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国内外旅游眼动研究述评
- 2022年
- 眼动技术作为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对国内外102篇旅游眼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眼动追踪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法,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旅游眼动应用的对象相对宏观且集中,近年来以旅游景观、旅游地图、旅游广告为热点;国外研究对象相对微观且分散,更注重研究的实用性。理论基础主要集中于心理学与人文地理学,2020年起出现旅游学科理论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成果,反映了旅游研究视野的拓展。旅游眼动技术以光学和电磁感应为理论基础,眼动指标多元,但热点图一般不可或缺。这些特征符合眼动技术初期研究的一般规律。
- 刘卉秦兆祥张薇
- 呼和浩特市城市居民出游行为规律及地域差异研究
-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中各要素都与旅游者相关,并围绕旅游者展开。旅游行为是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标志,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了解旅游者出游行为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旅游者行为是旅...
- 张薇
- 关键词:出游行为
- 文献传递
- 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热点与展望被引量:3
- 2022年
- 地方感研究是人地关系调整过程中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关键领域。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厘清该话题的研究脉络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研究发现:(1)国内旅游地方感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呈“上升-稳定”趋势,大致形成了理论导入(2007—2010年)、议题扩展(2011—2015年)、本土创新(2016—2020年)3个阶段。(2)旅游地方感研究视野与内容越来越多元、丰富,研究热点较集中于地方感理论探讨、不同主体地方感特征、不同类型旅游地地方感构建、地方感实践价值等。(3)旅游地方感研究总体上从本体、主体、客体3方面展开;旅游地方感理论、旅游者与居民地方感构建、地方感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地方感的实践意义等内容在关键词共现、高频及高中心性方面表现突出,呈现出从理论导入走向理论建构、从议题集中走向视野多元、从学术关注走向多元关注等热点演进脉络;当前旅游地方感研究聚焦于新时代人地关系演化所引发的行为和情感的变化。(4)未来旅游地方感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和新时代战略,重视旅游地方感研究的理论创新,拓展旅游地方感研究的范畴内容,加强旅游地方感研究的方法融合,扩大旅游地方感研究的地域代表性,构建体现中国本土特色的旅游地方感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 蔡智莉秦兆祥张薇刘卉
- 关键词:知识图谱
- 呼和浩特市不同来源地蒙古族移民的居住融合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在民族工作新思想引领下,族际居住融合成为“互嵌型社区”直观且关键的空间表现形式。然而,当前相关探索存在群体同质化的认知论误区,由此本文结合社会表征理论,尝试探究族群内部的异质性。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获取原始资料,利用多群组SEM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来源地蒙古族居民居住融合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辐射区移民的融合意愿最高,科尔沁农牧混合区移民的融合意愿次之,而锡林郭勒牧业区移民的意愿相对偏低,但并未出现显著的分异状况;(2)社会经济地位、文化适应、文化留存和住房偏好等因素对不同来源地蒙古族移民居住融合的影响路径、影响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 张薇杨永春秦兆祥史坤博
- 民族地区红色旅游的价值内化与认同凝聚: 表征、过程与机理被引量:6
- 2021年
- 红色旅游是一种带有国家意志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德育方式,并参与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内化与认同凝聚成为实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目的的重要内化过程机制。文章以内蒙古10个国家AA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为对象,采用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探究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词频表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五个认同”凝聚的表征和过程机理。研究表明,旅游者对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景区的属性认知较为清晰,能够将民族地区革命事业置于整个中华民族视阈下审视并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贡献;通过红色旅游的价值内化,旅游者凝聚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进而润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民族地区红色旅游景区能够触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内化为积极的价值观,并使之产生对民族地区革命贡献和建设成就的认同,进而促推“五个认同”的凝聚,升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王悦秦兆祥张薇谭慕华
- 关键词:民族地区红色旅游
- 呼和浩特族际居住互嵌的作用机制与相关启示
- 2023年
- 本文以呼和浩特为案例地,探讨族际居住互嵌的内在机理与相关启示。明代至今,呼和浩特族际居住互嵌经历了从空间极化、局部互嵌至全域互嵌的发展阶段。这种良性发展的作用机制来源于文化认同、社会分层和政策环境的相互协同。族际文化交融是推动居住互嵌的核心要素,国家政策保障了族际间的平衡发展,社会分层则提升了居民支付能力和居住机会选择能力。
- 张薇蔡敏
- 内蒙古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田野调查报告
- 2024年
- 内蒙古的准格尔地毯制作技艺,可上溯至一个世纪之前。作为中国北疆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尤其是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与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手工技艺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准格尔地毯自己独特的植物染色技艺。随着工业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纺织技术的进步,植物染色的市场需求萎缩,这项非遗技艺面临着市场萎缩、发展缓慢、传承人急剧减少等挑战。基于此,对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的发展历史、传承现状、工艺流程及弘扬保护等内容进行调研与研究,对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而言,可谓大有裨益,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让这项传统技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呼斯乐张薇
- 9-15岁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和身体形态及运动能力的关联研究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常住蒙古族人口约为421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64.8%。现有蒙古族中小学生约61万人,为开展蒙古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青少年学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
- 白蓉张薇德力格尔
- 关键词:月经初潮蒙古族生长发育身体形态
- 文献传递
- 时空叙事视角下红歌歌词的多维解读与价值内化机理
- 2023年
- 红色歌曲记录了特定时空的家国故事,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构建集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的宏大叙事。基于人文主义认识论,借助NVivo11软件,采用扎根理论、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及LDA模型从时空叙事视角分析歌词文本的维度结构及其价值内化机理。结果表明:1)红歌歌词文本可分为时间、空间、记忆和精神4个维度,其中时间和空间是显性维度,而记忆和精神则是时空中的隐喻维度,呈现时空表现隐喻至时空表征的关联路径。2)红歌的价值内化体现为受众对多维度信息的接收、比对、叠加、重构、升华等系列过程,从而构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和意识。3)红歌歌词的价值内化机理是政治话语、文化基因和现代性作用于媒介、教育、主体和社会等因素上的连锁反应。
- 张薇王悦秦兆祥杨永春
- 关键词:时空叙事红歌
- 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游客景观视觉感知及其情感体验——以呼和浩特市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旅游流动语境下,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已演化为具有多重意义的文化复合体,是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场域。游客多元文化景观感知对历史文化街区情感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以呼和浩特市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依托眼动实验和访谈文本材料,运用扎根理论、TF-IDF算法,探索游客“认知-情感-行为”的心理变化机制。研究发现:游客对大召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感知分为建筑景观、艺术景观、生活景观、人像景观、公共景观5种类型,其中,建筑景观和艺术景观是被试者眼动凝视的焦点;游客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情感体验呈现出“正”“负”交织的复杂态势,但正向情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大召寺、塞上老街、通顺大巷和阿拉坦汗广场是游客视觉凝视与情感表达的双核心区;游客对景观的视觉凝视与情感体验遵循“视觉-情感-行为”逻辑框架,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旅游体验意义建构。结论拓宽了人地情感研究的方法边界,并为城市情感空间的认知、生产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 秦兆祥谭慕华张薇王悦
- 关键词:情感体验眼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