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
- 作品数:45 被引量:2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通过对非加劲、十字加劲、开洞和开洞开缝四组钢板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这四种形式钢板剪力墙的整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其滞回曲线、承载能力、抗侧移刚度和延性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具有较高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而其滞回曲线却呈现出明显的捏缩效应;非加劲钢板墙设置了十字加劲肋后,其滞回曲线的捏缩效应基本没有改变,而内填钢板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可大幅度提高;非加劲钢板墙开设了洞口或缝之后,内填钢板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其滞回曲线很饱满,改善了非加劲薄钢板墙在循环荷载作用时零位移附近的零刚度、甚至负刚度现象,显著地提高了其耗能能力.
- 李峰李慎郭宏超王栋刘建毅
- 关键词:钢板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延性滞回曲线
- 多层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是指耗能连梁采用普通钢材(Q345),而框架梁、柱等非耗能构件采用高强度钢材(Q460)的偏心支撑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不仅有效降低了构件截面,而且有助于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推广。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对1∶2缩尺比例的三层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整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耗能连梁均为剪切屈服型。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良好的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二层耗能连梁的腹板受剪撕裂是试件破坏的标志,导致整体结构的承载力下降。试件最终破坏时,非耗能构件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耗能连梁的弹塑性变形消散了大部分地震能量。另外,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结构的延性指标受耗能连梁长度(e)与框架梁长度(L)比值影响,也与耗能连梁的转动能力有关,e/L越大,耗能连梁越接近于弯曲破坏,延性性能越好。
- 李慎苏明周连鸣郑晓伟石鲁
- 关键词:高强钢抗震性能延性
- 带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架-偏心支撑有限元参数分析
- 2023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控制塑性变形集中在耗能区域中,通过扩大截面与框架梁采取翼缘和腹板螺栓拼接连接,易于实现螺栓弹性设计,减小螺栓滑移,完成耗能梁端在地震作用后的更换。利用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中部区域耗能集中与塑性变形优越的特性,结合高强钢的较大弹性变形,在偏心支撑钢框架中设置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形成带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验证了已有端板连接可更换耗能梁段试验,对比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与耗能特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带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的高强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循环加载研究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受力特点、塑性转角和塑性分布等受力机理。考虑了中间耗能区域长度(e)、钢材牌号组合和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长度(e′)三个参数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 李慎吴喜梅李晓蕾田建勃
- 关键词:偏心支撑
- 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了合理评估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K-HSS-EBFs)的抗震性能,首先建立了振动台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设计了一个10层K-HSS-EBF结构,选取10条地震记录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探讨了在强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部位、耗能梁塑性区的形成和发展、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的关系,得到了结构概率分位值为10%、50%和90%的IDA曲线以及位移延性系数,结合定义的性能参数评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各层耗能梁先后进入塑性,并逐渐发展,吸收地震能量;K-HSS-EBFs的易损曲线能很好地反映其抗震性能;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框架偏保守,能承受远大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造成结构设计的浪费。
- 田小红苏明周连鸣李慎王凤
- 关键词:高强钢偏心支撑增量动力分析抗震性能
- 基于多水准的高强钢框架-D形偏心支撑结构层剪力分布研究
- 2024年
- 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中耗能梁段采用Q355钢,非耗能构件(即框架梁和柱)采用高强度钢材,形成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耗能梁段在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充分发挥塑性变形耗能,保护高强钢框架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由于在塑性状态下结构刚度发生改变,其层剪力分布模式不再符合基于强度的设计理论,因此,本文研究了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在多水准地震动状态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本文设计了四种不同层数(4层,8层,12层和16层)和三种不同耗能梁段长度(900mm,1000mm和1100mm)的高强钢框架GD形偏心支撑结构,输入40条近场脉冲地震和40条远场地震记录,得到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以及极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并对罕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分布模式进行参数标定,获取塑性状态下结构的弹塑性侧向力分布状态.
