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军辉

作品数:42 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充填
  • 11篇支护
  • 9篇充填开采
  • 7篇巷道
  • 6篇深井
  • 6篇围岩
  • 6篇工作面
  • 6篇钢管
  • 6篇钢管混凝土
  • 6篇大采
  • 5篇深部
  • 5篇采煤
  • 5篇大断面
  • 4篇软岩
  • 4篇千米深井
  • 4篇注浆
  • 4篇锚杆
  • 4篇混凝土支架
  • 4篇钢管混凝土支...
  • 4篇采高

机构

  • 32篇冀中能源集团...
  • 19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冀中能源股份...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冀中能源集团...
  • 1篇郑州合新科技...
  • 1篇内蒙古玉龙矿...
  • 1篇神华包头能源...
  • 1篇山东蓝光软件...
  • 1篇郑州四维机电...

作者

  • 42篇杨军辉
  • 13篇谢国强
  • 12篇谢生荣
  • 5篇张广超
  • 3篇孙运江
  • 3篇何富连
  • 3篇何尚森
  • 3篇张强
  • 3篇陈锋
  • 3篇张兴娜
  • 3篇张强
  • 2篇杨印朝
  • 2篇张吉雄
  • 2篇李二鹏
  • 2篇吴红林
  • 2篇张建中
  • 2篇张昊
  • 2篇陈冬冬
  • 2篇秦立涛
  • 2篇黄肖

