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艳

作品数:2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5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文学
  • 9篇文化
  • 6篇音乐
  • 4篇小说
  • 4篇红柯
  • 3篇文化认同
  • 3篇文学创作
  • 3篇文艺
  • 3篇红柯小说
  • 2篇延安文艺
  • 2篇少数民族
  • 2篇思潮
  • 2篇文化建设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研究
  • 2篇文艺工作
  • 2篇文艺工作者
  • 2篇戏剧
  • 2篇小说创作
  • 2篇写作

机构

  • 19篇西安工业大学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27篇张雪艳
  • 3篇李继凯
  • 3篇李春燕
  • 2篇冯希哲
  • 1篇赵润民
  • 1篇孙瑜
  • 1篇吕品

传媒

  • 8篇音乐天地
  • 4篇小说评论
  • 2篇当代戏剧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安时期的音乐理论建设被引量:1
2011年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批评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音乐理论批评也许并不像同时代的某些理论批评(诸如文学批评)那样成果丰硕,但是在百余年的音乐文化建设中,对于音乐创作和音乐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即使在中国民族危亡时刻,音乐的理论建设也同样在积极地进行着。
张雪艳
关键词:音乐理论延安时期音乐批评文学批评中国音乐文化建设
抗战初期延安音乐的发展概貌
2023年
一、抗战初期延安音乐的发展趋向与特点抗战初期延安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始,至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止,这一阶段延安音乐经历了从沉潜积蓄到初步兴盛的过程。延安音乐刚刚起步时,文艺团体少,专业人才匮乏,音乐内容与形式多为就地取材,以陕北民歌为母体的新民歌是当时主要的音乐体裁。
张雪艳
关键词:文艺团体抗战初期陕北民歌中央红军就地取材
精神剥离中的超越平庸——陈忠实文学创作思想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2010年11月20日,"庆祝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暨陈忠实文艺创作思想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小说评论》杂志社和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围绕陈忠实文艺创作思想、《白鹿原》的重读与再评估、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现状和思考等问题展开研讨。
张雪艳冯希哲
关键词:文学创作思想当代文学研究平庸
李有源和《东方红》被引量:1
2012年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植被稀少、风沙频繁、土地贫瘠,千百年来的流水侵蚀,让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墚峁交错,自然环境、生存条件较为恶劣。正是这种自然条件,造就了陕北人勤劳勇敢、乐观豪爽的性格。陕北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点,文化特征体现出包容、开放的特点。陕北人能歌善舞,善于把自己的苦乐和爱憎通过信天游唱出来、跳出来。看到的是荒山秃岭,却唱它"绿个盈盈翠",经历的是艰辛苦难,唱着它"甜个滋滋醉",陕北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陕北人的喜怒哀乐、生死爱恋都包含在陕北民歌之中。
张雪艳
关键词:《东方红》李有源黄土高原自然环境高原气候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延安音乐大众化思潮被引量:1
2013年
延安音乐文化有着明确的方针和指导思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活动方式。1942年至1943年间的延安文艺整风和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发表,为中国新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讲话》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感召下,音乐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响应,陕甘宁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当即决定发动面向边区群众的创作运动和“开展广泛的工农兵群众歌咏运动”。
张雪艳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潮延安文艺整风工农兵音乐活动
从“发现”到认同——当代汉族作家跨族文学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当代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根基的文学表意实践。它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族群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已有文学经验的新的写作方式与审美样态,表达了汉族作家对少数族群文化精神的"发现"与认同,显示了当代文学对人类行为及其文化的观照。这种特殊的文学写作为推动民族间的文化互动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张雪艳李春燕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文化认同人类学
“绝域产生大美”——略谈红柯小说与伊斯兰文化被引量:7
2004年
张雪艳李继凯
关键词:红柯小说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少数民族文化诗性
红柯小说的文化阐释
本文运用了比较文学的“互动认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异质文化与母体文化的互证、互补、互动的关系为依托,探索红柯小说创作与文化资源的关系。笔者将红柯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本意既是对当今最新文学现象的追踪和探讨,又是为多元文化融...
张雪艳
关键词:红柯小说创作文化阐释
文献传递
多维视野下的文本批评——《白鹿原》近期学术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06年
冯希哲张雪艳赵润民
关键词:《白鹿原》家族文化儒家文化黑娃文本批评
民族志视野与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从民族志与文学融合的视野看,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的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前提,以少数族群的历史、现实及地方性知识为描述对象的文化书写。它记录了不同地域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保存了某些即将陨落和消失的部族文化传统,部分真实地描摹和还原了转型期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而成为一种考量民族文化保存和变异的活态文本,具有当代民族志的性质和意义。汉族作家跨族文学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和文化内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和民族文化新格局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张雪艳
关键词:民族志文化书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