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
- 作品数:3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钛、锆氧化物促进铁素体形核的能力与机制研究
- 本文主要研究Mn溶质原子与钢中钛、锆氧化物等相互作用在夹杂物周围形成奥氏体稳定化元素的贫乏区从而降低奥氏体稳定性而促进铁素体形成的能力与机制,基于此进一步理解铁素体形核机制。冶炼不同成分钢种、设计双重热压连接实验、使用电...
- 成林李钰吴开明
- 关键词:铁素体钢形核机制二氧化锆
- 文献传递
- 一种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铸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01~0.18wt%,Si为0.05~0.60wt%,Mn为1.50~2.50wt%,Ni为0.10~1.50wt%...
- 吴开明成林万响亮陶学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中锰钢及生产方法
- 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中锰钢,其组分及wt%为:C:0.05~0.6%,Mn:3.5~10.5%,Al:2.0~6.0%,Si:0.1~2.0%,Cr:0.1~3.0%,Cu:0.1~2.0%,Nb:0~0.2%,Mo:...
- 胡丞杨何成杰吴开明万响亮成林贾力
- 含锰钢表面氢原子/氢分子吸附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3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和氢分子在纯铁表面和锰原子掺杂表面的吸附与解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氢原子可在纯铁(001)表面稳定吸附,吸附能按照顶位,桥位和心位依次增强;而溶质原子锰降低了氢原子距离表面的位置并强化了氢原子的吸附行为.氢分子在纯铁表面的吸附解离行为取决于氢分子距离模型表面的初始距离和初始空间构型.氢分子平行于纯铁(001)表面时,距离心位1.2Å发生解离,而桥位、顶位均不会发生解离;氢分子垂直放置时,距离桥位0.6Å、顶位1.0Å发生解离,心位不会发生解离.氢分子平行于锰掺杂纯铁(001)表面时,距离桥位0.6Å、顶位0.7Å、心位1.2Å发生解离;氢分子垂直放置时,距离桥位、心位0.8Å发生解离,而顶位放置氢分子不发生解离.归纳可知,锰溶质原子掺杂会增加铁基体表面氢原子和氢分子的吸附作用并促进氢分子发生分解.
- 王诚成林许泽岷吴开明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 冷拉拔对Nb微合金化桥梁缆索用钢丝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钢中加入Nb元素可以起到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的作用,而利用冷拉拔可以改善钢丝的显微组织,从而优化钢丝的综合性能。为了研究冷拉拔对Nb微合金化后的钢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扭转试验机和慢应变拉伸机分别对比了扭转性能和不同冷拉拔应变量钢丝的抗拉强度,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应变量钢丝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运用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显微组织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拉拔会显著提高Nb微合金化桥梁缆索用钢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微降低其塑性。冷拉拔过程中物理压缩和珠光体片层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钢丝的片层弯折卷曲,并向拉拔方向旋转,其中一些较大团簇会破碎,最终实现晶粒细化。与此同时,微观残余应力的积累导致大量位错缠结形成位错胞。强化机制分析表明,位错胞的减小导致了钢丝强度的增加和塑性的降低。同时,拉拔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也会造成钢丝断口处裂纹的拓展,经过去应力处理后,会提升钢丝扭转性能并延缓钢丝的裂纹拓展。
- 贾力胡丞杨朱晓雄成林赵军吴开明
- 关键词:冷拉拔应变量珠光体钢
-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中韩两国有着共同文化的认同,但由于中国未将文化元素进行经济化传播以及货物贸易未能承担宣传文化元素的责任等原因,以及中韩文化产业在组织管理机制、资金支持机制、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对韩的贸易逆差。应不断提高文化营销力的认识,发挥文化在商品中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达到利用文化交流扭转贸易逆差的目的。
- 成林
- 关键词:贸易逆差文化元素
- 一种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线能量焊接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铸坯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C为0.01~0.18wt%,Si为0.05~0.60wt%,Mn为1.50~2.50wt%,Ni为0.10~1.50wt%...
- 吴开明成林万响亮陶学理
- 文献传递
- 残留奥氏体对微纳贝氏体钢塑韧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采用高碳和中碳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0.95C钢为200℃等温10 d,0.30C钢为320℃等温1 d)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钢塑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贝氏体转变的塑韧性明显高于高碳钢贝氏体转变,主要原因是中碳钢贝氏体转变中存在一定的亚微米级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在拉伸或冲击过程中引起的残留奥氏体的塑性变形,使断裂的能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塑韧性。
- 万响亮胡锋成林黄刚张国宏吴开明
- 关键词:残留奥氏体伸长率冲击韧性
- 耐磨钢中Ti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研究了不同Ti含量(0.03 mass%和0.15 mass%)的耐磨钢中Ti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Ti含量钢中的大尺寸析出相占比明显低于高Ti含量钢;亚微米级/微米级(Ti,Mo)N析出相在温度较高的液相或者液/固两相区析出,多呈尖锐棱角的不规则多边形或矩形;纳米级(Ti,Mo)(C,N)析出相在温度较低的固相区析出,多为细小的近球状。低Ti含量钢的冲击磨损性能优于高Ti含量钢,亚微米级/微米级(Ti,Mo)N析出相使材料断裂的临界应变能降低,基体和析出相分离所需的应力下降,容易产生微裂纹,导致在冲击磨损过程产生大量犁削;纳米级(Ti,Mo)(C,N)析出相使基体的应变能低于裂纹扩展所需要的界面能,能够阻止在冲击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切削,使得耐磨性增加。
- 胡锋胡锋王帅成林张永康
- 关键词:耐磨钢析出相
- 微纳结构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对电化学及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 采用精细表征方法(SEM/EDS、TEM、XRD、EBSD),电化学测试和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研究经不同预应变(0.75/1/1.25δ)后,在海洋环境中残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电化学及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
- 张弦龚丽刘静成林吴开明
-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预应变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