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峰
- 作品数:81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学更多>>
- 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对朱子的辩难及其思想史意义
- 2022年
- 朱子学在晚清突破乾嘉汉学的藩篱,迎来中兴和复振。如何对待朱子学、如何回应时弊成为以郭嵩焘为代表的晚清理学群体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郭嵩焘以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依据《大学章句》为切入点,兼采汉宋,无所依阿,诉诸经世,从文本到义理向朱子展开系统的辩难,显豁出依违朱子的鲜明特质。它一方面绾合汉学、宋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开显出诠释《大学》的新维度;另一方面在理学中兴的视域下,以“尊经即所以尊朱子”为宗旨,指明判释朱子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由郭嵩焘这一个案透显出晚清经典诠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浓郁色彩。
- 李敬峰刘俊
- 关键词:郭嵩焘辩难经世
- 二程洛学的羽翼、突破与转向——以杨时为中心而展开被引量:1
- 2018年
- 程颐在"学禁"声中去世后,洛学陷入极度艰难的生存境遇。杨时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以道自担,着力接续和推阐二程洛学的核心话语"心性论"。在心性上,他突破二程的心性不分,严分心性界限,主张"心不可无,性不假修";在仁学上,他主张以"知仁、求仁"为要,将仁学工夫向内收缩;在工夫上,他融合程颢的"直觉体认"和程颐的"未发涵养"以及"格物致知",主张"未发体中"和"反身格物",将心性工夫限制在自我意识之内。杨时对洛学的发展和推阐体现出羽翼、融合和突破的诠释特质和理论旨趣,赖其"南渡洛学大宗"之地位,使洛学在两宋之际转向到偏于向内用功、过于玄虚高远的维度和路径。
- 李敬峰
- 关键词:二程洛学心性论仁学内倾
- 二程门人总体性特征概述
- 2012年
- 二程门人作为洛学的传承和发扬者,在卫道师门和延续学脉中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然当前学术界的研究聚焦在"四大弟子"身上,对二程门人的整体性研究仍显得不足,本文立足于翔实的史料,对二程门人这一群体所呈现的共性加以条分缕析,还原二程门人的真实状态,从而准确动态地把握洛学传人的总体性。
- 李敬峰
- 晚清今文经学崛起思潮中的《大学》诠释--以刘古愚的《大学古义》为例
- 肇始于西汉的今文经学,在经历长期的低迷之后,至晚清再度崛起,成为是时显学。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刘"的清末大儒刘古愚,以"尊崇古本、宗本阳明、中体西用、通经致用"为原则对融内圣外王为一体的《大学》展开创造性的诠释,提出"...
- 李敬峰
- 关键词:今文经学通经致用
- 新加坡学者王昌伟对张载关学的研究和反思
- 海外张载关学的研究素未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这显然不利于国内对张载关学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海外唯一持续精研关学数十载、系统撰写关学史的学者王昌伟对张载关学的研究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王昌伟对关学概念的界定、对关学宗师张...
- 李敬峰
- 关键词:关学
- 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与明清之际的“朱、王之争”
- 2023年
- “朱、王之争”无疑是明清之际多元学术思潮中的显题和主线。“王学护法”毛奇龄积极介入和回应此全国性学术议题,成为转移一世学风的学者。而缘于朱、王之争总在《大学》一书,故由毛奇龄用力最勤、用心最笃、体例多样、诠释独到的《大学》注本切入,最能极致地显豁经典诠释与明清之际“朱、王之争”这一学术思潮的生成与互动。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从文本和义理两面介入“朱、王之争”,以拒斥朱子改本、提揭“诚意”地位和重释“知行合一”为旨趣,显豁出逆时代主流思潮“由王返朱”而动的“尊王斥朱”的鲜明特质,相应地涵具丰富而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更新和挺立日益衰败的阳明心学,推动心学从脱略经典、一任本心向经典主义转进;二是拔擢方兴未艾的汉学,既纠补凌虚蹈空的阳明心学,亦为乾嘉汉学的崛起起到开山之功。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不仅展现出由经典诠释重构思想义理的“依经立言”之学术传统,也映照出时代思潮“朱、王之争”在经典诠释中的应用和落实,成为推究明清之际王学阵营应对“朱、王之争”学术思潮的典范个案。
- 李敬峰
- 关键词:毛奇龄明清之际乾嘉汉学
- 谢良佐对二程思想的继承与开新被引量:1
- 2019年
- 谢良佐不仅是二程门下最具发越性的弟子,亦是与湖湘学派、朱子理学、陆九渊心学三方有较深思想瓜葛的人物。他抉发二程开创的道学话语和问题意识,搁置对理气论的讨论,重点转向对心性、仁学、工夫等的创造性探索,推动了二程思想在道学视域内的展开和深化。在心性上,谢良佐明确区分心、性,突破二程的混淆不分,融合程颢的'本心即性'和程颐的'心分体用,性之形者为心'之说,创造性地提出'性体心用'。在仁论上,谢良佐推阐程颢的以生理感受言仁,明确提出'以觉言仁',并将程颐所反对的'以爱为仁'思想推向'离爱言仁'。在工夫论上,谢良佐秉承程颢的'学者先须识仁'思想,主张'识仁、求仁',导致工夫向内收缩。谢良佐对二程思想的羽翼、融合和发展主导着两宋之际洛学的理论走向和学术旨趣,不仅开创了洛学传衍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湖湘学派,亦直接开朱子早期思想及陆九渊心学思想之先河,更形塑着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建构。
- 李敬峰
- 关键词:谢良佐湖湘学派
- 吕柟《四书因问》的诠释特质及其思想史意义(草稿)
- 吕柟乃明代中期与阳明"中分其盛"、与湛若水共主讲席的朱子学者,以修正朱子、辩乎阳明为诠释原则,以答问体为诠释形式对《四书》展开创造性的诠释,体现出重构理气关系、归宗孔孟仁学、以慎独统领工夫、力辟知行合一的理论特质。吕柟的...
- 李敬峰
- 关键词:吕柟朱子学阳明心学
- 吕柟《中庸》首章的诠释及其对朱子的批判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庸》首章涵盖儒家的本体、工夫和境界思想,乃全书之体要。吕柟不满朱子对《中庸》的诠释,以"综合"为原则对《中庸》做出异于朱子的创造性诠释。在本体上秉承张载的"气本论",提出"理气非二"的理气观;在工夫上主张以"慎独"统领存养与省察;在境界上以"致中和"为本。这三方面以浓缩一体的形式显豁出吕柟《中庸》学的形态和特质。
- 李敬峰
- 关键词:吕柟
- 新加坡学者王昌伟的关学思想史研究成就述评
- 2023年
- 在国内张载关学研究已然取得丰硕成果,但研究范式相对单一、固化之际,拓展学术视野,聚焦海外研究不失成为推动和深化张载关学研究的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以海外唯一一位持续精研关学数十载,系统撰写关学史的新加坡学者王昌伟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王昌伟在关学概念的界定、关学宗师张载的研究以及张载关学后学的研究,指出其在关学思想史研究上的创获在于:将张载关学从单纯的哲学视野扩展至丰富的思想世界,细化以往较为笼统的研究;在思想史、社会史以及文化史视域内重新反思关学的建构,将“抽象的关学”扭转为“历史的关学”;探索出在历史语境下,在比较视野中,在跨地域视界内研究关学个案的学术模式。这不仅为国内关学研究呈现一个全新的视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术典范,亦利于龟鉴张载关学在海外的研究和发展,从而从他者的视角来映照国内关学研究的优长和不足。
- 李敬峰
- 关键词:张载关学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