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可以检测到少量凝血酶(thrombin)和PAR-1的表达,两种蛋白于再灌注12h显著上升,3d达高峰(P<0.01),7d下降;缺血再灌注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结论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李恒吴鹤黄小义丛玉玮宋月佳周敏戚基萍
- 关键词:凝血酶蛋白酶活化受体-1脑缺血再灌注BLOT
- 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的表达变化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2h、6h、12h、1d、3d、7d和14d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于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VEGF、Ang-1及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CD31标记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管数量.Evans blue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VEGF mRNA表达逐渐增高,12 h达第一个高峰(0.7249 ±0.1933,P<0.01),7d达第二个高峰(0.5264±0.1519,P<0.01);VEGF蛋白表达也逐渐增高,于12 h达高峰(1.1017±0.1302,P<0.01).Ang-2 mRNA和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也逐渐增高,均12 h达高峰(0.6747±0.2416,P<0.01;1.1197±0.1780,P<0.01).与之相反,Ang-1 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分别于3 d(0.3220±0.1427,P<0.01)和1 d(0.1298±0.0293,P<0.01)达最低水平,这些因子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脑缺血后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EB含量在缺血1d达高峰[(6.219±0.887) μg/g,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VEGF、Ang-1和Ang-2共同协调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昝丽坤宋月佳滕国鑫李恒刘微贾影周敏孙玉兰戚基萍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血管生成素类脑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蛋白酶连接素-1、凝血酶和蛋白酶激活受体-1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内蛋白酶连接素-1(PN-1)、凝血酶及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假手术组及脑出血模型组不同时程(3h、6h、10h、12h、24h、48h、120h)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可以检测到少量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PN-1于脑出血后3h开始增加,此后持续上升,10h达高峰,后逐渐回降;凝血酶于脑出血后12h显著增加,48h达高峰;PAR—1于脑出血后3h即显著增加,48h达高峰,120h仍处于较高水平。脑出血后各时间点PN-1、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1与PAR-1在脑出血后10h时呈负相关(F=0.900,P〈0.05),PN一1与凝血酶在脑出血后12h、120h时呈负相关(r=-0.900,P〈0.05;r=-0.895,P〈0.05)。结论脑出血后增多的凝血酶通过不断激活PAR—1从而介导了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过程,与此同时凝血酶抑制剂PN—1也大量表达,一定程度上抑制凝血酶过表达所引起的毒性效应;脑出血后三种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
- 李恒吴鹤丛玉玮宋月佳顾云鹤刘涛戚基萍
- 关键词:脑出血凝血酶蛋白酶激活受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