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忠

作品数:78 被引量:37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哲学宗教
  • 28篇政治法律
  • 11篇经济管理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2篇主义
  • 19篇毛泽东
  • 13篇社会主义
  • 12篇哲学
  • 11篇政治
  • 11篇人权
  • 10篇马克思主义哲...
  • 8篇社会
  • 6篇宣言
  • 6篇政治文明
  • 6篇人民公社
  • 6篇乡村
  • 6篇公社
  • 6篇共产党
  • 5篇新中国
  • 5篇学科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人民
  • 5篇人权宣言
  • 5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75篇中山大学
  • 14篇广州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轻工职业...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作者

  • 77篇徐俊忠
  • 4篇黄寿松
  • 2篇贺照田
  • 2篇王绍光
  • 2篇文卫勇
  • 2篇林育川
  • 2篇曹锦清
  • 2篇李放春
  • 2篇何浩
  • 2篇老田
  • 2篇刘红卫
  • 1篇王国荣
  • 1篇罗岗
  • 1篇谭同学
  • 1篇郝平
  • 1篇卢晖临
  • 1篇吴铭
  • 1篇彭海红
  • 1篇丁纪平
  • 1篇张银锋

传媒

  • 15篇现代哲学
  • 9篇开放时代
  • 6篇马克思主义与...
  • 5篇哲学研究
  • 5篇学位与研究生...
  • 4篇毛泽东邓小平...
  • 4篇岭南学刊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经济导刊
  • 3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学术界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聚焦于新中国“一五时期”后毛泽东的艰难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在于毛泽东"一五时期"后的持续探索。探讨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条主义为先导,深入思考关于"虚君共和"改革何以必要,关于"企业自主权"如何有效实现,关于"学会以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关于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先进文化等等。内容所及都属后来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探索是对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求解,也是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探索,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资源。
徐俊忠邓琴林
关键词:毛泽东研究
世界人权之争因由探析
1996年
世界人权之争因由探析徐俊忠世界性的人权之争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一些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大打人权棍棒,并且借助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业已形成的人权机制,使人权之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人权这一曾经令人激动不已的理念,正在日益被工具化,即被当作某种政治...
徐俊忠
关键词:人权论《世界人权宣言》《宣言》福利主义人权理论
华南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调查报告被引量:7
2000年
本调查采取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华南地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建议。
王国荣何玉芝胡卓加金正林徐俊忠李建超罗文标邬智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全文增补中
集体经济村庄被引量:24
2015年
第十二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4年11月1日至2日在江南千年古县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原慈溪县县城)慈湖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集体经济村庄"。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仍有少数农村因地制宜,坚持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制度至今。三十多年来,社会舆论对这些集体经济村庄的质疑乃至批评声不绝于耳,却鲜见学界对各地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村庄加以全面检讨与比较研究。我们希望能以当今中国集体经济村庄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市场经济、市场社会环境下的运作机制,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发展趋向,呈现"社会主义"理念在村庄经济制度、村民认知层面的流变,为完整把握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提供一个难得的标本。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王景新彭海红老田潘毅龚云马翀炜张银锋刘民权罗必良张小军曹锦清严海蓉徐俊忠麻国庆何明卢晖临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庄县城
毛泽东“虚君共和”构想的两次实践及其意义的历史检视被引量:6
2011年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曾经在借鉴苏联经验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中央高度集权式的经济管理体制。这个体制虽然伴随着中国取得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功,但它也无法避免地抑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借助苏联批评斯大林所形成的政治氛围,发起了对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批判,提出和广泛地论述了以"虚君共和"为思路,建构中国的纵向权力配置的思想。毛泽东分别在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次推进关于"虚君共和"的实践。虽然,两次实践都有着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次实践却塑造了中国地方与中央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思想与经验,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资源。
徐俊忠郭予填
关键词: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
新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孙中山晚年政治反思的历史意义
2021年
孙中山晚年的政治反思,是他政治思想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他认为,中国革命必须严肃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问题;推进中国革命需要反思"欧美革命思想",并转而学习"俄国革命圣人"列宁的思想;要取得革命成功,就需要建设一个以"主义"为信仰的"革命党",造就以"主义"为灵魂的"党军";革命还要避免欧美"政党政治"的结局,并努力造就一个"好政府",等等。孙中山的这些反思,对于理解其个人的生平和思想不可或缺,也是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创制的新中国政治文明的前置条件。
徐俊忠
关键词:孙中山革命党政党政治
“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被引量:9
2009年
人民公社承载着组织农村工业化之重任,普遍试办社队工业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题中之意。然而1962的政策大调整将其"去工业化"之后,人民公社被归结为一种纯农组织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并由此开始陷入困境而走向终结。
徐俊忠苏晓云
关键词:毛泽东人民公社
农业合作化时期毛泽东农治思想及其历史回响被引量:3
2013年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毛泽东农治思想的重要实践。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通过组织起来获取变人口压力为发展优势;通过组织起来,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条件,进行"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实施文化教育和生产技能教育,促进农村生产力要素的全面优化与提升;通过组织起来,实现农业发展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相互适应等等。这一思想的实践过程交织着与党内不同思路的摩擦。虽然对于实践效果的评价很多元,但其历史影响仍然深远。
徐俊忠
关键词: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工农联盟
关于新中国政治文明与政治类型的思考——兼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位被引量:18
2020年
新中国的政治文明是与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政治文明不同的新的政治文明。它脉接于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国情,不断形成和完善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并为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所充分证明。本文着眼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国"和"治国"的伟大实践,考察新中国政治文明的一系列重要内容的生成、丰富和完善。新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意义,在于形成了一套与西方"政党政治"不同的"人民政治"的制度系统和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和消除自由主义的影响,与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政治",对于中国人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一样重要。基于"人民政治"立场,本文认为共产党之于人民、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在于它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以"政党政治"的概念去界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合适的,也是消极、有害的。
徐俊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政治文明领导党
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
2021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人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并讨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反思性和建构性意义。本文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不深入思考这一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立和建构就有可能会荒腔走板。
徐俊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