- 李慎丁世豪李晓蕾穆林
- 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2024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通过扩大截面并与非耗能构件采用全螺栓等强连接,不仅使耗能区域的塑性变形更易集中,而且螺栓拼接更易于保证弹性设计。为了研究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的抗震性能,试验设计了3种不同形式的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分别为低屈服点LYP160钢耗能区域无削弱试件LYP-VRL,Q235钢耗能区域开洞试件C-VRL,Q235钢耗能区域开长圆孔试件LC-VRL,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考察耗能梁段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变形基本集中在耗能区域内,耗能区域内孔洞周边的鼓曲、撕裂成为主要的破坏特征。低屈服点钢试件超强系数超过3.0,其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优越,塑性转角达0.18 rad。长圆孔试件具有较大的超强系数和塑性变形能力,但是由于截面削弱,其耗能能力较差;开圆洞试件的初始弹性刚度与低屈服点钢试件接近,均比开长圆洞试件高约84%。研究结果将为变截面可更换耗能梁段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李慎丁琪杜宁军李晓蕾
- 关键词:抗震性能超强系数塑性变形
- Y形偏心支撑高强钢框架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Y形偏心支撑高强钢框架结构中耗能梁段竖向布置,与框架梁是独立的两个构件,截面设计更加灵活,且塑性变形对框架梁和楼板影响较小,易于震后修复。结构设计中耗能梁段设计为屈服点低于345 MPa的普通钢材,以保证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与耗能;框架梁、柱等非耗能构件设计为高强度钢材,如Q460或Q690,在保证非耗能构件的弹性受力状态基础上降低构件截面尺寸。耗能梁段长度和结构层数(结构高度)是影响该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考虑两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性能化设计方法设计了8,12,16层三组Y形偏心支撑高强钢框架原型结构,每组耗能梁段长度包括700,900,1 100 mm,共计9个模型。通过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了耗能梁段长度和结构层数对结构的破坏模式、刚度、层间侧移角分布、耗能梁段转角变形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耗能梁段越长,结构的抗侧刚度越弱;所有结构的层间侧移角和耗能梁段转角变形具有类似的分布模式。
- 王峥李慎
- 关键词:耗能梁段高强钢层间侧移
- 十字加劲钢板剪力墙的变参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十字加劲钢板墙进行变参分析,研究板的高厚比、高宽比、柱刚度、柱轴压比及肋板刚度比对其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等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参数变化时钢板墙的面外变形和最终破坏状态的应力分布。参数分析表明:板的高厚比和高宽比变化明显改变了钢板墙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制,对其抗侧性能影响显著;柱刚度主要影响内填板拉力带的发育,保证钢板墙的整体工作能力;肋板刚度比主要影响内填板拉力带的发展形式,防止纵横加劲肋由于肋板刚度比不足而被拉断。
- 李峰吴冠男郭宏超李慎马乾龙
- 关键词:极限承载力
- 一体化轻型墙板全螺栓装配式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研究外挂保温装饰一体化轻型墙板全螺栓装配式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3榀单层单跨1∶2缩尺钢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考虑外挂保温装饰一体化轻型墙板与节点形式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钢框架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及全场应变分布,并对钢框架内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一体化轻型墙板使钢框架的承载力仅提高1.17%,初始刚度提高1.83%,位移延性系数降低0.91%,耗能能力提高26.53%,梁端塑性铰处全场应变呈带状分布;层间位移角为0.02 rad时,钢框架承载力退化系数仍大于0.9,具有较高安全储备;相对于外伸端板连接,L型件连接可使钢框架屈服荷载提高13.62%,峰值荷载提高11.26%,能够将塑性铰外移,扩大塑性铰范围,提升钢框架耗能能力;外挂墙板对钢框架受力性能的贡献较小。
- 樊敏郭宏超李慎王华强杨大渭
- 关键词:钢框架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 带顶底L型件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参数分析
- 2024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形式,框架梁通过顶底L型件与框架柱相连,实现全螺栓装配化施工。前期对带顶底L型件的装配式梁柱节点足尺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对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以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该节点的参数拓展分析,分析该节点设计参数对带顶底L型件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足尺试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过程的精确性;然后考虑节点L型件形式、竖板/横板厚度、横板长度、加劲肋个数以及端板厚度变化对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期对带顶底L型件的装配式梁柱节点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工程建议。
- 李晓蕾李雪艳李慎刘珏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