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艳

作品数:15 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凋落
  • 9篇凋落叶
  • 7篇土壤
  • 5篇凋落物
  • 5篇凋落物分解
  • 5篇森林溪流
  • 5篇土壤动物
  • 3篇凋落叶分解
  • 3篇岷江上游
  • 3篇溪流
  • 3篇落叶分解
  • 3篇高山草甸
  • 3篇草甸
  • 2篇人工林
  • 2篇桢楠
  • 2篇马尾松
  • 2篇马尾松人工林
  • 2篇木质素降解
  • 2篇截留
  • 2篇季节性冻融

机构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理县林业局

作者

  • 15篇彭艳
  • 15篇杨万勤
  • 15篇吴福忠
  • 8篇李俊
  • 7篇王滨
  • 7篇张川
  • 6篇黄春萍
  • 4篇谭波
  • 2篇张慧玲
  • 2篇廖姝
  • 2篇谭羽
  • 2篇曹瑞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两种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高山草甸冻融季节强烈的冻结作用和频繁的冻融循环可促进凋落叶木质素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严酷环境下仍然活跃的土壤动物是否具有明显的作用尚无定论.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叶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探讨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贡献.结果显示,整个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木质素的降解具有明显的贡献.土壤动物作用的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Cfau)为19.41%(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02%(黑褐苔草凋落叶),总贡献率(Pfau)为32.47%(黄花亚菊凋落叶)和2.33%(黑褐苔草凋落叶).然而不同时期土壤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时期,冻结初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黑褐苔草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3.59%),而融化期最小(-0.27%).与黑褐苔草不同,融化期土壤动物作用于黄花亚菊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率最大(17.59%),而在冻结期最小(-5.12%).土壤动物作用于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率和贡献率均与负积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凋落叶初始质量无显著相关性.可见,高寒草甸土壤动物在严酷的冬季环境下仍然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凋落叶质量,温度及其相关冻融环境的改变对土壤动物作用于木质素降解过程的影响更大.
彭艳杨万勤薛樵李俊王滨谭波吴福忠
关键词:木质素降解凋落物分解季节性冻融土壤动物
长江上游高山森林小溪流磷输出及其汇流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高山森林溪流磷输出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磷输出的主要形式,而且与下游水域环境密切相关,但对此人们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为了解森林溪流磷的最大输出潜力,于2013年8月中旬溪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调查了海拔3600- 3700 m的高山森林18条溪流的磷输出及其从源头到尽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样地内,溪流中总磷储量为8120.1 mg,单位水体面积储量为5.4 mg·m-2,单位水体面积总输出量为150.3 kg· km-2· d-1,单位集水区面积总输出量为0.2 kg·km-2·d-1,集水区潜在年输出总量约为67.7 kg·km-2.溪流中总磷含量维持在检出限0.01-0.6 mg·L-1之间,所有溪流上游总磷含量和储量均明显高于下游;溪流尽头总磷储量仅为源头总储量的29.2%,尽头平均浓度为源头平均浓度的30.9%.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森林溪流具有明显的磷输出特征,但从源头到尽头的汇流过程中,溪流水体能显著降低总磷含量及储量,表现出明显的自净能力,这也是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养分传输纽带的重要体现.
李俊吴福忠杨万勤王滨彭艳张慧玲岳楷
关键词:森林溪流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冬季河流中凋落叶碳、氮和磷元素动态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高山森林河流中凋落叶元素释放动态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森林养分流失的主要过程,并可能与冬季雪被和冻融导致的水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以岷江上游高山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河流中凋落叶碳(C)、氮(N)和磷(P)元素动态特征.康定柳、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C(14.6%-47.7%)、N(22.3%-58.5%)和P(4.8%-20.5%)元素在整个冬季均表现为明显的释放现象,而高山杜鹃凋落叶C(-7.3%)和N(-62.7%)表现为明显的负释放(富集)现象,P(0.7%)表现为微量的释放现象.整体而言,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和P元素在冬季的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整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但康定柳和方枝柏凋落叶N表现为富集—富集—释放模式,方枝柏凋落叶P表现为释放—富集—富集模式.同时,凋落叶C、N和P元素的释放率受河流水温、p H、电导率和C、N、P营养元素等水体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森林河流水环境特征显著影响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动态及其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但影响程度受到凋落叶种类和基质质量的控制.
岳楷杨万勤彭艳张川黄春萍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
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截留及淋溶流失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为理解人工林土壤磷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随降水格局的变化,研究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在旱季早期、旱季末期、雨季早期、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5个关键时期的输入、淋溶输出和截留过程.通过连续采样,分析了水溶性全磷(TDP)、水溶性有机磷(DOP)和溶解性反应磷(DRP).研究结果表明,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对TDP的截留量别为2.65和0.84 kg·hm-2·a-1,土壤TDP淋溶输出量分别为1.10和3.23 kg·hm-2·a-1,其中,截留和淋失的土壤DOP占TDP的84%以上.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的磷截留和淋溶输出过程主要集中于旱季早期、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并且两地土壤DOP和TDP的淋溶输出量及桢楠林土壤DOP和DRP的截留量都随这3个时期呈显著增加趋势,马尾松林土壤DRP的截留量随5个时期呈递减趋势,且雨季早期的土壤DOP的截留量为-0.46 kg·hm-2,表现为净流失.桢楠人工林土壤在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的DRP也表现为净流失.桢楠林土壤DRP的输入量和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输出量与降水量不相关.马尾松林土壤DOP和DRP的输入量、土壤DOP的截留量和土壤DRP的输出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和截留量与对应磷组分的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马尾松林土壤DOP的截留量与DOP的输入量不相关.由此可见,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形式以DOP为主,主要发生在旱季和雨季早期.
王滨吴福忠杨万勤李俊彭艳曹瑞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四川盆地
