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9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被引量:45
- 2003年
-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要求,设计临床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2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及中医临床信息分析提取的思维特点,运用SAS6.11软件对223例病人进行系统聚类和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讨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结果:初步结果显示为3类证型特点:第1类型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共134例;第2类型为气阴两虚、气虚重于阴虚,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兼有血瘀共62例;第3类型为气阴两虚、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兼有湿邪内停共27例。其中第1类型表现为以实证为主兼见虚证,第2类型、第3类型表现为以虚证为主兼见邪实。3类证候特点显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气阴两虚为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结论:聚类分析及主要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肝炎肝硬化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
- 张琴刘平陈惠芬陈良曹素华刘莺魏建军方志红吴定中
-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临床流行病学中医症状
-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3
- 2004年
- 为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学基础 ,在系统聚类基础上 ,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处理分析所获得的中医证候判别结果 ,再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12 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测资料在中医证候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丙氨酸转移酶(ALT)、纤维结合蛋白 (Fn)、载脂蛋白AI(APOAⅠ )、促凝血活酶试验 (HPT)、血浆凝血因子Ⅴ (FⅤ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6项指标变化对临床中医类型判别有一定意义。相关实验室指标在三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邪实为主证候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 (AL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他两类。肝肾阴虚、瘀热内蕴证候的血Fn、FV、FⅤⅡ、白蛋白 (Al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比率 (PCT)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证候 ,凝血酶原时间 (PT)比后两类显著延长。提示肝组织炎症性损伤可能是湿热内蕴病机的病理基础 。
- 张琴陈慧芬陈良方志红吴定中刘平魏建军曹素华
-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
-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调查研究被引量:4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临床系统采集 2 2 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运用SAS 6.11软件进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和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结果 多元分析提示 3类证候特点 :第 1类为湿热内蕴、血瘀阻络、肝脾气虚的 13 4例 ;第 2类为气阴两虚 ,气虚重于阴虚 ,湿热内蕴 ,湿重于热 ,兼有血瘀的 62例 ;第 3类为气阴两虚 ,阴虚重于气虚、瘀热内蕴 ,兼有湿邪内停的 2 7例。分析相关实验室指标在 3类证候间的变化显示 ,邪实为主、兼有正虚的的第 1类 ,其血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丙氨酸转移酶 (ALT)、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活性显著高于正虚为主、兼有邪实的其它两类 ;阴虚为重的第 3类 ,其血纤维结合蛋白 (FN)、血浆凝血因子Ⅴ (FⅤ )、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白蛋白 (Al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值均显著低于气虚重于阴虚的第 2类及邪实为主的第 1类。结论 多元统计方法在较大程度上能体现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特点及规律性 ,3类中医证候特点基本符合临床。证候分类与实验室指标结果提示 ,肝组织炎症是湿热内蕴的病理基础 ,肝功能障碍。
- 张琴刘平陈慧芬陈良曹素华刘莺魏建军方志红吴定中
-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