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品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胰岛微血管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胰岛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变化 ,并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超大剂量雨蛙素诱发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岛微血管的形态和变化。结果 :①在透射电镜下 ,胰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管腔狭窄、不规则 ,内皮细胞“窗孔”数量增加。②在扫描电镜下 ,胰岛毛细血管外形不规则 ,与外分泌部毛细血管之间的吻合明显减少 ;毛细血管表面可见铸型剂形成的泡状物。结论 :急性胰腺炎早期即有胰岛微血管损伤的表现 ,推测其与胰腺炎的进展密切相关。
- 余崇林秦大莲杨品华李瑞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岛电镜
- 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双重免疫组化研究
- 1998年
- 本文采用单酶双标法对成人胰岛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1)成人胰岛为鞘型胰岛.即A、D细胞位于胰岛的周围部形成鞘.且二者间存在位置分布上的一致性;B细胞位于胰岛的中央部。(2)即使由于有结缔组织隔将胰岛分隔成不同的“亚单位”.其每一“亚单位”的周围部仍为A、D细胞,中央部仍为B细胞。
- 杨品华王晓波刘川易延静
- 关键词:胰岛内分泌细胞
- 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研究
- 周总光高贤华张肇达严律南杨品华
- 与胰腺机能、胰腺疾病病因病理密切相关的若干胰腺微循环基础问题至今不清。该项目创用新的胰腺微循环研究法,对胰腺微循环的应用基础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重要发现与创新:(1)在国内外提出了胰腺小叶内动脉是终动脉的概念,从微循环角...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 Lectin标记人胎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 1998年
- 采用生物凝集素荆豆I(ectin)组化法标记人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以显示视网膜各级血管。观察到机网膜大血管自视神经盘处穿出向周边视网膜呈放射状分布。在视神经盘附近,大血管之间无例支交通,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毛细血管网。自视网膜中部(赤道附近)地区开始,可见较小血管呈逐级典型的观分叉状分支向着周边视网膜分布。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在胎6月龄后的样本中已能清楚地区分;前者较后者稍细而着色稍深,两者互不伴行。微动脉与微静脉间形成的毛细血管网显示清晰。毛细血管网网眼大小不等,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此外,还在一例样本中见到相邻两支较大血管间的样状吻合。胎6月龄以前,视网膜血管尚未分布到锯齿缘。
- 肖芷江但林芝杨品华
-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胎儿形态学
-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管有关参数的测定及意义
- 1999年
-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管有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雨蛙素皮下注射诱发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墨汁灌注组织透明切片的胰腺微血管有关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图像分析结果提示,急性胰腺炎时参与灌流的胰腺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毛细血管和小叶间静脉趋向于扩张,而小叶间动脉先收缩后扩张。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微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灌流存在淤滞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结果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并与胰腺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余崇林杨品华李瑞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
- 雨蛙素诱发的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被引量:1
- 1999年
- 采用皮下注射超大剂量的雨蛙素建立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胰腺腺泡细胞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该模型以胰腺的显著水肿,组织学改变(包括腺泡细胞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水肿及白细胞浸润)以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为特征。此模型具有简便,产生损伤迅速,非侵入性,在病理形态、时间进程与人类胰腺炎相似等多种优点,是研究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病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
- 余崇林杨品华李瑞祥
- 关键词:雨蛙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微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管的形态变化。方法: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雨蛙素诱发的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胰腺微血管构筑。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毛细血管间的吻合明显减少,缺乏交通,许多毛细血管呈不连贯的盲端;毛细血管粗细不等,形态不规则;毛细血管表面被覆有铸型剂外渗形成的泡状物,胰腺组织内可见树脂聚集。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胰腺局部微血管系统的紊乱,并可能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
- 余崇林杨品华李瑞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血管胰腺扫描电镜
- 人胰岛微循环与胰岛内分泌细胞相互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 杨品华王晓波靳升荣刘芮蒋舜媛余崇林刘川
- 1、首次对成人胰腺微循环形态学进行了详细研究,证实了成人胰腺内胰岛-腺岛门脉系统的存在。2、根据入岛血管到达胰岛的部位不同,将胰岛分为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3、证实了成人胰岛小叶内动脉可同时到达胰岛和腺泥。...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岛微循环急性胰腺炎形态学
- 人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布特点及其与微血管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了成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微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①成人胰岛为鞘型胰岛,B细胞位于胰岛中央,A、D细胞位于B细胞周围,形成鞘;②A、D细胞存在位置分布上的一致性;③即使由于有结缔组织隔将胰岛分隔成不同的“亚单位”,其每一“亚单位”的周围部仍为A、D细胞,中央部仍为B细胞;④胰岛A、D细胞距微血管较近。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胰岛内分泌细胞间的功能联系提供形态学基础。
- 王晓波易延静杨品华刘川周琦
- 关键词:胰岛内分泌细胞微血管形态学
-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 2000年
- 目的 :了解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并探讨雨蛙素致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超大剂量雨蛙素建立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雨蛙素刺激 1h ,3h ,6h ,12h及 2 4h后胰腺腺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腺泡细胞胞质空泡形成。在雨蛙素刺激后 1小时即可见到 ,随着雨蛙素刺激时间的延长 ,空泡数量显著增加 ,6h达高峰 ;体积亦显著增大 ,空泡之间或空泡与酶原颗粒间互相融合成大空泡。②酶原颗粒数量减少。③在 6小时组变还可见腺泡细胞核染色质边集 ,内质网呈螺环状排列。在2 4小时组 ,上述超微结构改变趋于消失。结论 :雨蛙素刺激导致腺泡细胞内空泡形成 ,消化酶原与溶酶体酶的混合可能在急性胰腺炎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但腺泡细胞的损伤是可复性的。
- 余崇林明杨杨品华李瑞祥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雨蛙素超微结构胰腺腺泡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