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肉毒
  • 15篇肉毒毒素
  • 8篇A型肉毒毒素
  • 4篇神经毒素
  • 4篇生物学
  • 4篇酪酸
  • 4篇酪酸梭菌
  • 3篇毒素类
  • 3篇中毒
  • 3篇肉毒梭菌
  • 3篇肉毒中毒
  • 3篇梭菌
  • 3篇体外
  • 3篇活性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毒素治疗
  • 2篇胰蛋白酶
  • 2篇肉毒毒素治疗
  • 2篇肉毒神经毒素

机构

  • 15篇兰州生物制品...
  • 10篇兰州生物制品...
  • 2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新药临...

作者

  • 26篇张雪平
  • 10篇何星
  • 9篇李小娟
  • 7篇王荫椿
  • 4篇薛峰
  • 4篇孟筱琦
  • 4篇张若晖
  • 3篇陆俭
  • 3篇周易
  • 3篇苏娟
  • 2篇田盛举
  • 2篇苗承辉
  • 2篇宋焱峰
  • 2篇梁琪
  • 2篇王云天
  • 2篇侯一平
  • 2篇叶婷
  • 1篇赵雅静
  • 1篇王成怀
  • 1篇邝欣

传媒

  • 12篇微生物学免疫...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及质量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对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for injection,商品名衡力,出口商品名BTXA)制品中的活性药用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性质及2009~2011年生产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原液的比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BTXA收获物样品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毒素复合体各组分;采用血凝试验、HPLC法、SDS-PAGE、等点聚焦电泳及N-末端氨基酸测序等方法分析A型肉毒毒素复合体及其各组分的性质;统计2009~2011年连续生产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原液的比活性数据,分析连续生产的工艺稳定性和质量重现性。结果 BTXA收获物样品在碱性条件下可被解离,解离出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 000,无血凝效价;BTXA的API为完整的单体,纯度均在99.5%以上;复合物和神经毒素的等电点分别为4.97、4.91,N-末端氨基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本一致;在连续3年的生产过程中,原液比活性平均为3.0×107LD50/mg蛋白,BTXA成品中API载量约为5 ng/瓶。结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活性成分是特异的复合体结构,可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出A型肉毒神经毒素;BTXA原液的比活性在连续3年的生产中持续稳定,具备很好的连续性,为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何星苗承辉李小娟王云天梁琪张雪平王荫椿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复合体神经毒素类
E型肉毒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7年
E型肉毒毒素不同于A型肉毒毒素及具有蛋白分解性的B、F型肉毒毒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就E型肉毒毒素的结构、激活及作用机制、E型肉毒毒素的精制特点、基因结构及酪酸梭菌产生E型肉毒毒素的机制探讨等四个方面予以了介绍。
张雪平
关键词:肉毒素分子生物学
A型肉毒神经毒素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为A型肉毒神经毒素制品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DS-PAGE、HPLC测定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纯度;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其在非还原条件及还原条件下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对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NCBI blast数据库中A型肉毒梭菌Hall株的氨基酸序列作比对,确证其各组分的成分;对A型肉毒毒素复合物及A型肉毒神经毒素进行口服毒性分析,并对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和其半成品进行生物学稳定性研究。结果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99.00%;非还原条件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2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ALNDLQINVN,为完整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还原条件下,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ALNDLQINVN的重链和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1 000、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PFVNKQFNYK的轻链组成;等电点为4.91;口服A型肉毒神经毒素的小鼠LD50为1.50×107U/kg,是其复合物的7.9倍;3批A型肉毒神经毒素原液在2~8℃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平均比活性为2.13×108U/mg,是其复合物的7.1倍;3批半成品在18~26℃放置28 d生物学活性无下降。结论 A型肉毒神经毒素纯度较高,非还原条件下为单链,还原条件下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原液及其半成品的生物学稳定性较好。
李小娟张若晖苗承辉苏娟何星崔保峰张雪平
关键词: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
