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

作品数:33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气溶胶
  • 8篇气候
  • 6篇污染
  • 4篇区域气候
  • 4篇空气质量
  • 3篇冬季风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效应
  • 3篇污染特征
  • 3篇硫酸盐
  • 3篇季风
  • 3篇光学厚度
  • 3篇臭氧
  • 3篇大气化学
  • 3篇大气污染
  • 2篇氮沉降
  • 2篇氮化
  • 2篇氮化物
  • 2篇碳气溶胶
  • 2篇同化

机构

  • 33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国电环境保护...

作者

  • 33篇李树
  • 30篇王体健
  • 21篇庄炳亮
  • 17篇谢旻
  • 4篇江飞
  • 3篇邓君俊
  • 3篇沈凡卉
  • 3篇马超群
  • 2篇韩永
  • 2篇刘倩
  • 2篇杨修群
  • 2篇殷长秦
  • 2篇束蕾
  • 1篇高丽洁
  • 1篇符淙斌
  • 1篇刘丽
  • 1篇石睿
  • 1篇孙鉴泞
  • 1篇蒋自强
  • 1篇黄晓娴

传媒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气象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第四届苏皖两...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能源科技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夏季气溶胶—云—降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影响的资料分析被引量:27
2015年
东亚季风气候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而人类活动因子中气溶胶的作用尤为关键,采用诊断分析的手段研究东亚地区气溶胶的特征及其与云和降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气溶胶和云资料以及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降水数据,分析了东亚夏季气溶胶、云、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气溶胶与云和降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四个典型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四川盆地、京津唐)2001~2011年夏季(6~8月)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变化范围为0.40~0.68,云光学厚度平均值为18.7~23.6,水云云滴有效粒子半径在20.2~25.6 μm,冰云有效粒子半径在12.9~15.3 μm,云水路径为222.2~243.8 g m^-2,降水强度平均值3.6~8.6 mm d^-1;珠三角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显著降低趋势,年倾向为-3.31%,四川盆地云滴有效粒子半径(冰云、水云)和云水路径年变化趋势为-0.42%、-0.49%和-1.26%,京津唐夏季降水量年增幅为3.24%.气溶胶光学厚度和云光学厚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77;在相对湿度较低(30%~50%)情况下,气溶胶光学厚度与云滴有效粒子半径呈负相关;气溶胶光学厚度与云水路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92;相对于低污染情况(AOD<0.5),高污染情况(AOD>0.5)下出现大雨(>10 mm d^-1)的频率增加了6.6%~19.1%,小雨(<1 mmd^-1)的频率减少了0.72%~7.3%.在水汽含量较少的情况下,气溶胶的增加导致云滴有效粒子半径的减少;气溶胶增强了南方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抑制了北方地区层云降水.
石睿王体健李树庄炳亮蒋自强廖镜彪殷长秦
关键词:气溶胶降水卫星资料
不同云滴数浓度参数化方案对硝酸盐气溶胶第一间接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在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RegCCMS)中,分别采用Hegg、Hansen、Ghan、Jones等4种云滴数浓度参数化方案,模拟研究了2003年10月硝酸盐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方案模拟的硝酸盐气溶胶分布大体上一致,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地,地面浓度最大值达18μg/m3。Hegg、Hansen、Ghan、Jones等4种云滴数浓度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由硝酸盐气溶胶所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1.48、-2.05、-1.61和-1.40 W/m2。4种方案模拟的硝酸盐气溶胶间接效应都表现为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其中Hansen方案的间接效应最强,Ghan、Hegg方案次之,Jones方案最弱。
李树王体健庄炳亮沈凡卉殷长秦
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研究报告《大气棕色云——亚洲区域评价报告》(Atmospheric Brown Clouds—Regional Assessment Report with Focus on Asia),重点介绍了大气棕色云的基本概念、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对有关亚洲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王体健李树刘丽邓君俊庄炳亮
关键词:区域气候变化棕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REPORTBROWN
中国沙尘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在线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RegCCMS),对2003~2007年的3,4,5月中国沙尘气溶胶的空间分布,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气候效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沙尘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5月份最高的中心值浓度达到3500μg/m3,3个月地面浓度依次增大.3,4,5月由沙尘气溶胶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平均值分别为-1.26,-2.0,-2.69W/m2.局部地区达到-7W/m2.考虑到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使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3,4,5月地面气温变化的平均值为-0.05,-0.07,-0.08K.3,4,5月降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0037,-0.037,-0.1mm/d.不同的月份和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沈凡卉王体健庄炳亮李树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区域气候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刘倩王体健李树江飞
