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
-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圆苞金足草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圆苞金足草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圆苞金足草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柳苷(1)、3,4,5-三甲氧基苯酚-1-O-6-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异类叶升麻苷(3)、isonuomioside A(4)、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5)、淫羊藿次苷F2(6)、(-)-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8)、脱咖啡酰基毛蕊糖苷(9)、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圆苞金足草中分离得到。
- 张亚梅蔡英董聪黄居敏李旸杨明张普照
- 僵蚕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优化僵蚕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僵蚕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药材粒径对僵蚕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僵蚕在体积分数90%乙醇溶液、料液比1∶15(g/ml)的条件下提取1 h的总黄酮得率最高,为1.85%。[结论]优选的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 黄居敏张亚梅李旸张普照杨明
-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环肽成分,分别鉴定为:8-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1)、cyclo-(L-Phe-L-Pro)(2)、cyclo-(Pro-Ile)(3)、cyclo-(L-Pro-D-Leu)(4)、brevianamide F(5)、cyclo-(IleAla)(6)、cyclo-(L-Val-L-Pro)(7)、cyclo-(L-Pro-L-Tyr)(8)、环-(色氨酸-缬氨酸)-二肽(9)、(-)-(1S,3S)-1-methyl-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10)。结论:其中,化合物2~9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
- 李旸王芳张普照杨明
- 关键词:美洲大蠊环肽
- 白僵蚕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研究白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僵蚕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D-脯-D-缬)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环(D-脯-D-异亮)二肽(3)、环(D-脯-D-苯丙)二肽(4)、金色酰胺醇酯(5)、(+)-松脂醇(6)、异黑麦草内酯(7)、buty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8)、(-)-杜仲树脂酚(9)、(-)-落叶松树脂醇(10)、4-羟基苯乙酸甲酯(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僵蚕中分离得到。
- 黄居敏邓华勇蔡英李旸张普照杨明
- 关键词:白僵蚕
- 白僵菌的代谢产物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4年
- 白僵菌为一种丝状真菌,其代谢产物主要有毒素类、水解酶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年来白僵菌的代谢产物以及部分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白僵菌的药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黄居敏张普照王芳李旸冯少俊杨明
- 关键词:白僵菌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 初匀速法预测制川乌的有效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制川乌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流动相乙腈(A)-40 mmol·L^-1乙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30%-45%A;45-65 min,45%-50%A;65-75 min,50%-55%A;75-80 min,55%-65%A;80-85 min,65%A),检测波长240 nm。采用初均速法对制川乌药材进行加速试验并预测其有效期,考察不同温度下制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制川乌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0.69年。结论:高温不利于制川乌的稳定,初均速法可为制川乌药材有效期的建立提供参考。
- 王芳李旸薛鑫张普照伍振峰李凤琴郑琴杨明
- 关键词:初均速法有效期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