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旭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颈部
  • 3篇筋膜
  • 3篇筋膜炎
  • 3篇坏死
  • 3篇坏死性
  • 3篇坏死性筋膜炎
  • 2篇牙齿正畸
  • 2篇增殖
  • 2篇正畸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纵隔
  • 2篇纵隔炎
  • 2篇腭侧
  • 2篇颌垫
  • 2篇颌面
  • 2篇颌面部
  • 2篇细胞
  • 2篇下行
  • 2篇淋巴

机构

  • 13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杨旭
  • 6篇刘华联
  • 5篇杨煦
  • 5篇徐天舒
  • 4篇顾敏
  • 4篇刘艳
  • 4篇钱文娴
  • 4篇张彦
  • 3篇孙兆瑶
  • 3篇朱志超
  • 3篇郑亮
  • 2篇王国云
  • 2篇刘珏
  • 1篇郑峰
  • 1篇王晓晔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不易夹到嘴唇的夹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夹到嘴唇的夹子,包括夹子本体,所述夹子本体的右端外表面粘贴连接有防滑套,且夹子本体的中部焊接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拉绳,且拉绳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拉钩,所述夹子本体的左端内壁固定连...
杨旭杨煦
文献传递
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纵隔炎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共收治5例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患者,5例患者均接受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其中2例患者择期联合纵隔镜行纵隔引流。结果:1例患者行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后治愈;2例患者择期联合纵隔镜引流后治愈;2例患者感染并发败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颈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隔炎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颈、胸共同引流是治疗的关键,联合纵隔镜及时行颈、胸引流值得推广。
杨旭徐天舒郑亮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纵隔炎手术治疗
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包括: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冠的铸造联冠,所述的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冠的铸造联冠固定在牙齿上且联冠的颊侧中央焊有对应牙齿的托槽,双侧铸造...
顾敏张彦刘艳杨煦钱文娴刘华联杨旭孙兆瑶
文献传递
IGF1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颌骨改建的体外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调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颌骨改建的体外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比较T2DM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GF1差异;采用衰老染色比较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T2DM患者BMSC(DM-BMSC)衰老差异;Western blot方法比较BMSC、DM-BMSC成骨及PI3K-AKT通路表达差异;并在DM-BMSC中加入IGF1、AKT抑制剂进一步比较其衰老、成骨及PI3K-AKT通路表达差异。结果:T2DM患者血清IGF1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正常培养3代后,衰老的DM-BMSC较BMSC更多(P<0.001),而DM-BMSC活化的p-PI3K、p-AKT表达显著弱于BMSC;成骨诱导后,DM-BMSC的骨指标OPN、OSX、RUNX2的表达同样低于BMSC;在DM-BMSC中加入IGF1后,相较于同时加入AKT抑制剂的实验组及未加任何刺激的对照组,其衰老细胞减少,活化的p-PI3K、p-AKT升高(P<0.05),OPN、OSX、RUNX2表达升高(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IGF1剂量不足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导致DM-BMSC易衰老,成骨能力减低,影响其颌骨改建。
戈杰周培培徐天舒朱志超杨旭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间质干细胞细胞衰老骨生成
颈部双平行切口联合纵隔镜或胸腔镜治疗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初探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总结颈部双平行切口联合纵隔镜或胸腔镜治疗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例CNF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8~73岁,均由颈胸部CT检查确诊。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双平行切口联合纵隔镜下颈胸联合引流,另3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双平行切口联合胸腔镜下颈胸联合引流,术后复查颈胸部CT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性指标。结果6例患者颈胸联合引流通畅,未行二次手术,感染性指标逐渐下降;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21d(16~36d)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4~30个月),感染未复发,患者对颈部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颈部双平行切口联合纵隔镜或胸腔镜治疗CNF伴DNM,引流彻底,创伤小,效果佳,术区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朱志超杨旭郑峰郑亮徐天舒
关键词:纵隔炎胸腔镜纵隔镜
颈部神经鞘瘤25例的诊断与治疗
2017年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25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法。结果: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可显示瘤体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CT血管造影(CTA)是鉴别颈鞘内神经鞘瘤和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MRI可清晰地显示瘤体与相关神经关系,对判断肿瘤的神经来源有重要作用。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符合良性神经鞘瘤,术后随访8个月至15年不等,肿瘤均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声音嘶哑1例,Horner征3例,上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结论:术前CT、CTA、MRI检查对提高颈部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及确定神经来源具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治疗神经鞘瘤唯一方法;对术中神经完整性受到破坏者可以在术中同期或术后二期行神经移植术。
杨旭孙兆瑶
关键词:神经鞘瘤
咽峡后脓毒症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被引量:2
2018年
咽峡后脓毒症是一种继发于急性口咽感染,以感染性栓塞性颈内静脉炎为典型临床表现,有潜在致命性的疾病,常可继发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本文回颐5例咽峡后脓毒症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颈部广泛切开引流及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是治疗的基础,对于感染难以控制,菌栓远处扩散的患者,抗生素及抗凝药物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杨旭徐天舒朱志超王晓晔郑亮
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抗凝药脓毒症
正锁*矫治器
一种正锁<Image file="DDA0001225297730000011.GIF" he="55"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inline="no" orientat...
顾敏张彦刘艳杨煦钱文娴刘珏刘华联杨旭
文献传递
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
本发明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固定式尖牙远移器,包括: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冠的铸造联冠,所述的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冠的铸造联冠固定在牙齿上且联冠的颊侧中央焊有对应牙齿的托槽,双侧铸造联冠...
顾敏张彦刘艳杨煦钱文娴刘华联杨旭孙兆瑶
文献传递
保守性手术治疗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疗效分析
2012年
目的总结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VD)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1例初次就诊的FD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x线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均行铲除或磨削术治疗,并随访1。3年。结果1例患者因伤口感染,再次行手术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面部畸形得到矫正,未出现手术导致的功能障碍。以手术效果标准评估,满意度100%。结论颌面部FD临床影像分类多样,对于初次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明显功能障碍者主张以恢复面形对称为目的。临床上宜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
杨旭王国云刘华联
关键词: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保守性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