传媒

  • 7篇煤炭学报
  • 5篇中国煤炭
  • 2篇河北煤炭
  • 2篇煤矿开采
  • 2篇煤炭工程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炭与化工
  • 1篇煤炭技术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工矿自动化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第十届全国采...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条带式充填开采的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在浅部资源渐趋枯竭的背景下,针对大量“三下”压覆煤炭,离层注浆减沉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不过目前条带式充填开采基础上的离层注浆工艺研究还比较欠缺,结合邢台某矿条带式充填开采+离层注浆减沉实践,通过充填后采高等效换算,条带开采工作面注浆关键层优化、邻空工作面注浆孔位确定和注浆压力持续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条带式充填开采回收以往煤柱的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沉降幅度在30mm以内,补充了不同条件的离层注浆工艺研究,对以往条带式开采矿井剩余煤柱的绿色回收有重要意义。
秦立涛秦立涛张建中赵福森杨军辉徐博会
关键词:离层注浆条带式开采充填开采减沉
固体智能充填关键装备工况位态表征及自主识别调控方法被引量:6
2022年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依靠机械夯实保障充填体的致密性,存在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采充工序分散等特点,制约了固体充填开采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向固体智能充填方向升级改造。基于固体智能充填技术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明确其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是充填液压支架等关键装备工况位态的精准表征及自主识别调控;通过构建以感知、识别为核心的固体智能充填工序流程,比较各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基于MDH运动学建模的固体智能充填关键装备工况位态精准表征方法;通过采用理论实践结合、建模仿真并行的研究手段,针对充填液压支架、多孔底卸式输送机和机构干涉的工况位态进行界定,给出了各装备非正常工况的判别函数,揭示了各装备非正常工况的解调路径;并以河北邢东矿固体智能充填工作面建设为工程背景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相比非固体智能充填,在一个完整工序循环时间内,单组充填装备工况位态自主识别调控时间减少10 mins,充填效率提高40%以上,研究结果大大提高了固体充填开采的智能化程度及充填效率,为完善固体智能充填体系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固体充填装备具有多种型号,各型号的结构、尺寸及机构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均有所差异,本文所建立的工况位态表征及自主识别调控方法在应用到具体型号的固体充填装备时,需要对相关的模型结构参数进行对应调整。
张强张强张吉雄张吉雄常天骄张昊
邢东矿隐蔽致灾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以邢东矿为例,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采空区范围、地质构造、含水性和瓦斯富集区等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研究,并针对不同隐蔽致灾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隐蔽致灾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陈少帅白峰青刘猛杜小河杨军辉
关键词:采空区含水性瓦斯地质构造
深部软岩巷道锚喷注强化承压拱支护机理及其应用被引量:120
2014年
针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总变形量大、收敛速率快、持续变形时间长以及支护系统损毁等矿压显现特点,分析了复杂应力场和高渗透压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并结合深部巷道的"应力恢复、围岩增强、固结修复和主动卸压"控制原则,提出了集密集高强锚杆承压拱、厚层钢筋网喷层拱和滞后注浆加固拱于一体的锚喷注强化承压拱支护技术,并阐明其成拱及强化支护的机理。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法综合确定试验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应用。现场实践表明,采用锚喷注强化承压拱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总体变形量较小,围岩收敛率从扩刷修复前的2.6 mm/d降至0.56 mm/d,且支护系统亦无开裂损毁现象发生,实现了对深井软岩巷道的有效控制。
谢生荣谢国强何尚森张广超杨军辉李二鹏孙运江
关键词:深井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制
深部大断面巷道交叉点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被引量:19
2020年
针对邢东矿-760 m水平大断面巷道交叉点顶板明显下沉、两帮剧烈收敛、底板强烈鼓起、柱墙岩体破碎松散等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及现场观测等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集多层次交错密集高强度锚杆(索)支护技术、多层混凝土喷层拱支护、壁后注浆加固拱和柱墙浇注混凝土加固于一体的锚喷网注联合支护技术,剖析了深部大断面交叉点具体支护方法的围岩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当锚杆安装越密集时,压应力叠加所形成承压拱的最小厚度越大,压力拱承载能力越强;②锚杆间距大于700 mm时,喷层结构最大承载力小于0.55 MPa,随着锚杆间距减小至400 mm,喷层承载能力与锚杆间距呈类幂函数增长关系;③喷层结构承载能力与喷层厚度呈类线性关系,即喷层承载能力随喷层厚度增大而线性增大;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围岩塑性破坏深度较大的区域位于顶部两肩窝处,且交叉点大部分塑性区深度小于2.4 m,锚杆长度确定为2.4 m时,能够使得锚杆锚固在岩体的弹性区内。基于以上研究,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确定巷道交叉点围岩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工程应用。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锚喷网注联合控制技术后,顶底板、两帮移近量最大分别为166、134 mm,移近速率最大分别为9.8、7.3 mm/d,巷道围岩总体收敛情况较好,有效控制了-760 m水平大断面巷道交叉点围岩变形。
杨军辉蒋再胜谢生荣
关键词:深井软岩巷道交叉点大断面围岩变形围岩控制
煤矿立体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研究
2025年
从我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煤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地面治理与井下开采未能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了立体生态保护与环境重塑的理论框架,将地面生态环境与井下开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保护和重构,研究各生态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系统的动态秩序规则和结构演化机理,构建立体生态聚类决策模型。基于“源头规划和过程控制”的理念,强调在采前统一规划、采中同步治理和修复,加强资源开采与过程修复的耦合与优化调整机制,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与生态修复技术的融合,实现立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以邢东矿区为例,根据井下地质构造分布及地表生态功能进行融合划分,每个采区对应不同的地表生态保护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工艺设计模式,如“全区连续充填开采”“协调开采+地面修复”“开采充填开采”的间隔采充工艺模式等,经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形成了矿井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增加了煤矸石固废的回收复用,实现了煤矿区立体生态建设的集群式效应。
刘建功张党育谢国强卢新明刘扬刘扬杨军辉
关键词:立体生态
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断面沿空留巷的钢管混凝土巷旁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该系统包括紧贴顶板的Π型钢梁、支撑顶板Π型钢梁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套在钢管混凝土立柱下部的椭圆环底座、以椭圆环底座为铰接支点的倾斜液压千斤顶,其端头支撑充...
谢生荣孙运江何尚森谢国强杨军辉
文献传递
千米深井大断面软岩巷道锚喷—注浆加固技术被引量:13
2013年
针对千米深井大断面软岩巷道围岩持续变形的控制难题,在总结附近区域巷道支护经验和分析软岩巷道持续变形失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多层次锚喷及注浆加固技术,即三层喷浆、两层锚杆和一次壁后注浆的综合治理方案。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解决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难题。
谢国强杨军辉谢生荣张广超肖殿才张兴娜
关键词:千米深井大断面软岩巷道壁后注浆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邢东矿深部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系统严重损毁等矿压显现特征,在分析深部巷道变形破坏机制的基础上,认为改善浅部围岩力学性质、提高支护系统强度是控制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有效途径,并据此提出了集强力锚杆索、钢管混凝土支架、滞后注浆加固技术于一体的联合支护技术,并阐述其控制机理。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支架力学模型,得出新型钢管混凝土支架承载力及其对巷道承载体系提供的支护反力,并综合应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优化和工程类比等方法确定其控制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案2个月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两帮变形量小于150 mm,顶板下沉量为94 mm,底鼓变形量为79 mm,有效解决了深部巷道变形失稳问题,并为类似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杨军辉
关键词:深部巷道变形破坏机制钢管混凝土支架
充填工作面高效沿充留巷工艺及围岩控制研究
2025年
针对煤矿井下采充留的高效发展需求,本文从材料、工艺、装备、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研制了一种新型矿用充填留巷双效型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硬特性,适合煤矿井下的恒温恒湿环境及工作面快速推进需求。以固体充填开采工作面为基础,推导得出了考虑工作面尺寸、设备参数和工艺过程的采充平行作业推进速度控制模型,用于指导优化充填开采速度、材料性能。研制的机械化高效充填留巷装备对于提高煤矿采充留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吴梦雨杨军辉赵家巍
关键词:充填开采自动化控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