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 作品数:52 被引量:4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是各大高校的共识。“线性代数”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各高校考研数学的必考科目。因此,在“线性代数”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结合“线性代数”的课程思政实践,提出了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的四大步骤,挖掘出部分章节课程思政元素,并提供了课程思政案例,为“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学元素,也为其他大学数学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王俊美李仁所张超
- 关键词:线性代数
- 基于大数据的西藏荒漠化治理植物优选与验证被引量:8
- 2020年
- 植物种植作为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关系到荒漠化区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植物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项目前期已建成荒漠生态治理大数据平台并实现中国主要荒漠化区域生态信息全方位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植物优选研究与试验验证。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荒漠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植物进行类别划分,初步筛选适应该地区气象条件的植物;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决策方法从土壤、地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其他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优化初选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西藏地区荒漠化治理植物的选择,经大数据挖掘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核桃、黑果枸杞、盐生草和花花柴等适宜植物;进一步优化分析得出,核桃具有经济效益高、耐储运、前期投入相对较少等优势,是该区域荒漠化治理中生态适应性与综合效益俱佳的植物。优选结果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的荒漠化治理中得到了验证,目前核桃长势良好,预期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基于大数据进行荒漠治理植物的优选可为荒漠化区域科学规划及高效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 柳平增王雪宋成宝张超奥宝平吕涛张立欣
- 关键词:植物聚类分析大数据荒漠化治理生态适应性
- 苯氧羧酸类农药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构建了高岭石铝氧八面体层表面模型Al13O48H57和硅氧四面体层表面模型Si13O37H22,采用B3LYP/6-31G(d,p)方法,对其与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二氯苯氧丙酸(2,4-DP)、2,4-二氯苯氧丁酸(2,4-DB)、2-甲基-4-氯苯氧乙酸(MCPA)、2-甲基-4-氯苯氧丙酸(MCPP)和2-甲基-4-氯苯氧丁酸(MCPB)等苯氧羧酸类农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吸附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优化的几何构型、结构参数、吸附能及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八面体层表面的中心原子(OH2,OH3及OH11)与四面体层表面的中心原子(O2,O3及O11)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吸附活性.相较于侧链为乙酸基的分子,含有丙酸基或丁酸基的分子因带有更多的吸附位点而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研究发现MCPP的吸附性高于MCPA.结合2,4-D的吸附性高于MCPA的结论,可以推断2,4-D与MCPA更倾向于吸附在高岭石的硅氧层表面.因此在农药施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分子的活性及其与高岭石表面的作用强弱,确保淋洗对去除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可行性.
- 汪靓张超钟明静钱萍
- 关键词:农药残留
- 基于WOA-BP组合模型的芦笋价格预测研究
- 2025年
- 芦笋作为一种高价值蔬菜,价格走势预测对于市场分析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芦笋价格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价格预测精度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相结合的组合模型。研究中,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影响因素进行特征降维,随后将主成分分析后的多维特征集和经过数据融合的一维特征集分别输入优化前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输入下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WOA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在预测效果上显著提升。具体而言,WOA-BP组合模型相较于传统的BP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MSE)上提高了2.431,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2.55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提高了5.606,决定系数(R^(2))提升了0.131。此外,WOA-BP-fusion模型与BP-fusion模型相比,RMSE提高了1.926,MAE提高了1.638,MAPE提高了5.539,R^(2)提高了0.101。结果表明,WOA-BP组合模型在进行数据融合后,能够更有效地捕捉输入特征与芦笋价格序列之间的关系,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WOA优化算法不仅提升了BP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在数据融合过程中显著增强了模型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能力。
- 杨洁王俊美张超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多源数据融合
- 1,3-二氯丙烯与氯化苦混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恢复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明确1,3-二氯丙烯与氯化苦混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4种剂量熏蒸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混剂熏蒸土壤后,低剂量(25.78 mg/kg)对放线菌表现为"抑制—恢复"趋势,中高剂量(128.91 mg/kg,257.81 mg/kg和1289.06 mg/kg)表现为"抑制—激活"趋势,在试验后期(第112天)激活率为125.36%;细菌与放线菌表现的趋势相似,但是细菌出现激活的时间(第49天)较放线菌(第14天)的晚,且中高剂量在试验后期(第112天)接近对照水平;而对镰刀菌、疫霉菌及可培养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低剂量下镰刀菌、疫霉菌在第49天和可培养真菌在第28天恢复至对照水平,高剂量处理(1289.06 mg/kg)对其则表现出"抑制—激活"的趋势,并且在试验末期(第112天)激活趋势依然明显,激活率分别为99.19%、51.54%和225.64%。
- 张超张鑫卜东欣毕亚玲王茂云王金信
- 关键词:氯化苦土壤微生物疫霉菌镰刀菌
- 新冠肺炎疫情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研究
- 2021年
- 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马铃薯市场批发价格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2020年的马铃薯价格波动与2010年至2020年的历年价格波动,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2020年1月至12月的马铃薯价格进行预测,将2020年马铃薯的真实价格,预测价格,2019年同期季度价格和月度价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马铃薯价格短期内产生了较大波动,政府的调控政策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更好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进入后疫情时代形势下,维持马铃薯市场稳定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 吴明越刘莲莲王俊美李晨阳刘继林张超
- 关键词:ARIMA模型
- 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8
- 2011年
- 【目的】阐明不同类型甘薯块根淀粉粒粒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方法】选用6个淀粉型品种、5个食用型品种和1个兼用型品种,研究块根中淀粉粒的体积和数目分布、淀粉粒体积和数目分布与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薯块根含有小(粒径<3.36μm)、中(粒径3.36—19.76μm)和大(粒径>19.76μm)3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范围为0.39—55.14μm。淀粉粒体积和数目都表现为双峰分布,低谷粒径均为3.36μm;其中,粒径<3.36μm的淀粉粒体积占总体积的9.8%—18.5%,而粒径<3.36μm的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目的97.7%—99.1%。与淀粉型品种相比,食用型品种粒径<3.36μm的淀粉粒所占体积百分比和粒径<1.00μm的淀粉粒所占数目百分比较高。块根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支/直链淀粉比率与小型和中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小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而淀粉型甘薯块根中大型淀粉粒所占比例较高。
- 史春余姚海兰张立明柳洪鹃张超刘桂玲
- 关键词:甘薯块根淀粉粒度分布
- 施钾时期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0年
- 以鲁薯8号为材料,在相同施钾量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施钾对甘薯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或封垄期追施钾肥有利于甘薯基部茎节发育和分枝、提高单薯质量和大薯比例,显著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全部钾肥基施增产11.93%,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增产10.53%,全部钾肥在封垄期追施增产9.07%。高峰期追施钾肥可以提高后期叶绿素含量和中薯比例,但是产量增幅变小、干率下降。综合考虑钾肥产块根的效率、以及施肥的方便性,以全部钾肥基施为宜。
- 姚海兰张立明史春余张超柳洪鹃张海峰
- 关键词:甘薯施钾时期
-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9年
-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高。与施用等量无机养分处理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肥料能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根茎产量提高9.17%。
- 李作梅刘兰兰史春余陈晓光张超姚海兰
- 关键词:腐植酸肥料土壤脲酶生姜氮素吸收量
-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明确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对其赤霉酸敏感性及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342-9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矮秆性状受一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从2 606对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98和Xgwm508,利用F2分离群体计算出它们与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 cM和8.1 cM。
- 张明吴瑕张一铎张超牛祖彪崔淑佳杨秋平王洪刚
-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