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伟
- 作品数:61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气体横掠顺排管束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 2023年
- 螺旋管式换热器换热系数高且结构紧凑,被用于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及中间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壳侧为有壁面包围的横掠管束流动,而壁面的存在会对横掠管束流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中采用分裂式热膜测量了不同管距管径比(P/D)和不同雷诺数(Re)下横掠顺排管束流动管间和管后的速度分布。讨论了流动充分发展区域P/D、Re对管间和管后时均速度分布的影响。然后分析了P/D、Re对管间和管后雷诺正应力分布的影响。选取Re=35875的结果,从频谱角度分析了产生不同雷诺正应力分布的原因,并比较了P/D对管间速度频谱的影响。
- 谢箫阳马安祥赵后剑李晓伟吴莘馨
- 关键词:频谱
- 流延法生产塑料薄膜传热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07年
- 对流延法生产塑料薄膜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延辊内壁温度分布及塑料薄膜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在进行流延辊辊体设计时,可以忽略辐射及空气对流的冷却作用而按照稳态问题进行计算;流延法生产塑料薄膜的冷却速率决定于空气夹层厚度及辊面温度,并指出了提高塑料薄膜质量及提高塑料薄膜生产速率的方法。
- 李晓伟孟继安徐凤英陈伟
- 关键词:塑料薄膜流延数值模拟非稳态传热
- 微肋管及强化微肋管换热和阻力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实验研究了微肋管在过渡区及湍流区的换热及阻力性能,并针对微肋管在过渡区的换热强化较差的特点改进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微肋管在2300
- 李晓伟孟继安陈泽敬李志信
- 关键词:微肋管单相对流强化换热
- 螺旋管式换热器
-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同轴设置,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管束容纳腔;至少两层螺旋管束,同轴围绕所述内筒缠绕且位于所述管束容纳腔内,每层所述螺旋管束包括多根螺旋管。本发明...
- 李晓伟吴莘馨张作义雒晓卫何树延
- 文献传递
- HTR-PM蒸汽发生器入口结构对流量分配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针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蒸汽发生器实验模型的一回路流量分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用Gambit前处理软件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没有遮流板和添加不同角度遮流板情况下换热组件出口流量分配均匀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角度的遮流板能够最优地改善流量分配均匀性。同时根据腔体内流速分布,可知由于遮流板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缓冲气流对蒸汽发生器内传热管的冲击。计算结果证实了蒸汽发生器内部结构的改进能够改善一回路流量分配均匀性,为-PM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 张杰李晓伟吴莘馨李笑天雒晓卫
-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
- 一种平板间不连续双斜交叉肋强化换热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肋强化平板间对流换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平板间利用阵列不连续双斜交叉肋强化对流换热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在参与对流换热的平板表面布置一系列不连续的、与平板间流体流动方向有一定夹角且向两个方向倾斜的棱状肋;在平板...
- 孟继安宋伟明李晓伟李志信
- 文献传递
- 高温气冷堆类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蒸汽发生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类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装置,壳体与换热装置之间设有供人进入的检修空间,壳体设有与反应堆连接的热氦气入口和冷氦气出口,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热氦气入口和冷氦气出口...
- 张作义吴莘馨李晓伟史力雒晓卫朱超逸
- 文献传递
- 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发生器的氦气进口均匀装置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发生器的氦气进口均匀装置及系统,包括:连接筒、出气部、氦气进口、主蒸汽管箱以及氦气导流筒。上述的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发生器的氦气进口均匀装置及系统,盖体与筒体的一端连接,氦气在进入出气部后,依次...
- 雒晓卫秦亥琦吴莘馨李晓伟
-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特性及其热工水力解耦被引量:2
- 2014年
-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具有流动换热耦合和回路间耦合的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循环的建立时间、流动方向及多重耦合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解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预测自然循环建立时间、流动衰减等现象,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初始流速为零的自然循环流动方向与系统的加热及冷却设备布置位置有关,垂直布置换热面使系统具有固有循环流动方向。具有初始流速的自然循环系统,即使换热面垂直布置,初始反向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也可使自然循环系统流动方向发生翻转,从而使系统在与固有循环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提出了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的简单解耦计算方法,能快速对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进行分析计算,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均表明,以水为工质的自然循环回路载热能力近似与冷热源温差的1.5次方呈正比。
- 李晓伟宋宇吴莘馨李笑天
- 关键词:自然循环反应堆安全热工水力
- 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换热装置热工水力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温气冷堆换热装置热工水力的仿真方法及系统,其中仿真方法包括建立简化螺旋管式换热装置三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标记螺旋管建立螺旋管式换热装置管侧螺旋管一维计算模型及其第一控制方程组,离散第一控制方程组...
- 李晓伟吴莘馨张作义董玉杰秦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