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66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电生理
  • 8篇震颤
  • 8篇肌电
  • 5篇电图
  • 5篇神经传导
  • 5篇帕金森
  • 5篇周围神经
  • 5篇综合征
  • 5篇肌电图
  • 5篇肌萎缩
  • 5篇肌萎缩侧索硬...
  • 5篇侧索硬化
  • 4篇电生理研究
  • 4篇动脉
  • 4篇胰腺
  • 4篇神经病
  • 4篇瞬目
  • 4篇瞬目反射
  • 4篇抗氧化
  • 4篇成像

机构

  • 4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飞利浦(中国...
  • 1篇国家能源投资...

作者

  • 66篇张磊
  • 33篇潘华
  • 28篇翦凡
  • 26篇陈娜
  • 20篇张在强
  • 19篇王颖
  • 15篇杨硕
  • 7篇杨昭徐
  • 5篇黄沛力
  • 5篇吴青
  • 4篇冯高谦
  • 3篇王化冰
  • 3篇丁则昱
  • 3篇王拥军
  • 3篇孙异临
  • 3篇崔培林
  • 3篇张勇
  • 2篇赵性泉
  • 2篇顾卫彬
  • 2篇张淑华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15北京...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卫生研究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0
  • 2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及相关参数在偏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各参数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评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对22例HFS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检测。该方法以下颌缘支刺激、针电极颏肌记录,同时获取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AMP或M波)及F波。比较HFS组与健康对照组F波及相关参数的差异,并探讨HFS组F波参数与痉挛程度评分(Cohen Grading)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时程及F波与M波的波幅比(ration of F-wave amplitude and M-wave amplitude,F/M)左右两侧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F波最小潜伏期(minimal latency of Fwave,Fmin)及平均潜伏期(mean latency of F-wave,Fmean)与头围呈正相关(Fmin r=0.449,P=0.013;Fmean r=0.391,P=0.033),但未发现其与年龄或身高相关。HFS组痉挛侧的F波平均时程(duration of F-wave,Fdura)较非痉挛侧(13.1 ms vs.9.5 ms,P<0.01)及健康对照组(13.1 ms vs.9.7 ms,P<0.001)延长,痉挛侧F/M较非痉挛侧(6.9%vs.3.8%,P<0.001)及健康对照组(6.9%vs.3.7%,P<0.001)增加。痉挛侧F/M与Cohen评分呈正相关(r=0.538,P=0.001)。结论运用针电极可在颏肌记录到清晰的面神经F波,在HFS患者中可见痉挛侧延长的Fdura和增高的F/M,F/M可为临床评价HFS患者痉挛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陈琳潘华张磊陈娜翦凡王颖杨硕王恒恒张在强
关键词:面神经F波偏侧面肌痉挛
惊心动魄!与死神争夺生命---记抢救一例“熊猫血型”肝硬化大出血
2016年
深夜忙碌是急诊科医生的工作特点。1月29日那天我夜班,凌晨4:40,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之中,我却毫无睡意,因为抢救室刚刚经历了一次抢救,一名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生命体征平稳,意识逐渐转清。随着闪烁的警灯120救护车在急诊通道门口的出现,危重患者又来了,我心里暗想,看来真是今夜无眠啊!“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留观病房,做好抢救准备!”我和主班护士交代道,抢救室里的护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接诊准备。
张磊
关键词:肝硬化大出血抢救室血型熊猫消化道大出血主班护士
电刺激同心圆针单纤维肌电图在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电刺激同心圆针单纤维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外眦后侧方刺激面神经颞支,见额肌轻微收缩后,以同心圆针行额肌记录,寻找上升迅速、波形稳定的表观单纤维动作电位(apparent singlefiber acti...
翦凡王化冰张磊陈娜王颖潘华
文献传递
GC-MS测定家犬血浆中银杏内酯A、B的含量被引量:6
2004年
  银杏叶制剂作为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越来越为人们关注.银杏叶成分复杂,其中银杏黄酮具有扩张血管,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强拮抗剂,对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有抗休克、抗过敏及抗炎作用.由于银杏内酯含量较低,对其进行的药动力学研究较少,且多采用的是非特异性的生物测定方法.……
黄沛力秦亚萍冯高谦张磊
关键词:GINKGOLIDES
IGF2BP1重塑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氧化在苯致造血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苯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和人类一级致癌物,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苯也会导致造血损伤。因此,寻找苯致造血损伤的防治靶点尤为关键。我们之前在低浓度苯暴露工人和苯中毒患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队列中发现,胰岛素样生...
王婧宇韩琳刘紫妍张微张磊荆佳茹高艾
关键词:苯暴露
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评价被引量:37
2003年
目的 体外试验检测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的敏感性 ,并以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左氧氟沙星对 5 2株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同时比较在MH培养基pH为 4 0、5 0、7 0条件下的MIC。结果 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 1 9% ,阿莫西林耐药菌株11 5 % ,克拉霉素耐药菌株 2 5 %。同时对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耐药的菌株 ( 9 6% ) ,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低于克拉霉素 (P <0 0 1) ,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也低于克拉霉素 (P <0 0 5 ) ,但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左氧氟沙星在酸性环境下抗菌活性降低。结论 本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多见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
邹军李欣欣杨昭徐张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
高剂量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清Fas/APO-1浓度的影响
Ⅰ.高剂量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予以高剂量极化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输注,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期了解GIK是否可改善AMI患者...
张磊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液动力学细胞凋亡FAS/APO-1
文献传递
一种患者转运用移动床
一种患者转运用移动床,其包括床架和床垫;其特征在于,床架包括床板和位于床板四个角下端的支撑柱,支撑柱设置为高度可调节型的支撑柱;床垫放置在床板的上端,床垫包括下层床垫和上层床垫,上层床垫能够相对下层床垫发生相对移动;下层...
张磊潘华范亦龙
文献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2体外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磊
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吉西他滨胰腺癌联合化疗中效原理
CT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疾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脑内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对24例缺血性中风发作2小时至2个月的患者及10例开颅术后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28例进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结果34例患者CT平扫共检出30个缺血及梗死灶,CT灌注成像共检出41个病灶,均经随访CT、MRI及SPECT证实。40个病灶表现为最大峰值时间(PT)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较对侧延长,相对血流量(RF)明显减低(P<00001)。1个急性起病2周的病灶表现为最大峰值时间及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缩短,相对血流量增高。结论结合常规CT及MRI扫描,CT灌注成像不但有利于显示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病灶,还可观察Moyamoya病、开颅手术损伤等脑内缺血性病灶的血流灌注变化。
刘翔刘翔孙波戴建平尚京伟孙波张磊詹炯张岩尚京伟龙洁
关键词:脑缺血局部血流CT血流灌注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