奠基之功。
杨锦銮
关键词:买办民族保险业洋务运动
1927-1928年广州南关火险赔偿案初探
2016年
广州起义期间,广州南关地区遭受重创。保险公司与受灾商户在是否"兵燹"和赔偿标准上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南关保险赔偿案虽经当地政府多次"调解"却仍旧没有落实。其中暴露了当时广州地方保险业在立法层面、保险赔偿制度、保险公司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探讨这一保险赔偿案及背后的问题,也能为当下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邵伟杨锦銮
关键词:保险
市场化的保险公共产品服务——印度电子保单数据平台的市场化运营述论
2015年
一、印度保险业市场化的背景 印度保险业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18年,由欧洲人经营的东方保险公司在印度东部的贸易中心加尔各答开业,这标志着印度保险业的诞生。
杨锦銮
关键词:市场化运营公共产品服务数据平台电子保单述论殖民统治时期
晚清“中体西用”文化观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探论被引量:3
2007年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在其发展演变的晚清时期,这种文化观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系统梳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这种文化观本身的认识,同时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关系不无启示。
杨锦銮
关键词:中体西用中西文化观晚清
抗拒与屈从:自梳女对婚姻的矛盾心态被引量:4
2008年
女子自梳是盛行于近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殊婚嫁习俗。中国旧时,未嫁女子的发式为梳辫,已嫁则为梳髻,一般在出嫁当日,由母亲或大妗姐等长辈为其改梳云髻,以示身份的转变。近代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女子,为抵抗封建婚姻的束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后,毅然选择独身终老。和出嫁一样,她们也通过一系列独特的仪式,白行易辫为髻,以此向社会表明不言婚嫁的决心,这种仪式被称作“自梳”或“梳起”,梳起的女子被称为“自梳女”。
杨锦銮
关键词:封建婚姻矛盾心态抗拒婚嫁习俗
民国时期国民保险教育的开展——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中心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改变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落后状况,上海保险界的有识之士于20世纪30年代在开展国民保险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他们以开启民智、传播科学、造福国家、保障民生为己任,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基础保险教育取得了显著进展,民众普及性的保险教育出现了新的局面。其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努力追随先进潮流的精神,既是时代特色的彰显,又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杨锦銮
关键词:民国时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