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白灵菇多糖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 本文采用紫外、激光诱变与原生质体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白灵菇速生高产多糖的、适宜液体发酵生产的新菌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性能良好的出发菌株是获得高产量代谢产物的基础,因此本论文收集了不同产地和类型的5株菌...
- 李轶超
- 关键词:诱变选育
- 文献传递
- 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被引量:5
- 2006年
- 以生物量为筛选目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对白灵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中的玉米淀粉、黄豆粉、MgSO4·7H2O和麸皮4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发酵工艺条件的最优组合及各单因子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玉米淀粉1.50%、黄豆粉1.50%、MgSO4·7H2O0.16%、麸皮3.50%、KH2PO42%、VB110m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培养周期8天,培养基装料量100mL/500mL(三角瓶)、起始pH值6、接种量15%、发酵温度25℃、摇床转数160r/min。
- 李书倩马淑凤李轶超刘长江
- 关键词:白灵菇生物量
-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6年
- 详细研究了酶系统、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菌龄等因素对白灵菇(Pleurotusnebrodensis)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条件为:采用7日龄菌丝,以0.6M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pH5.8时,在1.5%溶壁酶+0.2%蜗牛酶+0.3%纤维素酶的作用下,32℃水浴酶解2.5~3h,可得到1.7×107/mL原生质体,再用双层混合再生培养基培养,可达到1.3%再生率。
- 李轶超马淑凤李书倩刘长江
- 关键词:白灵菇原生质体
- 白灵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对白灵菇深层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为4%玉米淀粉、0.5%黄豆粉、0.05%MgSO4.7H2O、2%KH2PO4、10 mg/L VB1。并且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装料量100 mL/500 mL三角瓶、起始pH值6、接种量15%、发酵温度25℃、摇床转数160 r/min、发酵周期8 d。
- 李书倩马淑凤李轶超刘长江
- 关键词:白灵菇深层发酵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