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四个维度被引量:3
- 2009年
- 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其外延主要包括隐性课程、文化传统和环境情境三个方面。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学校系统各个环节的重视,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环境、学生和课程之间多重关系的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自身的作用,又发挥要素间的联合效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 彭小兰童建军
- 关键词:隐性教育教师示范学校环境教学场域
- 青年“流行语”变化的文化透视
- 2009年
-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青年“流行语”作为一种灵动的青年文化现象,在青年的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涌动、翻新。青年“流行语”承载着一定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敏锐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青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折射着青年人喜怒哀乐的生存状态,表征着青年的社会文化心态。
- 张广纯彭小兰
- 关键词:文化透视青年人流行语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现象
- 青年“流行语”变化的文化透视被引量:6
- 2008年
- 青年"流行语"与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是一种动态的语言现象。青年"流行语"彰显出青年的社会文化心态,是青年文化符号的表征、青年文化时尚的昭示、青年文化心理的折射,反映着青年文化变迁事实及其未来走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属性。
- 张广纯彭小兰
- 关键词:青年流行语青年文化
- 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
- 2009年
- 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何以可能
隐性教育因其教育目的是隐蔽性与暗示性,与教育对象即学生的道德接受心理相符合,可以规避逆反心理,增进接受效果。隐性教育暗示可以将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起来,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无意识心理,激发人脑接受积极教育信息的潜能。也就是说在无怀疑无对抗无批判的条件下以及自然愉快的情境中施加教育影响,适应了学生独立意识,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而顺利接受和认同教育影响。品德主要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学校影响学生道德成长,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教师能够起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二是学校的道德教育环境,
- 彭小兰童建军
- 关键词:隐性教育视域德育学生道德无意识心理逆反心理教育影响
- 中国大学德育课程发展研究
- 教育是一种规范性、选择性、导向性、价值性的实践活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是联系现实世界的观念、符号系统。德育课程作为观念系统的表达,是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反映,具有实践性、政治性和社会性。德育课程是...
- 彭小兰
- 文献传递
- 网络文化发展的向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网络文化是人类在20世纪所创造的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全球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为前提,以多元和速变为特征的崭新文化形态。从技术变迁视角透视网络文化发展的向度,主要表现为网络文化的主体发展、内容发展、功能发展、价值发展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的内在张力。
- 彭小兰
- 关键词:网络文化功能发展
- 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被引量:37
- 2009年
- 许多先贤与今人都从不同角度对道德教育中隐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有过论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学校面对学生自主性增强和对独立人格的诉求,显性道德教育受到了新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以人为本与回归生活的教育思想逐步由理念走向深层实践,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得以再次凸显。在充分梳理隐性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态的基础上,围绕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重点探讨了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即隐性教育在德育中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与如何生成,分别尝试性回答了隐性教育的理论可能、现实需要与实践形态。
- 彭小兰童建军
- 关键词:德育隐性教育显性教育隐性课程
- 中外德育模式与德育方法创新被引量:1
- 2008年
- 我国德育实行的是"德目主义"的模式,西方国家主要是实行全面主义的德育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文化全球化趋势增强,德育问题也更趋复杂,又发展了混合德育模式。从德目主义到全面主义再到混合德育模式的发展过程,在扬弃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创新的一些路径。
- 彭小兰
- 关键词:德育方法
- 德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在充分梳理隐性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态的基础上,围绕德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生成,重点探讨了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即隐性教育在德育中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分别尝试性回答了隐性教育的理论可能、现实需要与实践形态。
- 彭小兰
- 关键词:德育隐性教育显性教育隐性课程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被引量:8
- 2005年
- 开放的网络信息系统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不少反动有害的信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网络的"双刃剑"效应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在继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因素,更新观念,塑造新形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 彭小兰刘尚毅
-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