高山森林溪流冬季不同时期凋落物分解中水溶性氮和磷的动态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为了解高山森林溪流凋落物冬季分解过程中水溶性氮和磷的变化过程,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方枝柏)和灌木(高山杜鹃、康定柳)凋落叶为研究对象,研究冬季不同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溪流、河流、河岸带以及林下凋落叶水溶性氮和磷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冬季的分解,4种凋落物在不同生境下各时期的水溶性氮含量无显著变化.水溶性磷含量除林下外在其他生境均显著降低,表现出河流<溪流<河岸带<林下的规律.高山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磷含量与平均温度、正积温、负积温和流速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氮含量与正积温呈显著正相关,物种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氮和磷的含量.高山森林凋落物冬季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磷更易随河流和溪流等水体的流动而流失,而水溶性氮受冬季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张川杨万勤岳楷黄春萍彭艳吴福忠
关键词:溪流水溶性磷
川西高寒生态系统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冬季凋落叶腐殖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凋落叶在冬季的腐殖化过程是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碳固定的重要阶段,并可能受到严酷冻结环境下仍具有一定活性的土壤动物的影响,但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以川西高山峡谷区海拔3000、3600、4000m的高寒森林和草甸典型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凋落物网袋去除土壤动物的方法,根据凋落叶的自然腐解过程,于2013年11月—2014年4月研究了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深冻期、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腐殖化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对色调系数(Δlog K)和光密度值(E_4/E_6)值的分析,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冬季随着温度的降低土壤动物促进了凋落叶的腐殖化,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动物抑制了凋落叶的腐殖化。深冻期土壤动物对海拔3000m的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冻结前期土壤动物对海拔3600m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海拔4000m的草甸凋落叶腐殖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海拔和时期没有显著影响。冻结初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的腐殖化速率的作用高于深冻期和融化期,腐殖化度在深冻期达到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季变暖可能导致土壤动物抑制凋落物腐殖化,减少凋落物向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谭羽杨万勤廖姝彭艳李俊吴福忠
关键词:腐殖化土壤动物凋落叶
高山草甸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采用微生物磷酸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川西高山草甸代表物种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雪被形成期、雪被稳定期和雪被融化期研究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冬季,土壤动物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总P 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提高了其真菌/细菌比例,减少了黑褐苔草中微生物总PLFA含量、真菌PLFA含量以及细菌PLFA含量,降低了其真菌/细菌比例;(2)在雪被形成期,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但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6:0、16:1ω9c、18:1ω7c的含量.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细菌表征脂肪酸18:1ω7c的含量,但降低了真菌表征脂肪酸18:2ω6,9c的含量.雪被融化期,土壤动物显著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细菌表征脂肪酸16:1ω9c的含量,降低了细菌表征脂肪酸a15:0和微真核生物表征脂肪酸18:3和20:4的含量;(3)土壤动物对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在雪被融化期,增加了黄花亚菊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均匀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增加了黑褐苔草凋落物中微生物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冬季恶劣环境条件下高山草甸土壤动物仍然对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李俊吴福忠杨万勤谭波彭艳王滨常晨晖
关键词:高山草甸土壤动物PLFA凋落物分解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王滨吴福忠杨万勤李俊彭艳曹瑞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
高山森林溪流凋落叶冬季水溶性碳含量动态被引量:10
2016年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碳是高山森林溪流生态系统碳的重要来源,其在溪流中的流动转移不仅会影响下游水质环境,而且其含量动态受冬季季节性雪被形成及消融过程的深刻影响,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根据凋落叶自然分解规律,研究冬季不同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河流、溪流、河岸带以及林下凋落叶水溶性碳以及可溶性组分含量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冬季的分解过程中,冻结初期河流与溪流中凋落叶水溶性碳与可溶性组分含量显著降低,而至冻结期与融化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各时期,林下凋落叶水溶性碳和可溶性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境,表现为从河流、溪流、河岸带至林下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高山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水溶性碳和可溶性组分含量与平均温度、正积温、负积温以及流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样也受到PO3-4和p H等水环境因子的影响.可见,高山森林凋落叶冬季水溶性碳和可溶性组分在分解过程中易随水体的流动而向下游生态系统输出,这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体间的生态联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张川杨万勤岳楷黄春萍彭艳吴福忠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溪流
土壤动物对四川盆地四种树种凋落叶在不同物候时期可溶性碳和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四川盆地4种典型树种[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凋落叶在分解第一年(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不同物候时期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总可溶性氮(TDN)浓度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均表现出DOC浓度降低、TDN浓度升高的趋势。土壤动物显著降低了凋落叶DOC含量而增加了TDN含量,且此现象分别在马尾松和柳杉凋落叶中最为明显。土壤动物对凋落叶中DOC含量的影响在叶衰期更明显,而对TDN含量的影响在秋末落叶期更明显。这些结果说明,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可溶性碳、氮动态,这为认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固持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土壤动物在生长季节降低凋落叶可溶性氮浓度,可能有利于满足植物在生长季节对养分的需求。
廖姝杨万勤彭艳李俊谭羽谭波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动物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氮凋落物分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