基于走航观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及来源追踪被引量:13
2019年
为了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和输送规律的认识,利用移动车载设备开展了不定期的走航观测,重点研究了2016-2018年冬季灰霾污染和春季光化学污染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日均浓度为60~122μg/m^3,东部的常州、无锡一带,西部的合肥、芜湖地区,北部蚌埠、滁州一带,南部湖州、杭州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比其他地区高出20%~40%.O3日均浓度水平为9~52μg/m^3,苏州、盐城、宣城与湖州地区浓度相对较高.运用FLEXPART_WRF模式,结合PM2.5排放清单,分析了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线城市PM2.5的潜在来源.结果发现,东风条件下,南通及上海地区为PM2.5的潜在源区,北风条件下,连云港、盐城等地区贡献较大.运用FLEXPART前向轨迹计算模块,对一次污染个例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走航观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走航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区域性的PM2.5和O3污染,走航观测结合轨迹分析是追踪污染气团输送的有效手段.
杨丹丹王体健李树马超群刘冲杨帆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大气污染WRF
基于WRF-Chem/DART的硫酸盐化学反应速率同化研究
2023年
硫酸盐(SO_(4)^(2-))是我国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机制十分复杂,空气质量模式对硫酸盐的模拟往往存在一定的低估.为了提高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Chemistry)对硫酸盐的模拟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硫酸盐生成复杂机理的替代方法,并开展了针对硫酸盐化学反应速率的同化方法研究.在WRF-Chem模式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硫酸盐生成参数化方案,该方案包含两个替代反应和六个待定参数,基于DART(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系统,同化了近地面SO_(4)^(2-)、SO_(2)、NO_(2)、O_(3)和颗粒物浓度(PM_(2.5)、PM_(10))来调整相关的待定参数.结果表明,经过资料同化调整后,新方案能有效解决模式低估SO_(4)^(2-)、高估SO_(2)的问题,SO_(4)^(2-)的平均偏差由-13.1μg m^(-3)下降为3.5μg m^(-3),SO_(2)由17.0μg m^(-3)下降为6.3μg m^(-3).新方案中反应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基于理论的研究结果符合,表明硫酸盐生成的复杂机理可以用参数化方案代替,且采用资料同化的方法可以实现参数调整.本文发展并改进了WRF-Chem模式中SO_(4)^(2-)生成参数化方案中的反应速率参数,为提高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丛吾马超群王体健曲雅微李蒙蒙李树庄炳亮谢旻
关键词:硫酸盐化学反应速率资料同化空气质量预报
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是我国自主发展的空气质量模式之一,包含中尺度气象模式MM5/WRF/TAPM和大气环境模式AEM,并能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耦合,可以用于酸沉降、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等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模拟预测、管控对策、环境影响和气候效应研究.本文主要介绍RegAEMS的发展历程、框架结构和主要性能,重点介绍近期的模式改进和模拟验证情况.研究表明,改进的RegAEMS在硫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臭氧和氮沉降方面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可以用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模拟预测和管理控制的基础研究及业务应用.
罗干徐北瑶王体健李树庄炳亮谢旻李蒙蒙
关键词:大气环境空气污染气候变化
中国地区陆地植被甲烷排放及其对对流层低层甲烷浓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甲烷(CH4)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学活性气体.有氧环境中陆地植被CH4排放是CH4源排放研究中的新发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完善中国大气CH4排放清单.基于Keppler等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地区的陆地植被CH4排放模式,并且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计算得到的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中国地区植被CH4排放总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植被CH4排放总量为11.83Tg/a,约占全部CH4排放的24%;其中森林是最主要的植被源,约占总排放的43%.进一步利用三维大气化学模式系统(MM5-CALGRID)探讨对中国地区对流层低层CH4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陆地植被排放后,CH4平均地面浓度增加了29.9%,在云南南部变化高达69.68μg/m3.因此,开展陆地植被CH4排放研究对于正确估计中国CH4排放对全球的贡献,以及科学评估CH4对全球及区域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谢旻李树江飞王体健
关键词:陆地植被甲烷排放净第一性生产力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与气候效应被引量:19
2009年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黑碳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山东等地,1月份浓度最高值中心在四川,达到4μg.m-3;而在7月则出现在华中地区,高值中心值为3.5μg.m-3。地面浓度的季节差异不是很明显。1月和7月由黑碳气溶胶所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89 W.m-2和-1.18 W.m-2,局部地区达到-4^-4.5 W.m-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使得近地面气温下降,降水减少,1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025K和-0.0027 mm.d-1,7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16K和-0.095 mm.d-1,在不同季节和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庄炳亮王体健李树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区域气候大气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