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博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应
  • 2篇中医
  • 2篇TCI
  • 1篇带教
  • 1篇电刺激
  • 1篇学法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刺激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医专
  • 1篇院校
  • 1篇针刺
  • 1篇针刺镇痛
  • 1篇针刺镇痛原理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效应

机构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5篇杨博
  • 2篇贺必梅
  • 1篇方剑
  • 1篇李宇国
  • 1篇赵高峰
  • 1篇谢健
  • 1篇徐少群
  • 1篇招伟贤
  • 1篇李向宇
  • 1篇柳垂亮
  • 1篇陈研生
  • 1篇任黎萍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 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 mg及272.22 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 mg及0.14 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贺必梅杨博
关键词:针刺镇痛原理经皮神经电刺激针药复合麻醉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的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以刺激穴位为基础,将电极放在穴位上,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通过透穴电流起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恒流装置,相关研究表明其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可反复使用。且具有无创性、依从性好等优点。TCI
贺必梅杨博招伟贤
文献传递
川芎嗪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组)、脑缺血一再灌注组(组)、川芎嗪治疗组(组)、缺血预处理组(组)和川芎嗪+缺血预处理组(V组)5组。在预定时间点行TUNEL法海马CAI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Bcl-2、Bax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V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除I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Bax蛋白表达升高最少(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与川芎嗪联合应用对抑制脑缺血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再灌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谢健杨博任黎萍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麻醉科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中医院校麻醉科带教中的效果。方法轮训实习医生132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法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在麻醉科的临床学习效果。
徐少群赵高峰杨博陈研生
关键词:临床教学PBL教学法麻醉中医专业
小儿双向Glenn手术的麻醉体会
2009年
目的总结复杂性先天心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6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所有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麻醉维持主要采用中小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并辅以低浓度的七氟醚吸入。结果术毕SpO2、CV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毕Hb及Hct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面部水肿症状,6例出现全身抽搐等脑缺氧表现,1例术后出现痴呆。除了两例术后早期息儿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外。患儿术后紫绀症状明显改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在恰当的麻醉方式下,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较高水平的腔静脉压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以促进肺血流的改善,调控内环境平衡并加强脑保护等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柳垂亮李向宇方剑杨博李宇国
关键词:双向GLENN术麻醉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