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琳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羟考酮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麻醉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导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乳腺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肾小管

机构

  • 8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作者

  • 8篇曹琳
  • 3篇黄晓玲
  • 3篇郑维
  • 3篇喻洁
  • 2篇张宇
  • 2篇刘际童
  • 2篇康红
  • 2篇张芡
  • 1篇陈姗
  • 1篇陈琼
  • 1篇何姗
  • 1篇张磊
  • 1篇蒋显勇
  • 1篇叶俊
  • 1篇欧阳琳娜
  • 1篇何悦
  • 1篇王萌
  • 1篇李潘
  • 1篇肖其明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EGFL8基因沉默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8(EGFL8)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瘤内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构建EGFL8短发夹状RNA表达质粒并转染NCI-H358细胞(psh EGFL8组),以空质粒转染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皮下种植瘤生长曲线及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表达,RT-PCR检测MMP-2和TIMP2表达。结果 psh EGFL8组种植瘤体积为(1.75±0.75)cm3,微血管密度(MVD)为(20.14±5.18),分级为1~2级;对照组种植瘤体积为(4.16±1.05)cm3,MVD为(40.14±5.18),分级为3~4级;两组种植瘤体积、MVD和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EGFL8组TSP1蛋白阳性表达,而VEGF蛋白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MMP-2 mRNA表达下调,而TIMP2 mRNA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 EGFL8基因沉默可降低非小细胞癌癌种植瘤血管生成,与调节MMP-2/TIMP2表达,影响VEGF/TSP1平衡有关。
曹琳陈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血管
1,25(OH)_2D_3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25(OH)2D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起始过程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AngⅡ终浓度10-8mol/L)以及AngⅡ(10-8mol/L)+1,25(OH)2D3干预组[1,25(OH)2D3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10-7mol/L、10-8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ColⅠ和FN;Real-time 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8 h后,AngⅡ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ngⅡ+10-6mol/L1,25(OH)2D3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仅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随着1,25(OH)2D3浓度的降低(10-7mol/L,10-8mol/L),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也随之显著增高(P<0.05)。结论 1,25(OH)2VD3可以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和FN分泌实现的。
康红曹琳喻洁欧阳琳娜陈姗郑维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1,25(OH)2D3转化生长因子
羟考酮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安全与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并研究其疗效。方法利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纳入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年龄65~80岁的全身麻醉患者。根据全麻诱导使用的羟考酮剂量, 分为4组, 每组25例:O1组(羟考酮注射液0.275 mg/kg)、O2组(羟考酮注射液0.325 mg/kg)、O3组(羟考酮注射液0.375 mg/kg), 并以舒芬太尼诱导(0.3 μg/kg)作为对照组(F组)。记录4组患者全麻诱导前(T0)、全麻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0 min(T3)、插管后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抽取T0、T4时的静脉血检测应激相关指标:血糖、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通过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和离室时间以及拔管后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两两比较使用LSD-t检验。结果各组内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时比较, MAP值在从T2时间点开始均明显降低[(94.5±12.6)、(92.6±15.7)、(96.0±13.9)、(93.0±17.0) mmHg低于(100.7±13.4)、(100.5±10.7)、(101.6±10.9)、(99.0±15.1) mm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7.321、5.293、7.614, P<0.05);O1组及F组患者HR值在T3时间点开始降低[(70.52±11.8)、(76.44±19.3)次/分高于(75.72±14.1)、(82.20±19.3)次/分], O2组HR在T2时间点开始降低[(72.24±15.3)次/分低于(77.36±17.9)次/分], O3组仅T4时间点降低[(68.32±13.1)次/分低于(74.84±9.7)次/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0、6.045、3.006、7.360, P<0.05);O1、O3组SpO2值在T4时间点上升[(99.0±2.0)%、(99.0±1.7)%高于(97.0±2.4)、(98.0±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9、3.039, P<0.05);O1、O2和F组RPP值在T2时间点开始下降(9 877±2 635、9 765±3 089、10 381±2 908高于10 992±2 736、11 503±3 203、11 645±3 072), O3组RPP值在T1时间点下降(10 444±2 342高于11 155±2 1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2、10.941、6.419�
黄晓玲易珍唐轶珣胡霞曹琳刘际童张宇
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诱导
