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清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关节
  • 3篇肱骨
  • 3篇钢板
  • 2篇治疗儿童
  • 2篇髓内
  • 2篇膝关节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关节置换
  • 2篇儿童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钉
  • 1篇带锁髓内钉固...
  • 1篇单侧
  • 1篇弹性髓内针
  • 1篇新鲜孟氏骨折
  • 1篇远端
  • 1篇造影
  • 1篇置换术

机构

  • 9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杨伟清
  • 4篇冯华杰
  • 1篇匡光志
  • 1篇吴焯鹏
  • 1篇温志远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解剖颈骨折4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解剖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经诊断为肱骨解剖颈骨折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组采用肱骨锁定加压钢板,观察两组手术、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18.8%,治疗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患者肩关节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肱骨解剖颈骨折选取锁定钢板,不仅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
杨伟清
关键词:肱骨解剖颈骨折老年锁定钢板解剖钢板
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制动持续用时与骨折愈合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可有效减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杨伟清余柏林汤策杨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锁定接骨板
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行旋转平台与后稳固定平台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术后膝关节肢体肿胀情况以及患肢膝关节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膝关节骨关节炎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换膝关节假体类型不同分为旋转组和固定组,每组80例。旋转组应用旋转平台假体实施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固定组应用后稳固定平台实施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炎性水平以患肢膝关节肢体功能恢复,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旋转组和固定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组和固定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组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管手术可提高患者术后患肢功能,且降低血清炎性反应。
杨伟清汤策杨冯华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假体单侧
四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扣锁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四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扣锁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6采用四步法手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的50例儿童扣锁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结果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50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6)个月。4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患侧屈伸角度115°~150°,平均136°;健侧屈伸角度120°~150°,平均138°。患侧提携角0°~12°,平均9°;健侧提携角0°~15°,平均10°。8例患侧提携角较健侧减少2°~5°,平均3°,Flynn功能评分均为良,但无肘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42例,良8例。结论四步法手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扣锁型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满意。
杨伟清冯华杰汤策杨吴江良胡超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儿童
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螺钉固定的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钢板螺钉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治疗的9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其中50例患者66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46例51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固定,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带锁髓内钉阎定优43例(86.0%),钢板螺钉固定治优34例(73.9%),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4例(发生率8.0%),钢板螺钉固定并发症17例(发生率3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B组显著高于A组。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较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心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伟清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
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效果。方法关节造影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12例新鲜孟氏骨折患儿。按照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4~38个月。12例患儿均在术后6~8周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对儿童新鲜孟氏骨折采用术中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髓内针固定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好。
杨伟清冯华杰
关键词:孟氏骨折弹性髓内针关节造影儿童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B组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B组的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79.1%,与B组(67.4%)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杨伟清吴焯鹏匡光志冯华杰
关键词:PFNA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疗法,对照组行关节清理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半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及功能评分,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杨伟清温志远
关键词:软骨缺损膝关节微骨折术关节镜
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C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患者采用单钢板固定(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微创内外双侧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锻炼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关节活动情况。结果对80例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内出现骨折移位6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7.5%,观察组3周内出现骨折移位1例,骨折不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功能锻炼时间(8.2±2.4)d,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72.8±10.3)°,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时间(2.5±1.3)d,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102.4±12.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C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能够更好的固定骨折,减少软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恢复时间。
杨伟清
关键词:微创双钢板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