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定斌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稻白叶枯病
  • 3篇叶枯病
  • 3篇水稻
  • 3篇水稻白叶枯
  • 3篇水稻白叶枯病
  • 3篇枯病
  • 3篇白叶枯
  • 3篇白叶枯病
  • 2篇小麦
  • 2篇小麦白粉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稻区
  • 1篇叶枯病菌
  • 1篇越夏
  • 1篇致病型
  • 1篇噬菌体
  • 1篇水稻白叶枯病...
  • 1篇水稻白叶枯病...
  • 1篇水稻品种

机构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杨定斌
  • 2篇刘孝坤
  • 1篇孙建伟
  • 1篇宋凤仙
  • 1篇陈永坚
  • 1篇孙清
  • 1篇高家明
  • 1篇钱汉良
  • 1篇蔡福民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杨定斌刘孝坤宋凤仙孙清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闭囊壳“成熟至产孢”(ripe-to-spore)现象的研究 试验于1991年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试验地进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菌闭囊壳在小麦植株近地面第一至第三叶位上开始形成之后的8天时间内不具备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
杨定斌刘孝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
噬菌体技术在江汉稻区水稻白叶枯病预测上的应用被引量:6
1996年
通过系统测定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噬菌体数量的田块分布规律发现:江汉平原混栽稻区,在目前的种植品种结构下,无论是早稻田还是中稻田,将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噬菌斑/毫升)作为急增期数值阈值较为合适。从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达到1000Pfu/ml的日期到该田块发生白叶枯病的始病期的期距为15天左右。当田水中噬菌体数量第1次超过1000pfu/ml时,大量取样测定田块中噬菌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此时田水中噬菌体数量超过1000pfu/ml的田块数占测定田块总数的百分率与稻田乳熟期病田率呈显著相关。据此可对白叶枯病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进行短期预测。1993和199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杨定斌钱汉良高家明孙建伟
关键词:噬菌体水稻白叶枯病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其变异分析被引量:4
1996年
1992~1993年从湖北省8个地区38个县市采集的水稻白叶枯病标样中分离纯化出120个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对上述菌株的致病型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可分为0、Ⅰ、Ⅱ、Ⅲ、Ⅳ5种致病型。各致病型在鉴定总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9.2%、17.5%、19.2%、22.5%、31.7%,其中Ⅳ致病型占比例最大,为湖北省流行优势致病型。对1989~1993年5a期间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各致病型的年度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Ⅳ致病型近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Ⅰ、Ⅱ、Ⅲ致病型所占比例上升,0致病型所占比重变异不大。
杨定斌陈永坚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型
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种和材料初步筛选被引量:2
1995年
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种和材料初步筛选杨定斌,钱汉良(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汉430064)蔡福民(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种植抗病品种在病害综合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绝大部分抗病品种都存在抗性逐渐丧失的问题。近几年来持久抗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杨定斌钱汉良蔡福民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病品种抗病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