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晚期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发生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45例发生骨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唑来膦酸组,78例)和伊班膦酸(伊班膦酸组,67例)治疗。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无骨相关事件(SRE)率及总生存率,观察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组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2/78)和88.06%(5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治疗后6、12个月,唑来膦酸组无SRE率分别为72.4%、40.7%,总生存率分别为81.2%、67.3%,伊班膦酸组分别为66.9%、32.6%和86.1%、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全身酸痛及寒战、恶心呕吐、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在延迟SRE发生及延长总生存时间方面与伊班膦酸相似,在不良反应及疼痛控制方面两者相当。 李英华 蒋葵 郑培实 姜鹏 张阳关键词:肿瘤转移 骨相关事件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NF-κB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P-选择素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作用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核转移因子-κB(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 组)、肠缺血再灌注(I/R组)和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治疗组(PDTC组),每组8只.I/ R和PDTC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 h再灌注2 h.PDTC组于手术前1 h给予20 g/L PDTC 100 mg/kg ip.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及其肝功能变化,检测血清IL-6,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P-selectin和NF-κB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NF-κB的水平.结果:肠缺血再灌注诱发了肝损伤,表现为肝水肿、出血和炎性粒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ALT、AST、IL-6水平明显升高 (143.16±53.02至192.31±42.09 U/L,P<0.05; 387.46±78.74至507.56±96.26 U/L,P<0.01; 22.51±6.10至42.85±7.35 ng/L,P<0.01).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PO含量明显升高(244.87 ±25.11至173.21±16.60 U/mgprot,P<0.01; 2.36±0.56至4.32±0.77 U/g,P<0.01);肝组织的P-selectin和NF-κB表达增强.采用PDTC 预处理,与I/R组相比,肝损伤程度减轻,血清ALT(128.63±38.94 U/L)、AST(462.86± 60.84 U/L)以及IL-6(28.08±7.55 ng/L)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P<0.05);肝脏氧化损伤及白细胞浸润减弱,表现为肝组织SOD活性升高(253.45±25.21 U/mgprot,P<0.01)、MPO 含量降低(3.58±0.49 U/g,P<0.05),同时伴有肝组织中的P-selectin和NF-κB表达减弱.结论: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肝损伤,伴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组织P-selectin的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在此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DTC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李英华 田晓峰 王真真 张雪松 张峰 金松 姚继红关键词:肝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ΚB P-选择素 乳胞素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胞素在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作用中与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关系。方法利用乳胞素作用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设立培养液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和乳胞素处理组,乳胞素处理组分别向两种细胞中加入浓度递增的乳胞素(0.5、1.0、2.0、4.0μmol/L),作用时间分别为8、16和24h。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分析NF-κB DNA结合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核蛋白表达,酶分析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DU145细胞基础状态下NF-κB DNA结合活性强于LNCaP细胞(t=4.728,P=0.001),应用乳胞素作用24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乳胞素处理组均观察到NF—κB DNA结合活性减少。随着乳胞素浓度增加,LNCaP细胞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DU145细胞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DU145细胞基础状态下caspase-3活性强于LNCaP细胞(t=4.519,P=0.001),乳胞素作用24h后,DU145和LNCaP细胞caspase-3活性均随乳胞素浓度增加升高(2.0μmol/L乳胞素处理组与1.0μmol/L乳胞素处理组比较,DU145细胞P=0.000,LNCaP细胞P=0.000)。结论乳胞素对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有不同杀伤作用,并与抑制NF-κB活性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相关,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还可能存在其他抗肿瘤细胞生存途径。 高海峰 王彦 李天明 李英华 于广海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NF-ΚB 索拉菲尼联合华蟾素对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协同抑制效应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与华蟾素对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协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成四组,索拉非尼组予索拉非尼6.0μmol/L干预,华蟾素组予华蟾素0.6μmol/L干预,联合组予索拉非尼和华蟾素联合干预(剂量同前),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MTT法检测四组细胞增殖抑制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M c l-1 mRNA表达,W estern b lot法检测M c l-1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索拉非尼组和华蟾素组,索拉非尼组和华蟾素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索拉菲尼组及联合组M c l-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华蟾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索拉菲尼、华蟾素及联合组M c l-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华蟾素对SMMC-7721细胞显示出协同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为抑制M c l-1蛋白表达。 郑培实 张阳 蒋葵 李英华 徐丽叶 方立萍 丁晓蕾关键词:索拉非尼 华蟾素 肝脏肿瘤 吉非替尼-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研究2005年11月~2007年5月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2,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mg/日,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14例患者中CR 0%(0/ 14),PR 35.7%(5/14),SD 50%(7/14),PD 14.3%(2/14)。临床获益率85.7% (12/14)。毒副作用为唑疮样皮疹42.86%(6/14),皮肤干燥脱屑28.57%(4/14),皮肤瘙痒14.3%(2/14),腹泻35.7(5/14),转氨酶升高14.3%(2/14)。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秀华 张阳 张弦 宇静 李英华关键词:吉非替尼 一线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2012年 评价发生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选107例发生骨转移的NSCLC患者分别接受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结果唑来膦酸在延迟SRE发生方面疗效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未见明显优势;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在延长总生存时间方面优于帕米膦酸二钠,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方面三者疗效相当。 李英华 王彦 李曼 陈骏 杨慧 孙萍 张阳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骨相关事件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80例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应用20S蛋白酶体试剂盒检测20S蛋白酶体活性;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1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及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20S蛋白酶体活性分别为(38.26±9.23)、(101.85±27.63)pmol AMC/(s·mg蛋白质),血浆IL-6水平分别为(23.89±6.76)、(72.52±20.7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S蛋白酶体活性及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P〈0.01),而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卡氏评分及20S蛋白酶体活性是影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91,P=0.000)。结论20S蛋白酶体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活性升高,IL-6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水平上升;20S蛋白酶体活性和IL-6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体重变化、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外周血白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病情预后的参考指标,20S蛋白酶体活性与IL-6水平呈正相关。 李英华 王彦 戴朝霞 孙萍 张阳关键词:白细胞 蛋白酶体 白细胞介素6 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状况的调查,了解恶性肿瘤感染的特点,为临床上对于肿瘤患者感染的及时防治,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各种平板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按ATB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并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112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68例(6.0%)出现了细菌感染,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均与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对于老年、男性、吸烟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特别在中性粒细胞下降后,应高度注意其感染的发生。 陈骏 李曼 赵丹懿 李丹 李英华 杨慧关键词:恶性肿瘤 过度医疗与医疗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0 2003年 医疗风险导致医患立场日益分化 ,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就过度医疗与医疗风险的关系对医患立场的影响问题 ,从医疗风险的经济学因素、法律因素、人道主义因素和医疗技术因素 4个方面阐述过度医疗的原因 。 李英华 田晓峰 郭玉敏关键词:经济学 法律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表达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IIR)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及PDTC预处理组。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组织P选择素及NF-κB的组化表达、肺组织NF-κB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IIR后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NO水平上升和SOD水平下降,P选择素及NF-κB的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预处理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I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NF-κB表达相一致。结论 NF-κB参与了IIR 导致肺损伤的过程,PDTC可有效预防这类损伤。 田晓峰 李英华 李玲 姚继红 冯秉安 杨春明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损伤 肺损伤 核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