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贞
- 作品数:83 被引量:5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 256排CT低剂量、低对比剂一站式扫描胸痛三联症的临床应用
- 徐秋贞
- 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 2022年
- 背景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98例,均接受CAG和CTA检查。记录CTA对冠状动脉管腔的评价结果,以CAG为诊断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A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基于CTA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节段斑块类型。结果98例CHD患者中满足管腔评价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704段(占84.0%)。CTA与CAG诊断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Kappa值为0.926。98例患者通过CTA共检出2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非钙化斑块92个、混合斑块76个、钙化斑块60个。中/重度狭窄冠状动脉节段的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发生率高于无/轻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钙化斑块发生率低于无/轻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P<0.001)。结论CTA对CHD患者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于CTA发现,中度及重度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多存在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
- 苗珂葛洪夏蕾徐秋贞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 CT仿真内窥镜成像质量分析被引量:36
- 2000年
- 目的 分析并评价CT仿真内窥镜 (CTVE)在人体各部位临床应用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阈值模式将 143例CTVE成像分为 2大类 :低密度管腔CTVE(12 0例 ,包括自然充气管腔及被动充气管腔 )及高密度管腔CTVE(2 3例 )。应用 4级评分法评价 3组管腔CTVE图像在诊断可信性、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之间的差异。统计方法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3组之间的总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组与组之间的差异用WilcoxonW检验。结果 3组管腔CTVE图像的诊断可信性(χ2 =3.4,P >0 .0 5 )及图像总体质量 (χ2 =2 7.0 ,P >0 .0 5 )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两比较 ,自然充气管腔CTVE的图像总体质量好于被动充气管腔 (Z =- 2 .4,P <0 .0 5 )。 3组管腔CTVE图像所见的伪影在总体上 (χ2 =2 7.0 ,P <0 .0 5 )及组与组之间 (Z =- 5 .2 2~ - 2 .2 5 ,P <0 .0 5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高密度管腔的伪影最多 ,伪影等级最高 (2 0± 0 8)。常见的伪影与呼吸等运动、螺旋CT扫描参数选择不当及阈值调节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 阈值的选择是影响CTVE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多数CTVE图像上的伪影容易辨认 。
- 陈峰郑凯尔刘万花居胜红徐秋贞
-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 徐秋贞王钟江居胜红吴旻杨明邓钢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肺孤立性病灶的CT动态增强技术要点
- 目的:提高肺内孤立性病灶CT动态增强的准确性和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直径≤4cm的肺孤立性肿块39例,行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9例肺孤立性结节动态增强中,按计划增强良好者32例,欠佳3例,未按计划增强者4例...
- 杨明储成凤徐秋贞刘斌张俭郏爱明
- 关键词:CT扫描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胸部能谱成像模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体模研究
- 目的:通过体模研究胸部能谱成像模式与常规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获得最佳扫描方式参数.材料与方法:对自定义拟人胸部体模分别进行常规胸部CT扫描以及三种不同方案的能谱CT成像(方案A:GSI assist模式;方...
- 邵海磊徐秋贞朱海雪吕燕居胜红聂芳
- 关键词:常规CT能谱CT图像质量体模
- 磁共振成像多序列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对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IMC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多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VI组(24例)和非MVI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多序列影像特征及相关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MVI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IMCC患者中MVI发生率为30.00%。MVI组肿瘤直径、表观扩散系数(ADC)显著高于非MVI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在肿瘤形态、T1加权图像(T1WI)和T2加权图像(T2WI)信号、有无坏死、强化模式、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有无靶征、包膜挛缩以及胆管扩张方面无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C值是IM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ADC值预测IMCC患者发生MV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敏感度为92.36%,特异度为88.79%,95%CI:85.66%-98.87%;最佳截断阈值为1.45×10^(-3)mm^(2)/s。结论MRI多序列对IMCC患者MVI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ADC值可以作为预测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为IMCC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信息。
- 陈志林徐秋贞王孝磊张明府周成友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并硬膜窦狭窄影像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
- 目的 正确认识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CT及MR表现,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HCP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案,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38岁,复视伴阵发性...
- 吕燕徐秋贞朱海雪邵海磊居胜红陈晓辉
-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MRI
- 弥漫性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疑难病例讨论
- 徐秋贞
- CT增强在结肠癌分期中的应用及联合血清CEA、CA199、CA724及microRNA-21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增强在结肠癌分期中的应用及联合血清CEA、CA199、CA724及microRNA-21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确诊的85例结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85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增强分期对结肠癌患者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组的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水平,同时评估CT增强及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肠癌良恶性病变价值。结果:CT增强T分期准确率为88.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2);CT增强N分期准确率为63.5%,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49);CT增强M分期准确率为90.6%,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39)。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CT增强及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单独及联合诊断结肠癌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83、0.722(0.497-0.944)、0.694(0.475-0.916)、0.704(0.434-0.977)、0.687(0.393-0.967)、0.917(0.829-0.982)。CT增强及联合血清CEA、CA199、CA724、microRNA-21检查恶性结肠癌患者75例,诊断灵敏度88.2%,特异性90.6%,准确性89.4%。结论:CT增强可以应用于结肠癌分期,并且CT增强结合血清CEA、CA199、CA724及microRNA-21可以有效、准确地判断结肠癌的良恶性病变情况,对提高结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陈志林徐秋贞陈文龙邵海磊童天夫杜阳王皓
- 关键词:CT增强CA199CA724MICRORNA-21良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