羟考酮与布托啡诺预防舒芬太尼诱导引起咳嗽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 探讨羟考酮和布托啡诺在全麻诱导期间预防舒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拟采用全麻插管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 ~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O组、B组和S组,每组各40例.O组患者静脉注射0.05 mg/kg羟考酮,B组患者静脉注射0.01 mg/kg布托啡诺,S组患者静脉注射等容量0.9%生理盐水;30 s后静脉注射0.4 μg/kg舒芬太尼,注射时间5s,1 min后追加其他静脉诱导药物完成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咳嗽严重程度及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前(T1)、插管后2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S组患者咳嗽的总发生率为35.0%(14/40,轻度4例、中度7例和重度3例),O组为10.0% (4/40,轻度3例,中度1例),B组为12.5%(5/40,轻度5例).O组、B组患者咳嗽的总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和B组患者咳嗽的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和T2时刻,三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5 mg/kg羟考酮和0.01 mg/kg布托啡诺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舒芬太尼诱导引起的咳嗽,且效果类似.
曹琳李谋黄晓玲
关键词:羟考酮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咳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及OPN的表达与钙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及骨桥蛋白(OPN)在乳腺纤维瘤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VDR、OPN与乳腺钙化征及乳腺癌发生与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对60例钙化与非钙化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分别进行OPN、VDR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DR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724,P=0.006),患者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程度之间的VD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钙化与否及不同OPN表达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正相关(r=0.642,0.467,0.283,0.582,P<0.0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PN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Z=-2.627,P=0.009),患者不同年龄、是否绝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ER、PR、HER-2的表达程度之间的OP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大小及钙化与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钙化呈正相关(r=0.792,P=0.000;r=0.314,P=0.01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VDR、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钙化的过程.
张芡李潘蒋显勇何悦何姗曹琳喻洁郑维
关键词:代谢病理学乳腺肿瘤代谢乳腺肿瘤病理学骨桥蛋白质代谢
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6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Ezrin和Moesin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中Ezrin、Moesin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68.3%;Moesin阳性表达率为71.7%。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Ezrin和Moes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曹琳肖其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ZRINMOESIN免疫组化
维生素D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郑维康红张芡何建明叶俊王萌张磊曹琳周薇喻洁
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受体与肿瘤病灶钙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并抑制肿瘤的进程,但机制并不清楚。该研究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运用细胞系、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与肿瘤患者标本,研究了维生素D及受体在肠道、乳腺及甲状腺肿...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治疗维生素D
鞘内单次与连续输注吗啡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吗啡用量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经鞘内单次与连续输注吗啡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吗啡用量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晚期癌痛患者,患者均行鞘内输注系统镇痛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鞘内单次输注吗啡组(A组,n=42)和经鞘腔内连续输注吗啡组(B组,n=48)。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治疗后第1、30天鞘内吗啡剂量,鞘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30天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120.43±30.79)d比(121.95±38.90)d]及治疗后第1天鞘内吗啡剂量[(0.82±0.15)mg/d比(0.80±0.18)m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3、0.568,P>0.05),A组治疗第30天鞘内吗啡剂量小于B组[(1.09±0.14)mg/d比(1.21±0.24)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5);两组治疗后第14、30天疼痛VAS评分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3.36±0.91)分比(7.93±1.10)分,t=19.751、(3.19±0.66)分比(7.93±1.10)分,t=23.809;B组,(3.22±1.05)分比(7.67±1.15)分,t=21.473、(3.22±0.83)分比(7.67±1.15)分,t=21.200,血清IL-1β:A组,(15.36±4.07)pg/ml比(19.87±5.43)pg/ml,t=5.259、(14.86±4.47)pg/ml比(19.87±5.43)pg/ml,t=4.212;B组,(15.12±3.56)pg/ml比(20.01±5.46)pg/ml,t=6.087、(15.00±3.12)pg/ml比(20.01±5.46)pg/ml,t=5.100,血清IL-6:A组,(102.61±31.21)pg/ml比(162.36±47.44)pg/ml,t=6.956、(97.74±18.22)pg/ml比(162.36±47.44)pg/ml,t=9.267;B组,(101.55±27.46)pg/ml比(167.92±38.16)pg/ml,t=8.852、(97.69±21.79)pg/ml比(167.92±38.16)pg/ml,t=10.759,血清TNF-α:A组,(118.68±28.88)pg/ml比(232.73±49.92)pg/ml,t=12.995、(115.24±25.84)pg/ml比(232.73±49.92)pg/ml,t=14.345;B组,(122.33±26.96)pg/ml比(236.27±38.91)pg/ml,t=15.451、(115.15±21.13)pg/ml比(236.27±38.91)pg/ml,t=18.516];两组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戴勍男唐轶珣胡霞曹琳唐灿黄晓玲刘际童张宇
关键词:吗啡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