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男
- 作品数:35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时伴有t(8;21)和inv(16)/t(16;16)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实验室诊断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同时具有t(8;21)和inv(16)/t(16;16)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实验室诊断特征。方法取患者骨髓进行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ETO、核心结合因子-β(CBFβ)/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11)融合基因。结果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M4Eo);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达髓系抗原;染色体RHG显带示46,xx,t(8;21)(q22;q22)[11]//46,xx[9];FISH及RQ-PCR检测示AML1/ETO及CBFβ/MYH11阳性。结论该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对CBF-AML致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 胡延平张旻昱张男陈芳张振忠崔丽芬张继红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染色体
- 神经母细胞瘤中TrkA基因三种异构体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中TrkA基因三种异构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较完整的首诊为NB的患儿39例。采用SYRB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9例NB手术切除标本中TrkA异构体mRNA的表达。t检验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中TrkA异构体的表达差异。按首次就诊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部位、转移部位、临床分期),TrkA Ⅰ/Ⅱ与TrkAⅢ的表达比值等因素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生存率,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TrkA Ⅰ/Ⅱ的表达在低分期组明显大于高分期组(P<0.01),而TrkAⅢ的表达在低分期组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1),TrkA Ⅰ/Ⅱ与TrkAⅢ的表达比值在低分期组明显高于高分期组(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1岁、腹部原发、骨骼转移、Evans第Ⅲ/Ⅳ期、TrkA Ⅰ/Ⅱ与TrkAⅢ表达比值较低组别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对照组。性别对生存率无影响。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骼转移、TrkA Ⅰ/Ⅱ与TrkAⅢ表达比值低对5年生存率产生不良影响。结论:TrkA Ⅰ/Ⅱ高表达示NB患者后良好,TrkAⅢ高表达示NB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对肿瘤行TrkA基因检测及骨骼扫描,对NB患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曹方方刘璇张继红王韫秀张男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TRKA异构体选择性剪接预后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根据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诊断为MDS的112例患者。采用传统细胞遗传学(CG)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标准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好、中等、差3组。结果 112例患者中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46例,占41.1%。核型"好"组50例(44.6%),"中等"组42例(37.5%),"差"组20例(17.9%)。中位生存期(MS)分别为59,43,12个月,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
- 胡延平刘璇张旻昱陈芳张男张继红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疾病特征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亚型(M5a和M5b)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点,并分析M5a和M5b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非M5白血病之间的差异。方法:取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瑞氏染色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用于形态学分析,运用四色流式细胞仪对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分析,采用R显带培养24小时患者骨髓标本,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各亚型(M5a和M5b)之间的免疫分型没有显著差异,与非M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相比CD34表达减少。85例M5患者中正常核型50例,异常核型35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中出现率较高。异常核型以+8染色体异常最为多见。M5患者与非M5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缓解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非M5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方面存在差异,而临床结局及预后方面差异不明显。M5a和M5b在以上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 贺敏慧陈芳张男胡延平张旻昱张继红
-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鞍山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对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影响的调查
- 目的:了解鞍山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分布情况和降氟改水工程运行状况,探究改水工程对病区水氟含量及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的影响,分析降氟改水的效果,为鞍山市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普查的方式,对鞍...
- 张男
- 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降氟改水氟斑牙含氟牙膏
- 文献传递
- 伴有JAK2 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伴有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实验室特征。方法:通过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诊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JAK2 V617F突变;RHG显带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存在JAK2 V617F杂合突变;染色体分析结果为正常核型。结论:JAK2 V617F突变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很少见,具有该突变的CNL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期,JAK2 V617F突变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 张男庄倩王韫秀刘璇张继红
-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JAK2V617F突变预后
- IPSS-R标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CG)及临床特征,探讨国际预后指数修改版(IPSS-R)标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根据法英美协作组(FAB)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诊断为MDS的112例患者,采用CG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112例患者中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46例,占41.1%。根据IPSS-R标准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极好(2例,1.8%),好(48例,42.9%),中等(41例,36.6%),差(10例,8.9%),极差(11例,9.8%)。除“极好”组外,中住生存期(MS)分别为59、36、15、10个月(Pd0.01)。结论IPSS-R标准对预后分层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胡延平刘璇陈芳张男张旻昱张继红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均符合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免疫表型分析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染色体核型为46,XX,t(9;22)(q34;q1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示BCR-ABL(p210)融合基因表达100%,白血病预后基因检测结果示患者C-Kit(8、17 exon)、FLT3-ITD/TKD、NPM1和CEBPα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初发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病例罕见,部分病例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而来,预后差。BCR-ABL基因阳性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符爽张男陈芳刘璇胡延平张旻昱张继红
- 关键词:BCR-ABL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
-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 目的 用Meta 分析法系统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
- 张男贾长青冯友成梁峰张新尧王天放王梓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META分析
- 伴ETO或CBFβ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符爽胡延平陈芳张男刘璇张旻昱傅煜王孝会张继红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ETOC-KIT