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晶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0篇手术
  • 6篇护理
  • 4篇颅内
  • 3篇烟雾病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手术护理
  • 3篇外科
  • 3篇脑血
  • 2篇修补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变
  • 2篇血流变化
  • 2篇硬膜
  • 2篇深静脉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手术室
  • 2篇术后
  • 2篇术前
  • 2篇切除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22篇李晶
  • 7篇刘晓楠
  • 6篇李鑫
  • 4篇张烁
  • 2篇李京生
  • 2篇王硕
  • 1篇赵元立
  • 1篇焦红玲
  • 1篇刘佰运
  • 1篇赵志刚
  • 1篇王伟
  • 1篇赵东红
  • 1篇孟小娟
  • 1篇徐珑
  • 1篇陈晓霖
  • 1篇王学蛟
  • 1篇王翀昊
  • 1篇王琳琳
  • 1篇刘福生
  • 1篇刘力玮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第17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手术护理不良案例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李晶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复前、后局部脑血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对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4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前后多个时间点行脑SPECT检查,分别为术前、术后7d及术后10~24个月(平均1.5年)测量患者卧位时脑血流量,行手术前后自身对照分析,并且对其神经症状变化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18个月9例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行卧位SPECT检查发现颅骨修补术后7d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好于术前脑血流量,但5例患者术后10~24个月SPECT均发现相应部位脑血流量较术后7d和术前脑血流量有所下降。结论颅骨修补术后可改善脑血流量,同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李鑫李晶徐珑李京生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脑血流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TBI患者发生DVT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TBI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4日,由两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BMI>30 kg/m^(2)、GCS≤8分、糖尿病、高血压、呼吸机支持>4 d、住院总天数≥15 d、深静脉置管、凝血酶原时间短、D-二聚体升高是TBI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I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需落实规范化DVT风险评估,关注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优化呼吸机使用策略及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等;同时应构建TBI患者DVT风险预测模型,以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高雅刘晓楠李晶易晓平王文爽
关键词: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META分析护理质量
颅内动脉瘤患者患病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5年
目的 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患病体验。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CINAHL中关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估,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归纳为8个新类别,提炼出3个相关主题:疾病造成的影响;疾病应对方式;疾病相关需求。结论 颅内动脉瘤对患者的影响是持续的,患者对疾病的处理方式和需求存在差异,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而且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联合家属、医院和社会,给予患者持续、动态的支持和干预,引导其积极面对疾病,减轻恐惧情绪。
高雅刘晓楠李晶易晓平王文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循证护理
蝶骨嵴护脑装置及开颅头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蝶骨嵴护脑装置及开颅头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蝶骨嵴护脑装置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连接所述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之间夹角小于90度以形成用于与蝶骨嵴相适...
李鑫王硕李晶吐尔地阿力木·尼亚孜
文献传递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冲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冲洗装置,包括工作箱、清洗框、超声波发射器和盖板,所述工作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清洗框,且清洗框的内部下端固定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贯穿安装有转轴,且连接块的下端内部滑动安装有运...
侯圣楠刘晓楠李晶张烁刘丹
手术拉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拉钩,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手术拉钩包括拉钩本体;所述拉钩本体包括工作端和手握端;所述工作端对称设置有两列牵开齿爪;所述手握端能够调节两列所述牵开齿爪的距离;每列所述牵开齿爪均包括并列排布的多个齿牙...
刘力玮孟小娟李晶焦红玲
文献传递
以烟雾病搭桥手术为例介绍专科护士培训的体会
本文以烟雾病搭桥手术为例,简述了手术的操作流程,介绍了专科护士培训中的专科理论授课内容,指出了在配合术中血管造影时使用吲哚菁绿的注意事项。
李冬妮李晶
关键词:专科护士手术配合吲哚菁绿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显影时间研究
2023年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与显影时间的关系,以精准配合手术。方法 将112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按吲哚菁绿不同静脉注射部位分为下肢浅静脉(足背静脉)组64例、下肢深静脉(股静脉)组48例;记录两组注射吲哚菁绿过程中的血压、吲哚菁绿显影时间。结果 下肢深静脉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组(P<0.05),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显影时间显著短于下肢浅静脉注射吲哚菁绿,两种注射部位均相对安全;护理人员可根据术者偏好选择静脉注射部位,以提高手术效率。
张茜李晶陈晓霖刘晓楠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吲哚菁绿深静脉浅静脉造影手术护理
“三步消毒法”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率初步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三步消毒法”降低脑室-腹腔(V-P)分流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的效果,并对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12月行V-P分流手术患者共69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18~77岁,年龄(54.32±11.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三步消毒法”进行术前消毒,观察患者围术期、术后6和12个月的颅内感染情况。随访采用术后病房观察,早期门诊复查,中远期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结果本组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出现颅内感染病例,术后10 d~6个月出现颅内感染患者2例,术后6个月~1年无新发颅内感染患者。术后1年内累计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89%。结论初步观察“三步消毒法”可以降低V-P分流术后的颅内感染发生率,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分组研究验证。
卢盛华赵志刚王学蛟王翀昊田润发王琳琳李晶牛非张斌刘佰运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颅内感染术前消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