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庆
- 作品数:2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 历史视野中的新南非军事工业变革
- 2007年
- 与种族隔离时期相比,新南非政府对发展军事工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与南非面临的新任务和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新政策框架下,南非开始变革军事工业,使南非军事工业的使命、主要载体及其地位、生产方式、产品内容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非的军事工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面临如何处理政府角色与军事工业变革、军事工业的国内与国际市场、军事工业发展与国际义务的关系等诸多难题。南非的军事工业正是在解决这些难题的同时,获得发展。
- 徐国庆
- 关键词:军事工业
- 南非总统更替与非国大执政展望被引量:1
- 2018年
- 2018年2月14日,时任南非总统祖马在非国大的"召回"决议压力下被迫辞去职务。次日,非国大主席拉马福萨经议会选举,正式成为南非新一任总统。这一权力的快速更替不仅折射出非国大近年来的执政危机,而且彰显了南非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以及非国大党内的制度与结构性弊端。拉马福萨政府对非国大的执政困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从重振党的声誉、构建廉洁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平、倡导国际主义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一度程度上缓解了诱发祖马执政困局对非国大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过,在南非这样一个深陷经济危机、社会积弊严重的国家,拉马福萨的经济社会改革之路不会轻松。未来,拉马福萨不仅要处理好党内祖马派的问题,弥合党内分裂,进一步加强与执政联盟的合作,而且要在反对腐败、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进展。
- 徐国庆
- 关键词:非国大
- 印度与南非经贸合作分析
- 2009年
- 印度与南非恢复外交关系以来,逐步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鉴于两国的良好政治关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印南在经贸合作上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经贸合作,体现了两国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结构不同,印度持有贸易逆差等特点。尽管两国在经贸合作中存在贸易条件差异,及相关技术与人才短缺等问题,但双边经贸合作符合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 徐国庆
- 关键词:经贸合作
- 印度与南非关系研究
- 本论文写作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印度独立以来与南非关系的论述,关注印度与非洲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和印度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印度与南非等新兴国家之间的合作,及此种合作对亚洲-非洲合作、南南合作、...
- 徐国庆
- 从印非峰会看印对非政策变化被引量:7
- 2008年
- 2008年4月召开的印度-非洲论坛峰会,是冷战后印度改变对非政策的重要体现。峰会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免关税优惠计划》、《印度-非洲论坛峰会德里宣言》和《印度-非洲合作框架》三个文件之中,对未来印非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徐国庆
- 关键词:南南合作
- 巴西对非洲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被引量:5
- 2012年
-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 徐国庆
- 关键词:南南合作卢拉
-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关系发展被引量:2
- 2018年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非关系在平等互利、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等原则的指引下,实现从"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演变。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双方合作日益深入,这为中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自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非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倍增,非洲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的地位亦日趋清晰。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的升级,不仅有利于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有助于中非领域合作的全方位深入,还为中非塑造利益、安全与命运共同体及经济全球化的均衡与和谐发展创造机遇。
- 徐国庆
- 南非印度人问题与尼赫鲁政府时期的印度对南非政策被引量:4
- 2011年
- 面对南非白人政权对南非印度人的歧视与排斥,印度尼赫鲁政府出于民族情感、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与南非白人政权的关系日趋恶化。由于自身独立经历、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制约,印度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以支持联合国决议、经济禁运、断交等"非暴力"方式,抵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印度对南非的此种"非暴力"抵抗政策,对于聚集世界反对种族政权的舆论,支持人民的解放斗争具有一定的意义。随着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加强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深入,加之中印边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印度对南非白人政权"非暴力"抵抗政策的调整,亦成为必然。
- 徐国庆
- 关键词:尼赫鲁非暴力
- “印太战略”框架下印度莫迪政府的非洲政策
- 2023年
-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 徐国庆
- 中国对非援助再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非援助起,不断拓宽对非援助领域,丰富合作内容。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方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围绕中非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推出强化援非力度的新措施,促使其惠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此举不仅契合了非洲的发展需求,使非洲人民得到实在的利益,还强化了中非经贸合作,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援非历程不但彰显了中国对非援助原则、理念的连续性,而且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上的务实和创新精神。相比而言,中国更注重履行对非援助承诺,强调与非洲在第三世界身份上的认同,重视正确义利观,支持非洲独立自主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讲,中国对非援助的实践,适应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经济建设、扩大国际空间、适应全球化等利益需求。今后,中国应努力完善对非援助合作机制,创建对非援助成效评估体系,本着"非洲主导"原则,强化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对非援助领域合作,助推中非合作领域的均衡发展,并以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同其他国家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一道,加强涉非援助领域协调与合作。
- 徐国庆
- 关键词:援助南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