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容
- 作品数:50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碑志文谀墓的文化意蕴——以汉代碑志为中心被引量:1
- 2021年
-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体,经历了一个从应制之文到文学之文的转变。而“谀墓”传统源远流长,汉代碑志文“谀墓”有着鲜明的现实应用性,与文人弘扬社会公理、维系文道士心、展现个人的操守和诉求等密切相关。“谀墓”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于政权建设、党派之争、人际关系及生命价值认识的反映,体现着文章写作中诚信与虚伪、感性与理性、真善美与假大空的考量,这就决定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 徐海容
- 关键词:碑志文政治斗争
- 唐代碑志中的盛世图景和书写策略
- 2021年
- 唐代碑志创作围绕盛世建设而展开,经历了说教、颂美及宣导三个发展历程。自唐太宗至唐玄宗年间,盛世之梦由希冀成为现实,碑志创作充满赞颂国富民强的盛世图景描写,其书写策略主要表现在讴歌帝唐政治体制的先进性、改革开放的强国措施及人的发展成才等。经过文士的不断改进,盛世碑志以雄浑刚健、华茂壮丽、宏正典雅为特征,其思想内容及文体形态独具特色,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及士民家国情怀产生深远影响。
- 徐海容
- 关键词:唐代碑志文
- 碑志文的定型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17年
- 我国先秦时期,已出现了碑。两汉以来,碑志文发展兴盛,这其中蔡邕为碑志文的基本成型作出了贡献。此后,韩愈借文体改革之机,对传统碑志文予以变革,使得散体碑志文风行一时,而欧阳修扇扬余烈,提出简而有法的写作准则,又大力创作新式碑志文,这就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使得碑志文最终发展定型。碑志文源远流长、分支庞杂,其文体分类及界定,经过了一个相当的过程。
- 徐海容
- 关键词:碑志文体形态
- 论碑志文的正体与变体
- 2017年
- 碑志文源于先秦,多用于殡葬礼俗。汉以后碑志文创作兴盛,最终呈现出正体、变体两种形式,蔡邕和韩愈分别为其代表作家。碑志文正、变之间的演进合乎时代社会风气和文学发展规律,其区别在于体例格式、思想内容及写作手法的不同。正体和变体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其相互作用促进了碑志文体品位和审美要求的形成,也促进了碑志文创作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文体辩证价值。
- 徐海容
- 关键词:碑志文蔡邕正体变体
- 盛唐文馆学士碑志文平议——以张说为中心
- <正>奉诏应制是唐代文馆学士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主要文学活动形态。长期以来,学界将学士纳入"宫体文学""御用文人"的研究范畴。故在围绕"宫体"构建的文学话语体系中,帝王成为文学活动的中心,学士往往被视为附庸,其主体性亦...
- 徐海容
- 文献传递
- 论初唐碑志文的形成机制及历史演变
- 2013年
- 初唐社会百废待兴,蒸蒸日上,其碑志文创作在继承陈隋遗风的基础上,呈现出日益兴盛的格局。以四杰为代表的文人,在文体革新精神的鼓舞下,对传统骈俪体碑志文进行改革,陈子昂更是敏锐感受到了盛世到来之前的气息,在碑志文领域发起了变革,其文清新刚健、充实有力,可谓盛世文学之先导,初唐碑志文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文学效应。
- 徐海容
- 关键词:历史演变
- 盛唐文馆学士碑志文平议——以张说为中心
- 2018年
- 奉诏应制是唐代文馆学士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主要文学活动形态。长期以来,学界将学士纳入“宫体文学”“御用文人”的研究范畴。故在围绕“宫体”构建的文学话语体系中,帝王成为文学活动的中心,学士往往被视为附庸,其主体性亦多被忽视。盛唐文馆学士基本由进士出身的高级文官兼任,突出其主体性身份,把学士文当作一种文学形态去深入研究。
- 徐海容
- 关键词:碑志文
- 伤悼与彻悟——晚唐文人碑志创作研究
- 2017年
- 晚唐时期,文人碑志文创作发生了改变。面对时代变迁,人生沉浮,伤悼和彻悟成为主要创作心理,由此导致碑文思想内容和体例格式的变化,忧思叹惋、怀古咏今的情调见多。这在杜牧、皮日休、罗隐、司空图等人的作品中表现明显。晚唐碑志文创作和文人身世遭遇、品性才思有关,体现出末世之下文人群体复杂无奈的心理感受。
- 徐海容
- 关键词:晚唐碑志文彻悟
- 唐代碑志文商品化倾向与文体嬗变被引量:2
- 2011年
- 唐代碑刻文化发达,碑志文的创作出现了商品化倾向,像王勃、张说、李邕、韩愈等都有因钱财所请而作文的记载,甚至有文人以鬻写碑文为生。究其原因,既与士人官禄低微、生活困苦有关,又涉及到碑志文固有的润笔传统,更受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产品市场化大环境的影响。唐人碑志文创作的商品化是严重的,由此导致碑文思想内容上追求虚美谀墓,其文体特征和社会功能都发生了转变,也影响到其他文章的写作。
- 徐海容
- 关键词:唐代碑志文润笔
- 论唐代昭君诗的兴起与嬗变
- 2016年
- 唐代昭君诗的兴起有着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原因,但更和唐代国力增强、民族关系改善,特别是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相关。唐代昭君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过了前朝,在主题思想、昭君形象塑造及题材功能上历经嬗变,持续了有唐一代,影响深远。唐代昭君诗创作是文人活动的重要现象,也是认识唐代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重要基点。
- 徐海容
- 关键词:唐代昭君诗和亲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