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小松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癌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切除
  • 4篇肠癌
  • 3篇血清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手术
  • 3篇切除术
  • 3篇胃癌根治
  • 2篇远端
  • 2篇远端胃
  • 2篇远端胃癌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疗效
  • 1篇单臂
  • 1篇胆结石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13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安阳市肿瘤医...

作者

  • 15篇景小松
  • 8篇王耿泽
  • 5篇宋展
  • 4篇吕柯
  • 3篇廖珍
  • 1篇崔广飞
  • 1篇李朝辉
  • 1篇丁战伟
  • 1篇杨静
  • 1篇李伟汉
  • 1篇杨涛
  • 1篇王国兴
  • 1篇刘清泉
  • 1篇王英伟
  • 1篇刘志强
  • 1篇王云帅
  • 1篇王钧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血清BARD1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的BRCA1相关环指结构域-1(BARD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BARD1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7例胃癌患者及17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ARD1水平,分析血清BARD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血清BARD1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显示408例胃癌组织BARD1水平的中位数为3.87,高于36例正常组织的1.36(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177例胃癌患者的血清BARD1水平为4.034±1.941,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427±0.799(t=16.367,P<0.001)。血清BARD1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Bo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BARD1低水平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9.0个月,长于高水平者的36.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BARD1水平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OR=3.145,95%CI:2.897~4.268,P=0.017)。结论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BARD1表达上调,该指标的血清水平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提示BARD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杨静景小松王英伟
关键词:胃癌预后
腹腔镜下微创胃癌根治术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根治组和开放根治组各62例。开放根治组患者采用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治疗,微创根治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微创胃癌根治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及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微创根治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根治组和开放根治组患者淋巴结清扫量及1年内生存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下微创胃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景小松宋展吕柯
关键词:腹腔镜疗效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6例,根据其采用手术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腹腔镜APR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33例),另33例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造口所用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肠道功能评分的指标比较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APR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以保障患者的肠道功能不受损伤,同时还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郝阳裴正浩王钧张虎景小松王耿泽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疗效。选取甲状腺肿块大小在2~5cm的患者行腔镜手术45例(腔镜手术组)、开放手术118例(开放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引流天数、引流总量等及出现疼痛、颈部不适的例数。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引流总量均大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天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疼痛及颈部不适均较开放手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术后不适较少,且不会留有瘢痕,美容效果好,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患者接受容易,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景小松宋展李伟汉
关键词:腔镜手术甲状腺手术开放手术
3.0T 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的ADC值对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3.0T 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的ADC值对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3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3.0T MRI分段扩散成像检查并计算ADC值,按照病灶是否突破固有肌层分为未突破组和突破组。利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ADC值与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价值。结果TNM分期T1~T2期患者ADC值明显高于T3~T4期,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未突破组患者ADC值明显高于突破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的ADC值与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的ADC值预测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AUC>0.85,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3.0T MRI读出方向上的分段扩散成像的ADC值与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密切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预测老年直肠癌固有肌层突破的诊断价值。
裴正浩王耿泽景小松
关键词:扩散成像ADC值老年直肠癌
南阳市465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南阳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收治的465例HBV确诊感染者及4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5例HBV确诊感染者中,感染史6~12个月最多,为206例(占44.30%);HBsAg(+)HBeAb(+)HBcAb(+)最多,为180例(占38.71%);HBsAb(+)者中低、高免疫应答者占比分别为57.14%、42.86%;HBV感染者CD3^+T、CD4^+T、CD4^+T/CD8^+T均低于健康体检者,CD8^+T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南阳市HBV感染者有典型的临床特征,且多存在免疫力下降,应规范治疗。
匡亚南苟菲景小松吕宁廖珍王艺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特征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中不同吻合方式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中不同吻合方式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86例,均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依据术中吻合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胃肠吻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圆形吻合器(25 mm)完成胃肠吻合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指标、炎性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肿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肿瘤指标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前,两组炎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炎性指标水平高于术前,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1年,两组总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远端胃癌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且不影响预后。
景小松王耿泽廖珍裴正浩
关键词:腹腔镜远端胃癌血清指标
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由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自2021年6月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队列研究(研究名称:CRAFT研究,临床注册号:NCT05282563),参与的中心包括南阳市中心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安阳市肿瘤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病例入组标准:(1)术前胃镜确诊胃腺癌;(2)术前影像学评估可行R0切除;(3)术前评估无手术禁忌证;(4)术中计划行食管空肠吻合;(5)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6)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7)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病例排除标准:(1)上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史除外);(2)胃部手术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除外);(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胃癌合并症(穿孔、出血、梗阻)行急诊手术者;(5)5年内出现过或同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6)患者6个月内发生过动脉栓塞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7)合并有其他疾病或精神状态异常,可能影响到患者参与研究。病例剔除标准:(1)无法完成根治性胃癌切除术;(2)术中未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3)无法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开腹手术使用倒刺线或3-0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加固吻合口1周然后进行吻合口浆肌层包埋1周,每周平均缝合6~8针。腹腔镜手术,自吻合口前壁偏左侧采用逆时针全层缝合加固,缝合至吻合口右后方时,向右侧牵拉空肠残端,适当翻转吻合口继续完成后壁加固,缝合间距5 mm左右。全层缝合1周后继续逆时针缝合完成浆肌层包埋。根据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
马鹏飞李森王耿泽景小松刘大勇郑浩李朝辉王云帅王银中吴岳展鹏远段文飞刘清泉杨涛刘作民荆琼优丁战伟崔广飞刘志强夏甘树王国兴王盼攀高磊胡德升张俊立曹养辉刘晨宇李振豫张嘉琛李长征李智赵玉洲
关键词: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
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40例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和胃穿孔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胃穿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平均天数、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治疗胃穿孔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引流量和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景小松宋展吕柯王耿泽
关键词:胃穿孔腹腔镜
减孔腹腔镜与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减孔腹腔镜与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需要进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减孔组与多孔组,每组41例。减孔组使用减孔腹腔镜进行胃癌D2根治术,多孔组使用常规多孔腹腔镜进行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术中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相关指标(镇痛剂使用次数、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记录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4^(+)、CD8^(+)、CD4^(+)/CD8^(+))并进行比较。结果减孔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个数均显著高于多孔组,但减孔组术中出血量和腹部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多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孔组镇痛剂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多孔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多孔组,但排气时间长于多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0.05)。术前,两组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减孔组CD4^(+)、CD8^(+)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孔腹腔镜比常规多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
景小松王耿泽廖珍裴正浩郝阳
关键词:多孔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