A型肉毒毒素抑制Methoxamine和电场刺激引发主动脉肌条的收缩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type A,BTX-A)对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剂Methox-amine(MOA)和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EFS)引发主动脉肌条收缩的作用。方法:在95%O2和5%CO2条件下,将不同条件处理的兔腹主动脉0.5cm×3.0cm螺旋形肌条悬挂于37℃Krebs液的浴槽内,记录收缩张力变化。MOA组:MOA5μmol/L引发收缩30min后分别加入Krebs液(对照,n=10)、BTX-A50(n=10)或100U/mL(n=10),30min后再加入MOA5μmol/L。EFS组:EFS50Hz,80V,1ms,60s持续性引发肌条收缩30min后分别加入Krebs液(对照,n=10)或BTX-A50U/mL(n=10),30min后再加入MOA5μmol/L。结果:BTX-A50、100U/mL分别导致MOA诱发的肌条收缩张力下降80%(P<0.01)和95%(P<0.01),再加入MOA引发BTX-A干预过肌条的收缩力仅为对照组的35%(P<0.01)和3%(P<0.01),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BTX-A50U/mL导致EFS诱发的肌条收缩张力下降94%(P<0.01),后续加入MOA引发BTX-A处理过的肌条,收缩力下降为对照组的10%(P<0.01)。结论: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剂MOA和EFS引发兔主动脉肌条收缩,BTX-A抑制MOA和EFS引发动脉平滑肌收缩作用机理与抑制NA的释放和其受体有关。
宗晓健宋焱峰张雪平侯一平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主动脉电场刺激去甲肾上腺素
肉毒毒素生物学活性及肉毒中毒病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9年
肉毒毒素生物学活性的检测和肉毒中毒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迅速,对食品检验、肉毒中毒实验室诊断、生物反恐和肉毒毒素制品的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肉毒毒素生物学活性及肉毒中毒病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雪平王荫椿
关键词:肉毒毒素生物学活性肉毒中毒
30起肉毒中毒救治案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中国肉毒中毒早已存在,但直到1958年才为北京医学院教授吴朝仁在新疆查布查尔县证实。至今,中国有19个省、市和自治区报道了肉毒中毒病例,3个省报道了可疑病例。肉毒中毒虽非常见病,但每年全国总有数起发生,特别在新疆等西北一些省、市和自治区。笔者通过30起227例肉毒中毒救治案例分析,阐明肉毒中毒的实验诊断、治疗措施及其效果,以期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知及防治技能。
张雪平何星李小娟王荫椿
关键词:肉毒中毒案例分析中毒救治中毒病例可疑病例
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霍乱弧菌的拮抗试验被引量:19
2000年
了解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单独及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LCL166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分别与霍乱弧菌O1、O139单独和混合培养,定时对霍乱弧菌计数,并对菌数的对数进行在检验。两株菌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抑制效果基本相同,单独和混合培养时对霍乱弧菌的拮抗作用主要由酪酸梭菌引起,酪酸梭菌具有抑制霍乱弧菌的作用。
陆俭张雪平孟筱琦
关键词:酪酸梭菌霍乱弧菌拮抗作用
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肢痉挛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脑瘫、脑卒中、颅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均可出现肌肉痉挛,给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毒力极强的嗜神经生物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一些临床专家利用肉毒毒素(主要为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的这种生物活性,来治疗肢体肌肉痉挛,已成为相关医学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吕翠翠张雪平
关键词:上肢痉挛肉毒毒素
酪酸梭菌与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体外生物拮抗作用被引量:38
2001年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对某些肠道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单株菌及两株菌混合后分别与几株肠道致病菌混合接种于 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 ,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肠道致病菌的菌数。结果 :经混合培养后肠道致病菌的菌数明显下降。结论 :酪酸梭菌 L CL16 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 L CL172株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几株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张雪平陆俭傅思武肖在滢罗武英孟筱琦
关键词:酪酸梭菌肠道致病菌
肉毒毒素体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强毒性和高致死性,在世界范围内,肉毒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病情严重者一般2-3d即可死亡。肉毒毒素产品所用的体内检测方法(小鼠生物法)的结果变异系数大,不利于肉毒毒素产品含量的标准化控制。因而,建立准确且灵敏度高的肉毒毒素体外检测方法,在临床治疗及制品的质量控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常用的肉毒毒素体外检测方法作一阐述。
叶婷张雪平
关键词:肉毒毒素体外检测细胞学检测质谱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