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 作品数:82 被引量:35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仓公“精气”思想的解读--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文王病案说起
-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文王病案及相关早期文献,对仓公“精气”思想进行解读。结果表明,有关“精气”的运行及其与人体的关系的认识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知识背景,但在如何处理“精气”运行失常情形方面,当时...
- 杨峰赵京生
- 《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以“寸口、脉口、气口”之辨析为中心被引量:2
- 2014年
- 《内经》距今年代久远,想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概念,必须回溯至其产生的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从文化的角度对《内经》针灸概念的形成进行考察,探寻文化对医学影响的机制,对于进而深入理解《内经》针灸概念及其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寸口、脉口、气口"概念内涵的文化诠释,笔者认为,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相关针灸概念术语的诠释,是古代针灸理论现代表达的题中应有之义。
- 朱玲李敬华杨硕贾李蓉高博于琦董燕杨峰
- 关键词:寸口气口《内经》文化
- 阳痿针灸治疗的历史演变
- <正>《内经》已有'阴痿'之名,对于阴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脾胃、肝、肾)、阳痿的病因病机、诊断等有较详细论述,为后世的深入认识和治疗发展提供了借鉴。1、唐以前针灸治疗阳痿的用穴通过对《甲乙...
- 杨峰
- 文献传递
- 注释立场与话语特色之研究:以志注“血气之生始出入”为中心
- 张志聪对于气血理论的独特认知与表述,与针灸理论内容关联密切,尤其在有关血气出入路径的论述中,经脉、络脉、五输穴等理论内容得以丰富,彰显出作者自身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志注颇具特色的注释话语,反映了其《内经》注释的一个重要...
- 杨峰朱玲
- 关键词:针灸理论经络
- 文献传递
- 既立其真,更穷流变——“血络”考论被引量:9
- 2010年
- 对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血络概念进行详细考察,研究表明,其本义指称病理状态下出现于体表的有颜色、形态变化的络脉(血管),《内经》注家多将之理解为"皮部络""浮络",提示"血络"已然从《内经》中对于病理状态的描述转而具备一定的生理性、理论构建性意味的概念,后世其他医家在"血络"的理解上显得复杂不少,且他们的理解都是基于对"血络"的运用而产生的,如西学东渐时期的王宏翰、力倡"久病入络"的叶天士等。就"血络"概念的历史变迁而言,在概念本义的解释方面,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在概念的运用层面,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的维度均有延展,由此彰显了"血络"概念丰富的学术内涵。这提示,厘清概念内涵,明确针灸理论范畴,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杨峰
- 关键词:血络针灸
- 影响支气管哮喘针灸疗效的疾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 通过381篇有关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对发作期、缓解期不同阶段、不同证型,及病人年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疾病因素对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比较,发现多数研究认为,针刺对急性期...
- 彭增福赵京生王勇杨峰张立剑冉升起
- 文献传递
- 从简帛医书看《内经》足六脉病候被引量:5
- 2007年
- 《内经》中《灵枢.经脉》以外还有一些篇章涉及到经脉病候,其中集中论述经脉病候的大都以足六脉形式表述。研究表明,足六脉病候与简帛经脉病候关系密切,提示我们,一方面,经脉病候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灵枢.经脉》;另一方面,简帛经脉文献的影响相当深远。将观察经脉病候概念的视野扩大,并从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予以审视,有利于深化对经脉病候甚至早期经脉理论的理解。
- 杨峰赵京生
- 关键词:《内经》
- 注释立场与话语特色之研究:以志注“血气之生始出入”为中心
- 张志聪对于气血理论的独特认知与表述,与针灸理论内容关联密切,尤其在有关血气出入路径的论述中,经脉、络脉、五输穴等理论内容得以丰富,彰显出作者自身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志注颇具特色的注释话语,反映了其《内经》注释的一个重要...
- 杨峰朱玲
- 关键词:针灸理论经络
- “同精”的文化诠释被引量:1
- 2010年
- 历代医家对《灵枢·五乱》中"补泻无形,谓之同精"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同精"文化内涵的全面分析,不但找到了"同精"的出处,而且在深入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对"同精"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此进一步证实了中医概念、针灸概念阐释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 朱玲杨峰
- 关键词:导气无形
- 针灸医学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马继兴老先生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马继兴先生沉浸针灸医学史研究70余年,终成煌煌巨著《针灸学通史》。该书对于针灸医学史的考察在时间、空间维度上较为宽广、文献史料基础坚实、学术考证缜密、学术视野高屋建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科的通史著作。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砭石疗法、出土针灸文献文物、针灸铜人(图)、日本和朝鲜针灸史等专题领域有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填补了学科领域的若干空白,开创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为针灸传统理论的深入研究与解读及学术史的考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深远和持久。对马继兴先生在针灸医学史研究中的诸多颇具特色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细致梳理与深入发掘,对于当前及今后的针灸医学史研究工作而言,无疑极具借鉴和启示。
- 杨峰朱玲
- 关键词:针灸文献针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