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载高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心脏
  • 31篇手术
  • 22篇动脉
  • 20篇外科
  • 16篇心脏病
  • 16篇先天性
  • 15篇先天性心脏
  • 15篇先天性心脏病
  • 14篇先天
  • 9篇心脏外科
  • 9篇外科手术
  • 9篇外科治疗
  • 9篇冠状
  • 8篇心脏移植
  • 8篇缺血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冠状动脉
  • 7篇肺动脉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机构

  • 5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72篇张载高
  • 42篇贝亚军
  • 42篇解水本
  • 28篇赵哲
  • 21篇李寒
  • 21篇姜相伟
  • 16篇胡尔滨
  • 13篇刘欲团
  • 12篇姜湘伟
  • 12篇迟海涛
  • 10篇贾群
  • 9篇褚衍林
  • 7篇肖颖彬
  • 6篇薛志强
  • 5篇闵家新
  • 5篇王津
  • 4篇潘绪
  • 4篇陈林
  • 3篇杨杰
  • 3篇陈建明

传媒

  • 23篇海军总医院学...
  • 6篇中国体外循环...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重庆医药
  • 2篇北京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8
  • 2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供心冷缺血保存时间较长的体外循环管理
2006年
目的 总结3例较长时间供心缺血[367~542(465)min]的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例二次手术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另2例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g/L),50~83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再灌注冷UW液,并放置于UW液中低温保存。结果 3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供心冷保存时间较长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姜相伟张载高贝亚军解水本贾群薛志强赵哲李寒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移植
含二氮嗪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线粒体内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加入停搏液内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取离体心脏;A组取正常心肌,其余制备离体工作心脏灌注模型;B组停灌30min,复灌60min;其余三组分别灌注不同的停搏液,C组灌注停搏液,D组灌注含二氮嗪的停搏液,E组灌注含二氮嗪停搏液之前10min给予格列苯脲,各组复灌30min后进行工作模式心脏灌注,监测心率、左室收缩峰压和舒张末压。实验终了取心肌,提取线粒体,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线粒体H+-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H+-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P<0.05);而二氮嗪处理组相应指标显著改善(P<0.01)。结论含二氮嗪停搏液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能量代谢恢复。
李寒张载高范士志陈建明蒋耀光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氧化酶二氮嗪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
2008年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体会。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11例,其中10例采用双向Glenn术。10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末梢饱和度由0.73±0.15上升至0.91±0.23,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李寒贝亚军张载高姜相伟解水本赵哲迟海涛
关键词:右心旁路手术双向GLENN术三尖瓣闭锁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动物实验
2006年
目的熟悉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的建立和房间隔缺损的修补过程。方法10条狗,股动、静脉插管,胸腔镜下完成上、下腔静脉套带阻断、灌注针的插入以及人为房间隔缺损的修补。结果通过练习熟悉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过程及相互间的配合。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难点在于体外循环的建立,动物实验为向临床过渡打下基础。
解水本张载高姜相伟胡尔滨赵哲
关键词:全胸腔镜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灌注的临床探讨
2002年
目的 探讨肺动脉灌注对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对 1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压为 110~ 133 6 0~ 78mmHg ,平均 82~ 10 0mmHg) ,术中用含抑肽酶等药物的肺保护液 ,进行肺动脉灌注。结果  11例病人中死亡 1例 ,余术后恢复良好 ,顺利出院。结论 肺动脉灌注进行肺保护为临床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贝亚军刘迎龙张载高解水本姜相伟王强王津胡尔滨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肺保护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
胸壁小切口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2006年
目的 探讨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胸壁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疾患115例临床资料。2001年9月~2004年10月,完成108例经右胸小切口手术,智能机械臂辅助完成手术5例,经右胸小切口伞堵房间隔缺损手术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0.9%),术后肺不张3例(2.6%),脑梗死2例(1.7%)。术后随访82例,时间6~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右胸小切口是矫治心脏畸形较佳的手术途径,创伤小,出血少,关胸快。
贝亚军张载高解水本胡尔滨姜相伟赵哲
关键词:胸壁小切口心脏外科
右侧开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本组 32例 ,右侧腋下小切口 2 3例 ,右前侧切口 9例。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修补 13(干下型 3例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 1例 ,右室双腔心矫正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及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各 1例。其中 ,不停跳下进行术修补 1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6± 8)min ;术后 6~ 10d出院。结论对需采用右侧房、室切口途径的儿童有选择地行右侧开胸切口能获良好手术显露 ,完成心内畸形修复并不困难 ,且能达到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外观美的目的 ,其为一可选择的手术途径。
张载高贝亚军解水本赵哲胡尔滨贾群王津姜湘伟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
Foley导管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Foley导管常用于泌尿系统导尿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 ,Foley导管因其特有的构造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可应用于手术或外伤所致的房、室壁或大血管损伤的急救 ;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中控制术野出血 ,维持术野清晰 ;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功能测定 ;主动脉阻断及逆行心肌灌注等。将Foley导管应用于心脏外科 ,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完成手术 ,但应该注意导管型号的选择。
胡尔滨张载高
关键词:心脏外科
机器臂辅助胸腔镜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
2006年
张载高解水本胡尔滨贝亚军赵哲贾群姜湘伟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心血管外科手术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治研究进展
2003年
张载高薛佩军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流行病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