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健旭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八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数学
  • 3篇中考
  • 3篇设而不求
  • 3篇教学
  • 2篇代数
  • 2篇代数问题
  • 2篇多解
  • 2篇正三角形
  • 2篇中考题
  • 2篇数学教学
  • 2篇求法
  • 2篇未知量
  • 2篇考题
  • 2篇ABC
  • 2篇初中数学
  • 1篇旋转角
  • 1篇学案
  • 1篇一次方程组
  • 1篇应用题
  • 1篇勇于

机构

  • 12篇湖州市第八中...

作者

  • 12篇徐健旭

传媒

  • 4篇数学教学
  • 2篇初中数学教与...
  • 2篇中学数学(初...
  • 1篇中学生数学(...
  • 1篇数理天地(初...
  • 1篇中学数学教学...
  • 1篇数理化学习

年份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探线段旋转扫过的图形面积——兼谈一个基本图形的解构
2014年
《初中数学教与学》曾刊登张国华老师《线段旋转所扫过的图形面积》一文,读后颇受启发.本文对于旋转中心O不在线段AB上,并且旋转角α为0°〈α〈2β与360°-2β〈α〈360°的情况进行再探讨,给出初中生也能理解的方法,并谈谈对一个基本图形的解构启示,以供读者参考.
徐健旭
关键词:图形面积旋转角线段解构初中数学
设而不求法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2014年
“设而不求法”亦称“增设辅助未知量法”或“设参法”.解题时通常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然后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此法不仅广泛运用于代数问题中,而且在几何问题中也有应用.下面举例说明设而不求法在解有关三角形的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徐健旭
关键词:求法代数问题未知量辅助元
一道填空题的多解探究
2012年
题目:(2012湖州)如图1,将正△ABC分割成m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1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
徐健旭
关键词:填空题多解正三角形ABC
一道中考题引出的一个基本图形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1.题目描述(2011年盐城市中考试题)如图1,等腰直角△ABC和 O如图放置,已知AB=BC=1,么ABC=90°, O的半径为1,圆心(二)与直线AB的距离为5.现△AB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ABC的边长4B、BC又以每秒0.5个单位沿BA、BC方向增大.
徐健旭
关键词:中考ABC
例谈极限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渗透被引量:1
2013年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笔者受此启发,觉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并不缺少极限思想,所缺少的正是对极限思想方法的发掘.本文整理了笔者的几则教学案例,并结合近年来中考题对极限思想在初中教学的渗透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徐健旭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案例发现美中考题
一道二次函数应用题引发的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1.题目描述 浙教版九上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有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三角形纸板,若要从中剪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纸板,应怎样剪?最大面积为多少?
徐健旭
关键词:二次函数应用题最大面积数学教材正三角形
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说起——列表尝试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探讨
2014年
一、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笔者所在校地处城乡交界,大部分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学习习惯和学习层次差异很大,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用尝试检验法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够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教材教法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前承"二元一次方程",后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教学地位看,有承前启后之用.
徐健旭
关键词: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探讨尝试法公开课七年级下册
善于揪错积极纠错勇于究错——从一道错题引发的意外讲评课说起被引量:2
2014年
1.题目呈现(2011年湛江市中考试题)如图1,在直角AABC中,∠C=90°,点D是AC的中点,且∠A+∠CDB=90°,过点A、D作⊙D,使圆心O在AB上,⊙O与AB交于点E.
徐健旭
关键词:讲评课错题纠错中考试题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对“二次根式的应用”一课教学设计的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一、案例描述1.案例背景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建立有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进行有效练习是当前数学教学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浙教版新教材自2003年实施至今已进入到第11年,目前的初中数学教材采用新浙教版,使用至今已是第8年,笔者有幸从教了第二轮,并通过第二次执教八年级下册1.3.3“二次根式的应用”一课对例题的取舍进行了再认识.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但大多数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仍感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渗透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另外,距离学习勾股定理已有较长的时间,学生容易遗忘,需要引导、回顾.
徐健旭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二次根式有效课堂
例谈设而不求法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
2014年
“设而不求法”俗称“增设辅助未知量法”或“设参法”,解题时通常先设辅助元,再利用其与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建立方程或代数式后将未知数消去或代换以解决问题.此法不仅广泛存在于代数问题中,而且在几何问题中有时也借助设参,
徐健旭
关键词:求法代数问题未知量再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